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欣紅

(作者胡欣紅,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近日,全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揭牌一事,引發了輿論熱議,不少螺螄粉愛好者紛紛表示心動想要報名。據瞭解,螺螄粉產業學院將開設7個高水平特色專業並制定課程標準及培訓教材、打造師資團隊,建設螺螄粉大數據技術服務中心及“雙創”教育實踐平臺,培養一批高素質、極具創新力的螺螄粉產業技術技能複合應用型人才。學院將於今年正式招生,計劃招生500人。

“蘭州拉麪學院,沙縣小喫學院,正在籌劃中”“安徽淮南牛肉湯學院已經在路上了”“煲仔飯學院開起來”“一邊上課一邊喫?”……由於有了“小龍蝦”專業、電子競技專業、彩票專業、馬鈴薯學院等“非常規學院和專業”的鋪墊,這一次見怪不怪的公衆不僅沒有集體嘲諷螺螄粉學院,反而不無調侃地流露出某種嚮往之情。

近年來,一些高校設置的“奇葩專業”,乍看起來異想天開,其實大多經過周密論證。以雲南師範大學設馬鈴薯學院爲例,馬鈴薯是僅次於水稻和小麥的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設馬鈴薯學院契合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馬鈴薯主糧化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符合雲南省糧食安全保障、綠色經濟強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的省情。

同樣,柳州螺螄粉作爲柳州地方特色小喫,近年來遠銷國內外,2019年螺螄粉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30億元。目前,柳州螺螄粉日均產量超過250萬袋,企業訂單同比增長3倍以上。隨着螺螄粉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品牌結構體系建設有待完善;產品創新能力較弱,中高端人才匱乏;生產自動化程度低,關鍵技術相對落後等。因此,螺螄粉產業需要更多技術技能複合應用型人才的加入。螺螄粉產業學院開設的相關專業,與螺螄粉行業現在緊缺的人才相匹配。

高校開螺螄粉學院不只是爲了給地方特色產業以人才支撐,從高校專業設置本身來說,也沒啥毛病。

遵循社會需求是高校專業設置的應有之義。尤其是職業教育,更應該以就業爲導向和核心追求。相反,如果以綜合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評判標準來要求高職院校,其結果恐怕只能導致高職院校失去特色,甚至走入死衚衕。對地方高校來說,學校的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可以說,打地域牌、特色牌,就是他們的“安全牌”和“制勝牌”。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由政府部門、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及行業企業三方共同組建,學生畢業經企業考覈後安排或推薦到企業就業。這種立足地方特色的產研結合之路值得一試。

當然,高校專業設置還要兼顧專業的邏輯結構,即按照專業知識結構來設置專業。否則,一味遵循社會需求,沒有條件也要強行“創造”條件上馬新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名不符實,最終只會適得其反。換言之,高校學科專業的設置與調整不是盲目的,而應以有特色和優勢專業爲基礎,尋找新的學科增長點。在設置專業時,搭建起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的擬合監測預警系統,解決高校與市場、人才培養“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平衡問題。設立之後,也應對其定期進行評估,確保教學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講,螺螄粉學院能否獲得真正的成功,還有待檢驗。

螺螄粉學院、龍蝦專業、彩票專業、電子競技……這些“小衆專業”,近年來可謂異軍突起。這些貌似“另類”專業的開設,背後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支持,也體現了高校專業設置的自主性。社會有需求,就該培養專業相關的人才。定向式有針對性的培養,提升了專業化水平也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一舉兩得,應該鼓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