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地就投资收益大幅提升、计提减值等问题回复上交所问询函】针对上交所提出的2019年相应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公司经营和行业整体情况相匹配、投资收益与公司主业是否相关以及资收益大幅增长的因素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性等问题,绿地控股回复,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大部分来自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因房地产项目结转具有不均衡性,因此各年之间波动较大。针对上交所提出的2019年相应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公司经营和行业整体情况相匹配、投资收益与公司主业是否相关以及资收益大幅增长的因素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性等问题,绿地控股回复,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大部分来自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因房地产项目结转具有不均衡性,因此各年之间波动较大。

摘要
【绿地就投资收益大幅提升、计提减值等问题回复上交所问询函】针对上交所提出的2019年相应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公司经营和行业整体情况相匹配、投资收益与公司主业是否相关以及资收益大幅增长的因素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性等问题,绿地控股回复,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大部分来自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因房地产项目结转具有不均衡性,因此各年之间波动较大。(财经网)

  5月29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回复上交所问询函。

  针对上交所提出的2019年相应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公司经营和行业整体情况相匹配、投资收益与公司主业是否相关以及资收益大幅增长的因素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性等问题,绿地控股回复,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大部分来自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因房地产项目结转具有不均衡性,因此各年之间波动较大。

  绿地控股在公告中列示了2019年度投资收益明细,其中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30.69亿元。

  其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11.75亿元主要为处置雅生活、东方证券等公司主动管理的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收益;处置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4.53亿元主要为公司金融板块债权投资业务到期赎回产生的投资收益。

  另外,绿地控股表示,取得控制权后,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20.98亿元,主要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绿地商业收购上海吉盛伟邦家居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吉盛伟邦绿地国际家具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50%股权,股权交易价格23.49亿元。交易完成后,家具村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公司原持有家具村50%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为公司带来投资收益21.07亿元。

  绿地控股在公告中表示,综上,投资收益基本都与公司主业相关,其中与房地产主业相关的金额约为70亿元,包括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8.25亿元、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30.69亿元、取得控制权后,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20.98亿元;与金融产业相关的金额约为16.28亿元,包括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11.75亿元和处置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4.53亿元。本期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虽大都与主业相关,但房地产行业以处置股权方式出售房产仍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偶然性,金融产业处置金融资产收益等也与资本市场走势相关,本年的大幅增加不能推论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同时,公司本期投资收益88.64亿元与资产减值损失30.0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23.49亿元均影响公司2019年度利润总额。本期投资收益大幅增长与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均反映对应科目核算的经营成果,两者没有相关性。

  同时,上交所要求绿地针对进一步说明各项目计提减值依据及合理性。对此绿地回应称,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于资产负债表日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对所开发项目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其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2019年,由于政策调控、区域分化、行业发展周期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少部分项目的售价、去化周期发生变化,使得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导致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公告中,绿地控股对上述11个项目计提减值情况及计提理由作出详细说明。同时,绿地控股表示,房地产行业2019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数据比较2018年增长51%,公司2015年至2019年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的比例与行业平均数据差异较小。综上,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和方法本年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根据中所述原因合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结论务实、严谨、客观。

  绿地表示,公司本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为23.31亿元,减少当期净利润23.31亿元。公司不存在大额计提跌价减值准备以调节利润的情形。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提出,2019年公司按组合计提应坏账准备包括大消费、房地产、大基建和金融四类,不同组合计提比例差异较大。对此,上交所要求绿地结合本期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调整事项等,说明单独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大幅增加、计提比例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和各组合特征情况,说明确定不同组合各账龄坏账计提比例差异的确认标准和依据,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此,绿地回应称,2019年末按单项评估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应收政府工程款项金额增加约33.14亿元,对应的坏账准备0.42亿元。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公司按照该类应收政府工程款项性质,并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认为其相对具有较低信用风险,故而以单项金融资产为基础评估信用风险,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由于上述应收政府工程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较低,拉低了整体单项评估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剔除该因素后2019年末单项评估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约25.83亿元,坏账准备约20.89亿元,坏账计提比例80.87%,同比减少约2个百分点。

  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公司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账款,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账龄迁徙法,即在账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迁移率对历史损失率进行估计。

  2019年末,应收账款整体预期信用损失率由去年年末的1.56%上升为2.65%。特别是对大消费和大基建板块,以及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公司提高了坏账计提比率。

  公司大消费包括汽车、商业、酒店、旅游、能源、物业等,涵盖范围较广泛,无同类可比公司。大消费板块根据账龄迁徙法测算的历史损失率计提坏账准备,2019年末综合计提比例为11.28%,公司认为该比例比较合理。

  房地产板块本公司房地产行业各账龄段坏账计提比率与万科计提比例基本较为一致。

  大基建板块本公司大基建行业各账龄段坏账计提比率略高于中国建筑。总体计提比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公司对6个月以内账龄650.27亿元未计提坏账准备。

  公司认为上述单项和账龄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