摘要:最終出來的效果會多了幾分自然的美感,而且因爲上兜時走線力度不同,外兜中間會出現下垂的情況,區別開普通西裝外兜比較規整的直。圖爲李煜用自家手工無結構上衣做的四次對摺實驗。

在上一篇專訪中(

李煜專訪(一)…

),李煜老師以業內人士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一下他對手工西裝與普通西裝、英意以及國內西裝定製行業有關風格和發展現狀的看法。

消息一出,紳裝圈友的留言交流果然如我們想象中的熱烈,這也正是 GentlemanFace 建立的初衷 —— 爲推廣紳裝文化出一分力。

所以話不多說,這期繼續由李煜爲大家送上關於那不勒斯西裝的圖解乾貨。

跟上一篇以闡述概念爲主不同,今天他會結合那不勒斯西裝的實物圖片,爲大家一一拆解手工西服中的門道。

注:以下內容是由 GentlemanFace 根據李煜的表述和其提供的圖片整理而成。

作爲一名土生土長的大連人,大連這座城市在我的印象裏主要有兩個標籤,一是足球城,二是服裝城。

大連服裝城的冒起得益於老市長的架構,把大連服裝節辦成一個城市性的節日,諸如名師時裝展演會和服裝博覽會等亦會在服裝節期間悉數登場。

要問大連服裝節的影響力之大,像李先念、加利、薩馬蘭奇、基辛格等都曾是座上客,吸引過不少國家領導人及國際政界知名人士的光臨。

其中大連國際服裝博覽作爲國內最早期的服裝專業展會,還創造了四個第一,除了率先踏上國際化之路,還特意成立了專業展覽公司,按市場規律規範化地運作展會。

直到2002年成爲中國首個得到UFI(國際展覽聯盟)認證的服裝展會,在世界展覽舞臺上贏得聲譽。

其實服裝對大連人的深遠意義,從七、八十年代所流傳開來的一句話中就能略窺一二 —— “

料子褲子,苞米麪肚子

”。

翻譯過來,就是“

穿得好,喫得差,把錢花到穿上去了

”。

“料子褲子”即毛料褲子,上等褲子的意思,即穿得好;

“苞米麪肚子”就是“,肚子裏裝的苞米麪”,即連大米都沒得喫,喫得差。

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大夥收入都差不多時,

大連人在穿上面投入的比例很大

。也因爲投入之大,纔有了後來對服裝的認知有了螺旋式的上升。

論當時大連人對無結構西裝的理解,我覺得是能排到全國前列的。

爲什麼我這麼說呢?

像在七、八十年代,大連本土的紳裝愛好者就悟出來了一個能檢測自己的西裝是不是無結構的土辦法。

但是那會哪裏懂什麼無結構,就憑一個喜歡與否。

這一土辦法用話來形容就是“

丟在地上一攤泥

”。

言下之意,是當從裁縫手裏拿到西裝以後先不着急穿,而是

捏着衣領往地上丟,看西裝的形狀是不是軟成一灘泥

那時候的圈友多喜歡這種外觀的,如果是外形是一個大尖立着就不太受青睞。

兩種的具體效果我演示一下:


右圖軟趴狀態的是無結構上衣

這一期咱們的主題是講上衣,我會具體聊聊那不勒斯無結構的各部分特點。

大家有印象的話,上一期內容中我曾普及過一個詞,叫“

自然

”。至於所謂的“自然”究竟會呈現出怎樣的效果,不妨來看一下對比圖:


整體靜態圖效果對比,左爲圖1,右爲圖2

圖1這件在商品描述裏是被介紹爲“那不勒斯風格南意西裝”,但是實際穿到身上卻顯得非常僵硬,死板。看起來不像一個整體,而是面與面簡單拼接。

圖2則是我自己穿自家做的成衣,可以明顯看到完全沒有圖一那種僵硬感。個人覺得“自然”比“平衡”更具大一統的效果,即更強調整體化。

這次那不勒斯風格的圖解專題,會根據圖片來講解並總結一下我所理解的那不勒斯無結構上衣最應該具備的幾個工藝特點。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玩法可能不盡相同,不過我的初衷都是爲了大家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實用性出發。

通過圖片對比和我的講解,希望大家在看過之後都能有所裨益,以後買西裝、做西裝更加得心應手。

按照不同的用途,我們可以把工藝分成兩種做法。

一種是有

實際效用

,能夠進一步提升衣服的舒適感,讓穿着時看起來更加自然;

另外一種則是

以裝飾性爲主

,爲了彰顯自己與衆不同的品味,並有能力消費起手工附以產品的更高價值。

實際效用

內襯

看完上面的整體靜態圖,可能大家會問那種僵硬感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其實那件衣服面料本身是很柔軟的,之所以會產生僵硬感,可能是製作者在原始布料後面貼了一層粘合襯。

這麼一做,就會讓面料本身的垂順度大打折扣,而面料本身所應該具備的飄逸感,基本也都消失殆盡了。

一般來說,Napoli 風格的西裝是不會在布料上貼上任何材料的。

下面一層直接是麻襯,既保全了面料的垂順感,同時上衣隨形體活動時也不會出現死板的效果。

看圖,雖說是半麻襯,卻在前片後面貼了一層布;



圖爲布料後面貼布網的處理,上衣穿着時會比較僵硬

雖說這裏舉例用的是一件泡泡紗西裝,而不是精紡西裝面料,但道理大家明白就好,我感覺如果110支紗以上的面料還貼層布,對面料本身是一種浪費。

而下面這件全麻襯上衣,前片後面並沒有貼上任何材料,只有麻襯。因此面料本身的垂順度和飄逸感,都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圖爲全麻襯上衣做法

結構

說完靜態效果,咱們就來說說結構。

很多 Napoli 風格的西服至今仍然在運用

4開身

的剪裁方式,像之前 GentlemanFace 在介紹意式風格的一文中就有提及,這裏引用一下:

很多那不勒斯風格的西服仍然在運用4開身的剪裁 —— 袖窿以下的兩側腰身沒有另外開裁,直接用前片過渡到背部(摘自

GentlemanFace

)。

6開身現在比較常見,我簡單說一下4開身。

西裝4開身開結構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腰部會呈現出圓弧的腰線,收腰明顯,這是6開身不容易表達的效果。

整體靜態對比的這張圖就是4開身做法的雙排扣,即使從側面看腰線也十分凸顯。


4開身做法的雙排扣

像圖3,單排扣4開身做法,下襬的貼合性很高,解開釦子後左右下襬也會非常的貼體,能看出來明顯的腰線;



圖3 單排扣4開身靜態圖(不繫紐扣)

圖4的雙排扣依然是4開身做法,單側貼體效果也很明顯,整體感覺向前垂,不對向外兩邊開合。


圖4 雙排扣4開身靜態圖(不繫紐扣)

有些6開身上衣解開釦子後左右開合,我個人是不太喜歡這種的,當然,具體選擇還是得看個人需求。

網上某定製店圖片

領子

包領子做法在 Napoli 風格里面是標配了,機器縫製的和手工縫製具體差別可以看看對比圖。


左爲機器包領,右爲手工包領

按阿狸的話說,呢底和背面面料縫合,然後包裹着呢底的背面面料則與正面面料用手拱針進行縫合。

領子做好後,外觀上完全看不到毛絨絨的呢底,以及面料和呢底的分層。

其實爲了在後領能用手拱針作爲裝飾的話,也只能這麼做。

手工包領的縫合線會比較密集,而機器縫包領則在身體輪廓的貼合度和舒適性上稍弱於手工

肩膀

肩膀在衆多 Napoli 風格特徵中相對明顯,這裏會多說幾句。

Napoli 西裝上衣

多采用無墊肩的設計

,讓肩膀的自然狀況顯露在衣服上。

(說句題外話,我肩膀會凸顯一個小山包,是沒有健身的原因嗎?哪位健身朋友方便可以留言說一下~)

最顯著的特徵是採用波浪袖(卷邊袖),以及那不勒斯帶褶的袖頭——瀑布袖(襯衫袖)。


左爲卷邊袖,右爲襯衫袖

很多人會混淆那不勒斯肩的兩種做法,一種是

襯衫袖

這種做法其實借鑑了襯衫的上袖手法並以此得名,

較大的袖頭被塞到較小的袖籠裏,使得肩線自然地從肩膀延伸到袖頭


襯衫袖,也叫“瀑布袖”

袖子的面料自然地從肩膀處垂下,由於沒有肩棉,袖頭處就會形成自然的像瀑布一樣的褶皺。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種褶皺是衣服做壞了的表現。而對於另一些愛好者而言,卻又像流動的詩篇一樣優雅。

第二種是卷邊袖。卷邊袖的製作和襯衫袖略有不同,它們的

共同點是袖窿都比袖頭要大


卷邊袖

有別於襯衫袖的做法(把袖頭塞到袖窿裏),

翻卷袖則是把多出來的面料翻折包住袖窿,此時袖頭處會微微地凸起,一眼看去就像英式的小凸肩一樣

有時這個凸起會處理得非常明顯,有時則會稍微低調一些。


凸出比較明顯的卷邊袖做法

而那不勒斯西服版型的墊肩一般分爲無墊肩或薄墊肩,

這種運動性極佳的肩袖設計,主要就是依靠輕薄柔軟的衣料來塑型

內部四層以上的圓形布料,通過複雜的手工製作來實現自然有型的肩袖線條,同時亦保證了穿着時肩膀的自由度。

對於這兩種做法,我個人的理解是卷邊袖用於正式場合比較好;

而襯衫袖用於做一些偏休閒取向的絲麻外套效果都不錯,

肩線後移的處理可以提拉前片,使前胸輪廓更爲飽滿


肩線後移

其實滾邊肩配合肩線後移一貫是意式風格的典型做法了,這種上衣穿着起來會令肩膀幾乎沒有任何負擔感,貼服自然。

懸垂式剪裁

關於懸垂式剪裁,我的理解是起源於英式西裝的

Drape cut

,之後意大利人再進一步改良。

我感覺這是現在很多人選、做西裝時容易忽略的細節,所以特意說說。

個人對這個工藝的理解,

是在背部間利用多餘的柔軟面料來打造出一道褶皺,爲求增加手臂向前牽引時所需要的餘量

畢竟衣服始終得兼顧到穿着時的舒適度,在生活中無論是開車、喫飯甚至擁抱等,手臂後側都需要一定的活動量。

但是如果說非得想做的很乾淨,沒有絲毫的褶皺,那麼在舒適度上就一定會打折扣。

因爲要實現體感與美觀的平衡,那麼當中就需要有一個量來作調整。

而這個量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會抱怨說西裝穿起來抱胳膊時會比較緊,我就在後面把量給加大。

這樣一來,褶皺部分無可避免是會相對明顯一點,但換來的,則是舒適度上的提高。

Napoli 西裝的袖子線條,一般遵循“

符合手臂略微前曲的狀態

”的傳統做法,初衷應該是按照紳士們日常出現頻率最高的姿態來設計而成,兼顧美感。


如圖,不難看到袖子線條是略爲前曲的

這種做法區別開按照軍人站姿讓袖筒筆直下垂的效果,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更符合人體工學。

我自己習慣管這個叫

前傾袖

,是立體剪裁所實現的效果。

下圖是西裝袖子曲線剪裁圖,中間的是一般西裝普遍剪裁成的筆直下垂的袖子狀態,而最右側的最終會做成輕微前曲的狀態。


西裝袖子曲線剪裁圖

這裏是我的幾套西裝,大家可以通過袖子的線條看出來明顯的差距。



所謂“好西裝平放時不會平整”的說法正來源於此,立體的東西本來就很難平整地呈現,比較考驗裁縫立體裁剪的功夫。

外兜

西裝上兜走線,

用手縫可以更靈活地控制走線的力度,隨時留出餘量

我舉個例,一般手工上兜走線的時候要由緊至松,再由松至緊,兩端緊中間松。


圖爲手工上兜走線

爲什麼要這麼做?

因爲衣服穿上身的時候兩頭會受力向里拉伸,中間部分走線松,就減少了受力,更自然一些。

而這位置平放的時候是呈波浪形的走向,而不是平整的,其實是由於穿着時衣服彎曲所留的餘量。


手工上兜走線

在相同的起始點下,曲線的線跡是無疑要比直線更長的,所以平放時多餘的部分自然會形成褶皺了。


左爲手工外兜走線,右爲一般西裝的外兜走線

最終出來的效果會多了幾分自然的美感,而且因爲上兜時走線力度不同,外兜中間會出現下垂的情況,區別開普通西裝外兜比較規整的直。

裝飾性質

裝飾線

在裝飾線方面,Napoli 多采用

手拱針,

其線跡

不會對面料造成壓力

;反之用機器做的珠針則會在面料留下一個個小坑,看上去非常明顯且突兀。


左爲機器珠針,右爲手拱針

機器珠針


手拱針

此外,其它如釦眼、雞爪縫套結之類小細節很多文章都有涉獵,這裏就不展開說了。

內兜

關於內兜做法,這是屬於審美的範疇,因人而異。

我比較喜歡採用

3mm

的傳統手工挖兜,兜會呈現一條弧線,也有良好的閉合性。


挖兜內袋

外觀可能跟你平時看到的兜不同,算是比較有辨識度的吧,有喜歡弧形的,有喜歡大寶劍的,具體看個人需求而定。



小花活

這個內袋叫

楓葉袋

,名字源於它上下兩端的“楓葉結”,因爲三角形的手工結頭跟楓葉的形狀相似,故此得名。


楓葉結內袋

它的位置一般

在西裝兜的上方

,樣式上會有直袋或彎袋,

其中彎袋做起來要比直袋更復雜一些




彎兜做法

楓葉袋的縫隙不能過大,平放時要能自然併攏;袋子的容量能夠放進一張信用卡,所以用途多爲

裝一些小票據、零錢

等。

穿着者可以在不掏褲兜、不解開上衣釦子的情況下,從駁頭內側的小兜裏掏出零錢,也算是意大利西裝的一個小花活吧。

以上就是有關那不勒斯手工西裝的工藝特點講解,來到結尾我就想起曾經在一篇文章中,

看到過有讀者問西裝上衣可不可以對摺四次

答案是可以的。

能做到這種對摺次數的上衣,首先會滿足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

面料和襯本身不能太厚太硬

,如果用太厚的面料做對摺兩次就應該是極限了;

第二,

使用手工縫製

,因爲機器縫線相對來說力度會比較強,還緊一些,如果對摺的話可能到第四折就會彈開。

而手工縫製的餘量能做到稍大,相對鬆弛一些,對摺四次一點問題都沒有。

像我就用了自己一件面料比較薄的上衣挑戰成功,對摺上四次。





圖爲李煜用自家手工無結構上衣做的四次對摺實驗

我理解爲開篇提到的“土辦法”的升級版本,玩玩就好,不必當真。

如果要我總結 Napoli 西裝的優勢,我會說:看起來自然,穿起來舒適,走起來飄逸,整體那叫一個瀟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