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盧芹齋自甘墮落爲文物大盜,爲一己之利陷整個國家與民族於如此境地,數不盡的中國文物被大量運往海外,分散在世界各地,對當今中國的文化經濟等造成了極大衝擊。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轉賣古董的行爲的確歪打正着,將中國的文物呈現在了歐洲國家面前,開啓了海外國家對真正的中國文化藝術的鑑賞之路,使得中國文物具有了更加廣遠的美學價值。

2020年5月26日,何鴻燊逝世,回望這位賭王的一生,豬首和馬首銅像的捐贈經歷格外耀眼,同樣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記憶裏,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的七尊迴歸是中國文物迴歸歷程中相當熟悉的板塊,我們也從長達20年的時間中體會其中艱辛。

而衆所周知,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一是由於戰爭掠奪,二是合法交易,最後便是接下來要提到的走私倒賣。

據調查,新中國成立前,一半以上的中國文物皆是經由一人之手流失到歐洲各國,他便是盧芹齋。

利慾薰心的古董專家

盧芹齋,浙江湖州人,原名盧煥文,父母雙亡後便在南潯富甲一方的張家做僕人,之後隨張家二子張靜江前往法國經商賺錢,故事由此開始。

張靜江出身富商之家,且受家中長輩教導頗具赤子之心,爲人仗義豪爽,是難得的品行皆端之人。當時他帶着盧芹齋去法國經商賺錢,後來便是想要籌資支持孫中山革命,作爲商賈之子,他不負衆望在法國闖出了一片天地,而盧芹齋受到他的教導與薰陶,在古董方面頗有造詣。

隨後張靜江回國,在法國已站穩腳跟的盧芹齋則順勢留了下來,並開設了自己的古董公司。

其實,若盧芹齋只是安分買賣古董不至於此,可他實在是財迷心竅,趁着國家危亡之際,北洋政府也無暇顧及,他大肆收購中國珍貴文物,昧着良心低價購入,轉而以百倍千倍的價格賣到歐洲各國,從而次次大賺,獲得了鉅額財富。

除此之外,他的另一行爲更是千夫所指——盜竊皇家陵園。相信“昭陵六駿”大家都不陌生,它不僅代表了唐太宗征戰四方的英姿,更是唐朝步入鼎盛時期的文物見證,在中國歷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價值意義。

而就是這樣空前絕後的文物,卻屢遭偷竊,最終的成功獲取者就是盧芹齋。

唐陵前1200餘年都完好無損的昭陵六駿,盧芹齋將其打碎運出,但中途被北洋政府查獲,遺憾的是,他僥倖將“颯露紫”和“拳毛騧”二駿運往美國,最終以12.5萬美元的價格將中國的這一寶藏拱手讓人。

無價之寶在被利益驅使下賣出,這一事實着實令人沉痛不已,也正是此次盜墓讓他永遠地被刻上了文物大盜的烙印。

事實上,盧芹齋轉賣的玉器、石刻、青銅器等更是不勝枚舉,商代青銅方罍、唐三彩駱駝、五代壁畫、北齊石雕等無一不是代表了一個朝代、一個時期的興衰史,是不可多得的歷史研究資料。

而這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幾次轉賣,就讓中國的考古難度更深一層,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所作所爲自相矛盾

盧芹齋雖然做着倒賣國家文物的下等行徑,但他對於古董品鑑的眼光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甚至一度成爲歐洲國家古董收藏的標杆。同時,他對文物的整理與收錄也做出了突出貢獻,如與伯希和研究出版了古玉圖錄,請褚德彝、伯希和編寫青銅器圖錄等。

抗戰時期,他籌資爲國內抗日捐贈軍費並安置傷員,而且救助了很多中國流離失所的百姓與文人,爲抗戰勝利提供了一大助力。同時他向美國醫療援華會捐獻了大量資金。

儘管如此,盧芹齋最終沒有逃過中國政府的清算和道德的審判。

1948年7月29日,盧芹齋走私失敗,這批貨物總計342件古董,預估價格在100萬美元以上,其中甚至有不少國寶。這是他開始走下坡路直至完全破產的關鍵事件,他失去了廉價的古董來源,被迫逐漸結束了古董生意,從此一蹶不振。

“新中國接管上海後,立即查封了我收購的大量文物,那一刻我意識到我的中國古董生意做到頭了。”盧芹齋寫道。

因此,他的晚年生活並不很平和,而頂着文物大盜這頂帽子的他更是無法回國,窮其一生卻實在悽慘。

異國情緣

當年這位腰纏萬貫的文物大盜在情場上同樣志得意滿,他原先與同一條街的一位女店主奧爾佳互生情愫,然而奧爾佳曾是保姆,並且與男主人私通育有一女瑪麗·羅斯,不願放棄男主人資助的她決定將15歲的女兒嫁給盧芹齋,從而繼續與他保持情人關係,因此盧芹齋便多年與母女倆保持這種畸形關係。

他與羅斯有四個女兒,但他從來不承認她們是他的孩子,可能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他只把兒子作爲自己的子嗣。

盧芹齋自甘墮落爲文物大盜,爲一己之利陷整個國家與民族於如此境地,數不盡的中國文物被大量運往海外,分散在世界各地,對當今中國的文化經濟等造成了極大衝擊。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轉賣古董的行爲的確歪打正着,將中國的文物呈現在了歐洲國家面前,開啓了海外國家對真正的中國文化藝術的鑑賞之路,使得中國文物具有了更加廣遠的美學價值。

2019年9月17日,“迴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流失文物迴歸成果展”開幕,此次展覽以迴歸的600多件文物爲主題,向我們展現了一幕幕文物迴歸歷程中的艱難辛酸,其中大多數文物都是由於戰爭掠奪被海外國家霸佔。

而隨着新中國的日益強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中90多個國家自願送歸文物,但像英美法之列的國家因其侵佔文物過多,且對於國際公約屢次辯駁,如“外流有利於保護文物”的說法,很大一部分中國文物並不能在短期內迴歸。

不過,根據《國際流失文物返還公約》,文物是有國家所有權的,相信中國文物迴流指日可待。

有人爲財倒賣文物,就必然有人默默無聞爲國家追回文物,亙古不變的是祖國一直在那,而自己的選擇纔是能否回到祖國懷抱的決定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