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不敬鬼神是出了名的,周武王讨伐纣王之前,为鼓舞士气,罗列纣王罪状的《牧誓》,当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昏弃厥肆祀弗答”,怠慢祭祀,不敬祖宗,不敬鬼神。这一点封神里也有明说,即姜子牙宣读纣王十罪当中的第一条“弗敬上天,谓宗庙不足祀,社稷不足守”

正因为如此,纣王七年,殷商首相商容,劝纣王摆驾女娲宫,亲自给女娲上香时,他居然不知道女娲是谁,好容易知道女娲的功德,知道女娲的事迹,答应商容的要求之后,却没一点虔诚之心,仿佛郊游一般,糊弄糊弄了事,直到一阵风起,卷起帷幔,露出女娲真容后,纣王才认真起来,认真干嘛?打心底里虔诚的供奉女娲?很遗憾的是,并非如此,而是心里起了点很不好的心思,最终导致女娲发火,把妲己派到宫里来了。

由此可知,不敬鬼神的纣王,是完全没把女娲放在眼里,连女娲这等圣人都敢得罪,那么,他还有害怕的人吗?当然有,是谁?

姜子牙?即便姜子牙和周武王一起造反,在纣王心里,他不过是个江湖术士,一介磻溪钓叟,打心底里看不起,最后姜子牙打进朝歌,他也只认为是疏忽大意所致,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一点害怕姜子牙的意思。

姜子牙是纣王最大的敌人,纣王却连姜子牙都不怕,那他又该害怕谁?姜子牙的师父元始天尊?遗憾的是,纣王从始到终,压根儿就不知道元始天尊是谁,不过即便知道,估计也会像他的曾祖父武乙一样,玩一个什么革囊盛血的把戏。

武乙历史上好像是个暴君,但事实上,纣王不敬鬼神就是打他这辈儿传下来的,因为殷商认为祖先就是天帝,所以祭天和祭祖是一体的,正因为二者一体,所以他们的祭祀相当隆重,殷商中期以后,甚至都到了一日一祭的地步,一日一祭太过繁琐,到了武乙时期,就有所怠慢,到了纣王,更是不把祭祀当回事,这才成了纣王不敬鬼神的由来。

可以想想,在纣王,也就是殷商的传统认识当中,他们的祖先是天帝,他们是天帝的后裔,作为天帝的后裔,他们连天帝都不害怕,那么,还会害怕天帝之下的神仙吗?所以,别说纣王不知道元始天尊,即便知道,他也是毫不在乎的,因为这时候你给他若说什么不敬鬼神,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时,他就会满不在乎的回答:“我生不有命在天乎?”不是老祖宗让我当帝的吗?他怎么会惩罚我呢?事情就是这么尴尬。

敢得罪女娲,不怕姜子牙,不怕元始天尊,看起来,纣王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不吝,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个人, 他可真是怕到骨子里了,谁?何以见得?为什么?

这人不是别人,闻太师,封神演义里,将纣王如何害怕闻太师,可是说的淋漓尽致,闻仲北海平叛归国,即至九间殿鸣钟鼓请驾。意思很简单:本太师回来了,帝辛还不快快临朝,更待何时!对闻太师之此举,纣王是什么反应?

封神演义原文中说:“纣王闻得此说,默然不语,随传旨:‘排銮舆临轩’。”仅此一斑,便可看出纣王对闻太师,打心眼里是有些小畏惧的。朝堂之上,闻太师简要汇报了此次北海战果后,便对纣王开启炮轰模式,指责他有负诸侯,致使东伯侯、南伯侯反叛以致关隘扰攘;接着痛骂他仁政不修,荒淫酒色,惨虐万姓,致民乱军怨。

激动之下的闻太师,甚至都逼近到了纣王身侧。对闻太师的责问,纣王起先是小心解释,最后竟被闻太师一句“臣自有治国之策,容臣再陈。陛下暂请回宫”,给怼的无言以对。

更为过分的是,闻太师对纣王咄咄逼人,大奸臣费仲、尤浑看不下去,大着胆子出班多嘴,被闻太师一拳打倒之后,这时候呢,闻太师再看纣王,那是再三委屈,反有“兢业颜色”,什么意思?

唯唯诺诺,胆战心惊,这不仅是害怕,而是害怕到骨子里了,所以,封神中,连女娲都敢得罪的纣王,还是有害怕的人的,这人不是别人,就是殷商太师闻仲。那么,纣王为什么害怕闻太师?

因为闻仲的神通道法?当然不是,如果仅仅是武力上的因素,就让纣王害怕闻太师,还害怕到骨子里,那他就不能称之为英雄,事实上,他之所以害怕闻太师,另有原因,而且还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闻太师是谁?帝乙的托孤大臣,殷商老臣之首,老臣是个什么概念?殷商的继位规则是“兄终弟及”和“传位以长”交错使用,按兄终弟及算,继承帝位的应该是纣王的叔叔箕子,因为箕子是帝乙的亲弟弟;按传位以长来算, 继承帝位的应该是纣王的亲哥哥微子,他们是一母所生,微子是老大,纣王是老三。

无论按哪个规则看,继承帝位的都不应该是纣王,可他呢,偏偏就当上了殷商的帝,正统的叫法应该称之为帝辛,为什么?

封神演义里说,是因为他怎么托梁换柱,力大无穷,所以是商容、梅伯等人一力举荐的,商容、梅伯等人是谁?都是三朝老臣,尤其是梅伯,按辈分,还是纣王的叔爷爷,老臣的力量就能这么强大,甚至能左右朝堂的政治格局。

纣王登上帝位之后,因错失帝位,而对他心怀不满的箕子、微子还在,自然形成两派,以商容、梅伯等为首的老臣也在,又形成一派,在这三派的夹攻之下,纣王想有个什么自己的举措,很难,非常难,所以,他不得不在这三派当中寻找平衡。

可这个平衡该怎么掌握?除了慢慢培植自己的势力之外,还必须找一个关键人物抓在手里,让他来协调三方的关系,那么,这个人应该是谁呢?还能有谁?箕子、微子、以及商容、比干等人都非常尊重的闻太师,从这个层面讲,闻太师对殷商格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试问这样的关键人物,闻太师能不怕吗?

好在闻太师对他忠心耿耿,所以,纣王怕的有理,但可惜的是,闻太师最终还是被所谓的君臣纲常所累,一看纣王露出“兢业颜色”,便立刻想起君君臣臣的道理,想起这个道理能怎么办?

立刻改弦更张,致使“条陈十策”半途而废,没有这个害怕的人约束,纣王的命运,就变得越来越岌岌可危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