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上所述,二戰之後,德國的經濟在美國援助下很快得到恢復,科技也得到長足發展,德國製造更是譽滿全球,但即使這樣,德國的軍事技術也沒有超越英國。但德國的軍事科技水平跟英國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然你就無法解釋,爲什麼英國的軍火出口領先德國。

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技術總體上不比英國差,在很多方面德國要比英國還先進。

比如英國的戰機沒有德國機動性好,英軍噴火戰鬥機曾被調去地中海戰區,與德意空軍展開了激烈的空戰。

面對德國空軍新銳的、擅長中低空作戰的Fw190戰鬥機,英軍裝備的噴火V型戰鬥機手足無措,處處被壓制。直到配備兀鷲發動機的噴火XI型戰鬥機裝備部隊,才結束了被Fw190壓制得抬不起頭的局面。

德國的飛彈技術也是歐洲領先的,德國在1944年開始對英國倫敦打擊之前,英國還不知道飛彈是什麼東西。這種射程在300公里,裝載700公斤的飛彈打得英國人抱頭鼠竄。

德國的U型潛艇也是英國人的噩夢,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二戰初期什麼都不怕,就怕德國人潛艇的羣狼戰術。

1942年,德國"狼羣"達到了擊沉盟國商船的頂點,在這一年裏,盟軍一共有1160艘商船到海底餵魚,總噸位達630萬噸。而德國方面,僅僅付出了不到7%的代價。

但英國也不是一無是處,英國的海軍當時除了美國誰也不服。

在1943年全年,正是英國海軍大顯神威,才把德國"狼羣"擊沉了250艘,終結了狼羣戰術。

戰後無論是製造業發達程度,工業總產值和人均收入,英國的確不如德國;可是總體來說,英國的軍事實力和軍事科技還要強於德國。

全球綜合國力排名德國排名5位,英國僅次於德國,第6位,人均收入上英國也不如德國。

但一個國家的軍事技術首先跟這個國家在軍事上的投入有關,因爲高投入,一般就意味着取得高回報,低投入絕對不會有高回報,這是個必然規律。

英國軍費開支,以2018年爲例,它的開支是538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

德國的軍費開支才335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五,排在日本之後。

也許你會說,英國跟美國太緊,積極參加全球維和行動,還參加美國的海外軍事行動,所以它比德國軍費開支大並不奇怪,並不說明英國軍事技術比德國領先。

那麼我們再看兩國曆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人數比較,因爲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多少,跟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有關,科技實力又跟軍事技術水平高低成正比。

各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總人數,美國一共有333位科學家獲得過諾獎,排名世界第一,它的科技和軍事水平也高居榜首,遙遙領先,沒毛病吧?

排在第二的是英國,獲獎人次111,德國排在第三,獲獎人數73,這樣一來高下出來了。

大家知道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也非常多,這跟它的科技實力成正比,說明人家的技術不是偷來的。

如果一個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國家能生產出高科技武器,八成是山寨來的。

如果覺得以上兩組數據還沒有說服力,那就看看英德兩國的軍火出口。

據西方世界著名的智庫,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的結果,2018年世界四大軍火出口國最大的是美國,頭號出口商爲大名鼎鼎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總額佔全球軍火交易量的一半。

排在軍火出口第二的國家出乎一定你的意料,不是俄羅斯而是英國,英國已經超越俄羅斯,出口額比上年增加了幾乎一倍。

2019年,俄羅斯軍火出口全球排名上升到第二,英國排名第三,德國排在英國之後。

但地球人都知道,英國的軍事技術依舊比俄羅斯厲害,英國出口的都是高精尖的高科技武器,買家都是以色列和沙特一類的對武器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國家,俄羅斯出口的多是傻大黑粗笨的軍火,他的買家多數是買不到或買不起英美軍火的冤大頭,比如印度、越南。

英國是西歐最大的武器生產國,軍火總銷售額爲400億美元左右。

綜上所述,二戰之後,德國的經濟在美國援助下很快得到恢復,科技也得到長足發展,德國製造更是譽滿全球,但即使這樣,德國的軍事技術也沒有超越英國。

其中當然有客觀因素,因爲德國是戰敗國,在二戰結束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不能放開手腳發展軍備的。

但德國的軍事科技水平跟英國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不然你就無法解釋,爲什麼英國的軍火出口領先德國。

所以我們退一萬步,最保守地講,在軍事技術上,現在的德國與英國最多也就是不分伯仲,德國還談不上處處領先英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