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因素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备的,或者说任何一个人想成功完成一件事,他都要具备这个因素,那就是自律

很多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比一般人要多得多,但是他们表现得却并不比普通人要好多少?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律能力,无法将头脑中的有效想法真正的实施出来。所以,知道的再多,脑子再聪明也只是虚幻的,变不成现实。

可以说自律是保证思想变成现实的最有效工具,离开了自律,任何想象的成功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松下幸之助

只要孩子具备了自律,那么孩子具备了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就可以利用自律去克服各种缺点不足,不断地提升自己,最终创造奇迹。

篮球巨星科比有一句名言,“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表达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去球馆练球了。正是这种对自己的高度自律要求,才使得科比成为一代巨星,受万千篮球迷的拥护。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父母首先要知道自律的本质

所以说,如果要评选孩子最需要培养的能力的话,我会选自律。

自律的本质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自律,自律的本质是什么?

说白了,自律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是抵御本能欲望的能力。

写作业时,打盹犯瞌睡了,压抑住睡觉的本能,继续写作业,这是自律;

在完成当日的学习计划时,厌倦了,想玩游戏,压制住这种游戏欲望,这是自律;

路过烧烤摊,特别想吃,但是最近在减肥,控制住美食的欲望,这是自律;

孩子写作业磨叽,一肚子火想发泄,但是父母控制住了这种愤怒欲望,这是自律;

……

总之,自律的本质就是控制欲望,不让自己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

说的再直白点,自律就是难为自己,让自己吃苦受累。正因为要克制这种本能是困难的,自律的过程是痛苦的,所以自律才显得难能可贵。

人人都想自律,但大多数人却受本能控制,失去了自律。

如何培养人的自律能力

我们现在明白自律其实一个吃苦受罪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人的自律能力呢?

1、刻意的难为孩子

既然自律的本质是吃苦受罪,那么当人们忍受住这种吃苦受罪时,伴随的就是人们自律能力的提高。

因此,凡是能让人吃苦受累的行为都可以锻炼人的自律能力,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要压抑自己的享受快乐本能,越是能吃苦受罪,说明人的自律能力越强。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自律的本质了,那么锻炼人自律能力的方法也就有了,就是与自己的本能对抗,让自己吃苦受罪。因此,父母要想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就要让孩子吃苦受罪能力。

比如孩子用右手吃饭,现在用左手;孩子不喜欢叠被子,从现在开始叠被子;不喜欢走路上学,从现在开始走路上学……如果孩子能克服这一个个的本能欲望,伴随着就是孩子的自律能力越来越强。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父母首先要知道自律的本质

但是这种训练方法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尽量调动孩子的内在主动性。如果总是父母监督执行的话,这始终是外力,除非像下一条要讲的自律变成习惯,否则这种吃苦受罪对于孩子自律提升并不大,因为他们是被迫的。

2、让自律成为习惯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比较懒。只要不上班,现在年轻人可以睡到早上12点才起。但是我们的父辈就不同了,他们通常是天刚亮时就起了。难道说他们自律能力比我们现在年轻人强?

不见得,这牵扯到自律的另一个关键。

事实上,自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因为我们需要压制本能,可想而知这对能量的消耗有多大。如果我们重复同样的自律行为每次都要消耗大量能量的话,这显然不适合我们生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大脑发展出一套适应运行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不断地重复自律行为时,我们开始适应这种自律行为,我们很快就可以形成习惯,这时的自律行为就不能算是“自律”了。父母们的早起并不是他们比我们自律,只不过他们在长期生活的控制下被迫的自律,最终这自律就形成了习惯。于是多年以后,他们即使不用刻意的自律,也会表现得很自律一样。

因此,如果父母要培养孩子的习惯,如果孩子早期无法坚持,父母可以用一些特别措施,逼迫孩子坚持。当孩子不断形成习惯后,他们就会带着惯性自动保持了,不用进行专门的自律培养了。

3、树立有效目标

既然自律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为什么仍然有很多人表现得自律?他们特别能吃苦吗?

不一定他们是能特别吃苦,只不过他们有更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时在我们眼中的所谓的吃苦受罪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痛苦,反而可能是乐趣所在。

小的时候我看《灌篮高手》,然后开始疯狂的爱上篮球,然后专门买了一个球,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打球。如果没有别人跟我一起打,我就自己疯狂练习。那时可能买的球也不好,2个月就把球打破。

那时我爹妈说我就跟疯了一样,练球太疯狂了。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可理喻的,一个破球有啥好打的,还练的这么刻苦。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一点没有觉得累,恰恰相反,我还享受这种吃苦受累中的乐趣。

父母要记住,自律从来不是一个目标,它只有在为我们目标服务时才会体现出价值。如果可以让孩子沉浸其中,我们所谓的自律痛苦就不是痛苦,也就自然而然的表现出“自律”。

父母更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树立的积极目标。当目标足够吸引时,孩子自然就会克服眼前的短暂痛苦,表现出积极的自律能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只有当行为本身确实没有兴趣,没有目标时,我们父母才可以想法逼迫孩子去形成自律行为。

4、借助有效的工具

很多人都会设置目标,但是很多人却无法坚持目标,往往陷入“每天都定目标,但每次都不能完成”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自律,只不过你缺少一个有力辅助工具。

比如说我们玩手机,本来打算玩10分钟就继续写作业。但是当我们真的开始玩的时候,就容易沉迷进去,忘记时间。当我们记起时间是不是要到了的时候,往往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了。这时候,如果我们设置一个闹铃,10分钟后响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自律意识,我们就能做到自律。

所以,尽管我们设置了有效目标,但为了保证我们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有效的工具辅助。我的忠告是:千万不要挑战自己的本能,能避免激发本能行为就尽量避免。比如我们如果学习,就尽量去图书馆而不是在寝室;写文章时,就专心写文章而不是一边玩着手机一边写……我们的自律就会大大提高。

尽量避免刺激我们的本能,借助有效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尽可能的维持自律。

总结

作为父母,不要特意的为了培养孩子自律而自律。

父母首先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兴趣,然后引导孩子设立有效的价值目标,借助于有效的辅助工具,从而帮助孩子实现目标。而实现目标就是我们自律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伴随着孩子的自律培养。

如果孩子既没有兴趣,又没有有效目标时,父母可以用强迫控制等方法,逼迫孩子形成习惯,像洗脸刷牙等。

这才是自律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