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吞噬”的愛

∆動畫短片《包寶寶》剪輯片段

由皮克斯製作的中國元素短片《包寶寶》,這部動畫短片不到8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卻引人深思。

導演說,這是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關於母性的故事,還是一個關於放手的故事。

這部短片講述了一位華人婦女做的包子有一天突然活了過來,成爲了她的“包寶寶”。

她如同萬千家長一般,對包寶寶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

在母親的萬般呵護下,包寶寶逐漸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不願父母窺探自己的隱私,甚至突然有一天把漂亮女友帶回家,並表示要和女友搬離這個家;

看着即將遠走的包寶寶,母親號啕大哭,一把抓住包寶寶吞進了自己的肚子裏!

喫掉包寶寶的母親也嚇傻了,此時她突然驚醒,原來這只是一個夢,醒來看到親生兒子後,母親也有所感悟,最後主動與真實的兒子達成了和解。

“聽話纔是乖孩子,不聽話就把你吞掉”,充分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的佔有慾。在短片中,導演着重強調家長過分的保護和照顧,甚至是對子女的掌控。

在中國式親子關係中,父母很少把子女當做獨立的個體看待,以愛爲名來束縛和干預子女的成長。

最不願孩子受到傷害的父母,卻因爲極致的保護欲,對孩子造成了最大的傷害。

2

別讓強大的控制慾,毀了你的孩子

英國倫敦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爲、干涉隱私的人,會造成終生的傷害,長大後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無論在哪個階段,幸福指數都更低。

愛孩子本沒有錯,但過度的溺愛就會變成傷害。殊不知,母親嘴裏常說的“都是爲你好”,最終可能會傷害了孩子,傷害了親子關係。

演員朱雨辰媽媽上了一次綜藝節目就火了,原因僅僅是因爲她對兒子朱雨辰的管教實在是太過沉重。

她在節目上很自豪地說,她是在用生命去愛兒子,爲了兒子可以完全沒有自我,所以以後的兒媳也必須做到跟她一樣。

朱雨辰的媽媽對他的控制慾強到了哪種程度呢?

每天都會給他榨果汁,一天兩瓶必須喝完,晚上要把空瓶帶回家,以此證明他喝完了。

不讓他做飯,不讓他在外面喫飯,拍戲時跟着兒子跑劇組,兒子在哪兒她就在哪兒。

經常看兒子發的微博,全面監控他的一言一行,還會大段大段地抄在本子上,兒子不發微博,她就會催促甚至威脅:“你要是不發,我就抄你博客去!”

難以想象,朱雨辰就這樣生活了40年,他也覺得媽媽的愛太過沉重,甚至大吵大鬧“你這樣會把我搞死!”,可惜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可能正是因爲有這樣一個控制慾極強的母親,朱雨辰今年41歲了,至今也未婚。

朱雨辰的姐姐也一直保持單身,因爲她看到了母親的付出,認爲自己無法承擔這樣的責任。

朱雨辰媽媽看起來是爲了關心孩子,實際上,這樣的行爲是在毀掉自己的孩子。

父母的強勢對孩子的傷害最爲深刻,父母越是干涉孩子,孩子越容易向父母關閉自己的內心。

在這樣的教育下,培養出的孩子終將是一名“心理巨嬰”。

3

做60分的父母,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孩子註定是要成長的,終將獨自面對世界,而父母不可能陪伴他一輩子,在孩子長大後要學會主動退場,給孩子獨立的舞臺。

正如龍應臺在《目送》裏寫的那句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清華大學教授、作家格非談到之前參加過一個會議,會議上有人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父母纔是最好的父母?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學者認爲:60分的父母,纔是最好的父母。就是不要對孩子完全放任不管,但對孩子的關注度也不超過60%的父母。

父母在保證給予孩子充足的愛的同時,更多的是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但事實上,很多的父母更傾向於做100分的父母,事事都想替孩子做,總是以孩子爲中心,總是把他們當成弱小的羣體來對待。

孩子沒有自己做主的機會,人生的一切,全都被父母控制,怎麼能不心生怨氣?

孩子的人生不屬於你,你的人生也不屬於孩子。

將重心慢慢從孩子身上剝離出來,讓孩子學會走自己的路。家長也應該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所有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這樣家庭才能更加地幸福。

我是愛你的,但我們都是自由的,這纔是最理想的家庭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