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兵韜志略|德國不願做核炮灰,美歐對核武器部署分歧升級)

熱點新聞:近期,美國與歐洲關於核武器問題爭吵不斷升級。自德國社民黨領袖羅爾夫·穆策尼希在議會要求美軍從德國領土撤走其核武器後,美駐德國大使理查德·格雷內爾回應公開指責德國政府正在破壞北約的核威懾政策,要求其更好地履行在北約防務體系下對盟友承擔的責任,而美國駐波蘭大使莫斯比赫則提議,如果德國執意要求撤出核武器,可以考慮部署在波蘭。對此,俄羅斯直截了當回應指出,若北約在波蘭部署核武器,將會使歐洲地區上演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點評:北約核框架是其防務戰略的重點所在,同時也是美國全球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主要工具之一。美國在歐洲部署核武器,可以爲後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核威懾力,但同樣也將其置於危險之中,如果一旦美俄發生大規模戰爭,歐洲必然面臨毀滅性危機,因此歐洲各國對於美國在歐洲部署核武器問題爭議很大。而且,隨着近些年歐洲內部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以及國際恐怖主義的擴大,美國部署在歐洲的核武器也成爲了一個可能會面臨擴散的潛在不穩定因素,一旦發生任何差池,所造成的後果將難以想象,這些都成爲美歐爭議的內容,同時也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去面對和解決。

美國在歐洲部署核武器主要是B61系列核炸彈

核武器是北約安全戰略的核心

回溯北約的發展過程,核防務框架始終是其戰略依賴的重心,也是維護北約盟國安全的最高保證。從北約發佈的各種安全防衛文件可以看出,北約始終把核武器的威懾力作爲其安全戰略的核心部分,重點強調應對任何可能會對北約產生的核安全威脅。但是,由於受到《核不擴散條約》等諸多國際協議的限制,目前北約只有美英法等少數國家能擁有核武器。爲此,對於其他非核國家,北約採取了一種“核共享”的防務政策,即由擁核國家在若干其他國家境內存放部署一些核武器,並在適當的條件下允許其使用,從而使得這些非核國家也具備執行核作戰的能力,以體現北約一體化的集體防禦概念。

目前,在歐洲的核力量結構中,美國的核武器毫無疑問是主體。冷戰時期,在當時北約坦克數量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美國在多個歐洲盟國部署了大量戰術核武器,以對付蘇聯的常規武裝力量優勢,這些戰術核武器均由所在國美軍負責看守和維護,成爲北約抵抗華約進攻的主要手段。冷戰結束後,隨着歐洲安全局勢的緩解,再加上歐洲國家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多,美國撤出了部署在歐洲的大部分核武器,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數量規模。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美國在歐洲5個戰略地理位置關鍵的國家保留有大約180枚B-61戰術核武器,而被部署核武器的相關國家可以參與相關的作戰情報、指揮、偵查等行爲,通過這種所謂的“核共享”機制,獲得了部分的核打擊能力,

此外,英國和法國是世界上繼美國和蘇聯之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其核武器在北約核武庫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相對於美國的“三位一體”核力量體系,兩國的核武器並不是非常完整。例如,目前英國僅擁有單一的海基核力量,而且戰略核潛艇上搭載的“三叉戟”D-5型核導彈也是從美國買來的,沒有美國政府同意,英國不得擅自使用核導彈,而且核導彈的發射也需要美國衛星導航系統和情報的支持,因此對美國的依賴程度很高。

法國雖然擁有獨立的核力量,但更多的是將核力量視爲大國地位的一種體現,強調的是後發制人,主要目標是以此來增強其外交政策的獨立自主,擺脫美國的操縱,因此僅發展有限的核反擊能力。目前,法國已經銷燬所有陸基核武器發射系統,只保留戰鬥機和潛艇兩種投擲力量,其中空基力量所搭載的核彈主要面向俄羅斯,而潛射遠程導彈則負責全球威懾。總體來說,整個北約核框架的主體還是以美國的核武器力量爲主,美國的延伸核威懾是北約最大的核保護傘,而英國和法國的核力量作爲北約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配合美國和保護歐洲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共同構成了北約維護歐洲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支柱。

美國向歐洲運輸核武器

美不會輕易從歐洲撤出核武器

戰時,部署核武器的地區雖然具備強力的核打擊能力,但同時它也是被首先攻擊的目標,因此,歐洲許多國家對美國在歐洲部署核武器持反對態度,紛紛表示希望美國撤走核武部署。特別是被譽爲“歐洲領頭羊”的德國,甚至將美國駐軍和部署核武器,與美國對德國的軍事佔領等同起來,認爲部署在德國的美國核武器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已經不合時宜,表現出很強的排斥態度。

實際上,早在1998年,當時德國的外交部長菲舍爾就提出北約應該放棄核武器,結果遭遇了“既得利益集團”(美英法)的一致反對。後來隨着核裁軍規模的擴大,在德國的強烈要求下,美國於2004年從德國撤出了130餘枚B-61核炸彈,但仍在比謝爾空軍基地部署有約20枚。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特別是《中導條約》失效後,美國和俄羅斯的中導對抗再次回到歐洲,德國乃至整個歐洲都成了美俄戰略對抗的“前線”,爲此,德國政府內部出現大範圍的質疑聲,越來越多的議員、黨派與官員公開要求美國撤出所有在德部署的核彈頭。根據近期英國民意調查機構“輿觀調查網”進行的一次民調顯示,22%的德國人預計最近10年內將會發生核戰爭,59%的德國人支持將所有美國核彈運出德國。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公開表示支持德國撤出美軍核武器,表示願意將歐盟國家的國土安全作爲法國核戰略保護範圍。

對於美國來說,北約的核政策與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構想有着密切的聯繫。從戰略對抗考慮,美國在歐洲部署核武器,一方面可強化美國領導下的北約在歐洲防務中的核心作用,進而保持美國在歐洲防務政策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保持對俄羅斯的核威懾,爲與其進行的核裁軍談判增加籌碼。如果北約這個集體安全組織沒有核武器作後盾,那麼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發號施令的威力將會大打折扣,這不僅會影響美國在北約內的主導地位,而且還會損害美國的全球利益。爲此,美國的一些政要和議員反覆強調,北約的核戰略必須要考慮對付來自防區之外的威脅,要把北約軍事打擊的範圍擴大到北約疆界之外,從而將其變成能夠在世界範圍內保護美國利益的軍事工具。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北約的集體軍事安全職能還存在,美國將會盡力保持在北約非核武成員國內部儲存和部署核武器,即便是面臨更多的反對聲音,也絕對不會輕易從歐洲全部撤出核武器。

部署在德國境內的核炸彈可由德國“狂風”戰鬥機投擲

美俄對抗使歐洲成爲“新冷戰”主陣地

對於美國將核武器部署在歐洲的非核北約成員國,從某種意義上給歐洲國家產生了很大的困擾和矛盾。一方面,歐洲國家一直希望構建一個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減少外部對抗,不願被捆綁在美國謀求全球霸權戰略的“戰車”之上,但隨着美國與俄羅斯對抗的加劇,面對近在咫尺的軍事壓力,歐洲國家不得不依靠美國尋求安全,希望能夠形成以美國爲核心的“核共享”行爲體,以獲得應對外部安全威脅的絕對優勢。

對於北約來說,目前所面對的最大的外部安全威脅被認爲是俄羅斯。特別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更使得歐洲安全局勢不斷惡化。例如,北約認爲俄羅斯部署在加里寧格勒的“伊斯坎德爾”系列導彈,因爲具備攜帶戰術核彈頭的能力,將會對北約腹地造成嚴重威脅。爲此,2020年5月10日,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德國《法蘭克福報》發文表示,面對俄羅斯越來越先進的核武器,北約必須要保留相應的核武庫,以遏制可能出現的俄羅斯侵略。

B61核炸彈可由戰術飛機攜帶

此次美國駐波蘭大使莫斯比赫則提議將核武器部署在波蘭,實際上也是蓄謀已久。波蘭是東歐距離俄羅斯最近的國家之一,爲了增強自己的安全感,近年來波蘭不斷增強自己在北約中的地位,除了積極參與北約聯合軍演外,還耗費巨資興建大型軍事基地,並邀請美國駐軍來協助保護波蘭的國防安全。此次波蘭抓住美德關於撤出核武器爭議的機會,更是明確表示希望美國將部署在德國的戰術核武器轉移到波蘭境地,願意承擔起在北約框架內的核義務,這將使俄歐關係更加緊張。

波蘭與德國不同,畢竟部署在德國境內的戰術核武器,如果真要使用的話,頂多也就是威脅到加里寧格勒,很難打擊到俄羅斯本土,但如果這些戰術核武器部署到波蘭就不同了,由於波蘭距離俄羅斯只有一線之隔,這些核武器將會構成對俄羅斯的直接挑釁,勢必會引起俄羅斯的反擊。俄羅斯已經表示,只要波蘭境內一旦部署核武器,俄羅斯將毫不猶豫地進行核打擊,那樣北約邊界的國家將會徹底成爲大國對抗的 “炮灰”,整個歐洲也將再次淪爲美俄對抗的“人質”,並在步步緊逼中成爲“新冷戰”的主陣地,從而對整個世界安全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雲志爲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近期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後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兩週一期,不見不散)

高仰止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