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吞噬”的爱

∆动画短片《包宝宝》剪辑片段

由皮克斯制作的中国元素短片《包宝宝》,这部动画短片不到8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引人深思。

导演说,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关于母性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放手的故事。

这部短片讲述了一位华人妇女做的包子有一天突然活了过来,成为了她的“包宝宝”。

她如同万千家长一般,对包宝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在母亲的万般呵护下,包宝宝逐渐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不愿父母窥探自己的隐私,甚至突然有一天把漂亮女友带回家,并表示要和女友搬离这个家;

看着即将远走的包宝宝,母亲号啕大哭,一把抓住包宝宝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吃掉包宝宝的母亲也吓傻了,此时她突然惊醒,原来这只是一个梦,醒来看到亲生儿子后,母亲也有所感悟,最后主动与真实的儿子达成了和解。

“听话才是乖孩子,不听话就把你吞掉”,充分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占有欲。在短片中,导演着重强调家长过分的保护和照顾,甚至是对子女的掌控。

在中国式亲子关系中,父母很少把子女当做独立的个体看待,以爱为名来束缚和干预子女的成长。

最不愿孩子受到伤害的父母,却因为极致的保护欲,对孩子造成了最大的伤害。

2

别让强大的控制欲,毁了你的孩子

英国伦敦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会造成终生的伤害,长大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无论在哪个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

爱孩子本没有错,但过度的溺爱就会变成伤害。殊不知,母亲嘴里常说的“都是为你好”,最终可能会伤害了孩子,伤害了亲子关系。

演员朱雨辰妈妈上了一次综艺节目就火了,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对儿子朱雨辰的管教实在是太过沉重。

她在节目上很自豪地说,她是在用生命去爱儿子,为了儿子可以完全没有自我,所以以后的儿媳也必须做到跟她一样。

朱雨辰的妈妈对他的控制欲强到了哪种程度呢?

每天都会给他榨果汁,一天两瓶必须喝完,晚上要把空瓶带回家,以此证明他喝完了。

不让他做饭,不让他在外面吃饭,拍戏时跟着儿子跑剧组,儿子在哪儿她就在哪儿。

经常看儿子发的微博,全面监控他的一言一行,还会大段大段地抄在本子上,儿子不发微博,她就会催促甚至威胁:“你要是不发,我就抄你博客去!”

难以想象,朱雨辰就这样生活了40年,他也觉得妈妈的爱太过沉重,甚至大吵大闹“你这样会把我搞死!”,可惜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朱雨辰今年41岁了,至今也未婚。

朱雨辰的姐姐也一直保持单身,因为她看到了母亲的付出,认为自己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

朱雨辰妈妈看起来是为了关心孩子,实际上,这样的行为是在毁掉自己的孩子。

父母的强势对孩子的伤害最为深刻,父母越是干涉孩子,孩子越容易向父母关闭自己的内心。

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孩子终将是一名“心理巨婴”。

3

做60分的父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注定是要成长的,终将独自面对世界,而父母不可能陪伴他一辈子,在孩子长大后要学会主动退场,给孩子独立的舞台。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里写的那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清华大学教授、作家格非谈到之前参加过一个会议,会议上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认为: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就是不要对孩子完全放任不管,但对孩子的关注度也不超过60%的父母。

父母在保证给予孩子充足的爱的同时,更多的是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但事实上,很多的父母更倾向于做100分的父母,事事都想替孩子做,总是以孩子为中心,总是把他们当成弱小的群体来对待。

孩子没有自己做主的机会,人生的一切,全都被父母控制,怎么能不心生怨气?

孩子的人生不属于你,你的人生也不属于孩子。

将重心慢慢从孩子身上剥离出来,让孩子学会走自己的路。家长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所有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这样家庭才能更加地幸福。

我是爱你的,但我们都是自由的,这才是最理想的家庭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