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Micro USB攜帶更爲方便、強度更大、壽命更長,還支持USB的OTG功能,可用於手機和U盤之間的數據交換,很快便取代了Mirco USB成爲了主流的充電接口。於是接口更小、傳輸更快的Micro USB開始嶄露頭角,其實當時的諾基亞手機已經在用這種接口傳輸數據了,不過充電還是用的圓形接口。

最近想給我的小米10 Pro買個快充,在網上一搜竟然發現種類如此之多,不禁懷念起那個手機電池可以取下來的時代,還在用着“夾式”的萬能充電器。

但隨着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智能手機選擇了內置電池不可取下這個方案,也隨之誕生了很多種類的充電器,比今年的種類還要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聽我接下來講一講手機充電器的發展史。

第一代:只用於充電

最開始的時候,充電器只有充電這個功能,但手機廠商都想把自家手機的充電口設計得獨一無二,於是便產生了各種形狀、款式的充電器,而且充電器常常隨着數據線的變化而改變。

那是個諾基亞傲視羣雄的時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諾基亞的圓口充電頭。你買了諾基亞的手機,就只能用它專屬的充電器了。三星也是敢怒不敢言,Anycall系列手機使用的都是長條形接口。

不過那個時候手機的功能也不多,只有簡單的電話、短信、2G網絡。耗電也很少,基本上充一次電能用兩三天。

第二代:開始考慮數據傳輸

在這個時候大街小巷的MP3、MP4等數碼設備開始流行起來,因爲產品本身價格低,音樂和電影還沒有版權,受到了很多學生黨的推崇。

手機開始重點考慮不同設備間的數據傳輸,於是兼具充電和數據傳輸的Mini USB插口應運而生了。這種接口上窄下寬,防誤插效果不錯,對於當時尺寸小巧的手機有不錯的適配性。

於是各種手機、移動硬盤、數碼相機等設備都開始統一使用這種充電器了。

第三代:速度更快、接口更小

隨着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Mini USB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了。

於是接口更小、傳輸更快的Micro USB開始嶄露頭角,其實當時的諾基亞手機已經在用這種接口傳輸數據了,不過充電還是用的圓形接口。

由於Micro USB攜帶更爲方便、強度更大、壽命更長,還支持USB的OTG功能,可用於手機和U盤之間的數據交換,很快便取代了Mirco USB成爲了主流的充電接口。

也是這個時期開始有了快充的概念,國內各大手機廠商開始推出18W、30W甚至更高功率的充電頭。

第四代:更多的可能性

現在要說的就是當前時期以Type-C接口爲載體的第四代充電器了,Micro USB已經足夠優秀了,老是換來換去不嫌麻煩嗎?

從用戶使用便利性來說,Type-C接口的充電線支持盲插(正反都可以),在弱光環境下不用擔心像Micro USB一樣插錯了方向,可能還會損壞插口。

從充電和數據傳輸這塊來說,C口可以支持通過更大的電流,最高可支持100W的功率,充電速度更快。這也是“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這句廣告詞的由來。

是不是認爲第四代充電器已經足夠完美,沒有什麼缺點了?

不是的,最近各大廠商推出的GaN氮化鎵充電器,簡直就是一項黑科技,在第四代處理器的基礎上更上一層。由於是人工合成的第三代新型半導體材料,體積更小,導熱性能更好。充電功率相比普通快充更高,充電速度更快。

我在家用筆記本追劇時,充電器就燙的不行,安全得不到保障。這幾天看到綠聯也推出氮化鎵充電器了,體積小功率大,預售到手價只要99元,我已經準備換充電器嘗試一下了。

到此安卓手機的充電器的發展歷史基本講完了,不過這裏沒有講蘋果系列的,留給下次再講吧。氮化鎵充電器的好處還有一點,兼容蘋果與安卓手機的快充協議,避免了資源浪費的問題,這也算一次技術的革新吧。

你覺得充電器發燙會影響使用體驗嗎?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