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官網

Conduct-A-Bot利用了多個肌電傳感器和運動傳感器,用戶需要佩戴相關裝置在右臂的二頭肌,三頭肌和前臂位置。當傳感器工作時,系統則可以識別手臂肌肉活動的信號,並將該數據傳遞到位於無人機上的微處理器當中。

在現有的設置中,保持上臂不動則可以讓無人機停下,握緊拳頭則代表着繼續前進。當拳頭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時,無人機也會隨之轉動,如果你上下或左右揮手,無人機就會縱向或橫向移動,同時還可以通過轉動頻率調整無人機的飛行速度等。

“這種裝置的設計爲人和無人機的交互提供了一種更爲直觀的新形式。”該研究的主導者約瑟夫·德爾普雷託(Joseph DelPreto)這樣說道。據瞭解,Conduct-A-Bot的系統已將每個動作預先編程爲特定的代碼,在操作過程中通過無線信號傳輸到無人機上。

根據研究團隊介紹,這一系統的設置是通用的,相關命令可以適用於任何人。操作者只需戴上傳感器就可以開始操作,而無需系統現將其校準到特定動作。

此前,麻省理工曾在Youtube上發佈了相關的實驗視頻並公佈了部分實驗數據。在視頻中可以發現,技術人員佩戴的傳感器只有一個手環大小。其通過特定手勢,引導無人機穿過了畫面中的三個塑膠套環。

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官網

“該系統使我們與無人機的無縫協作向前邁進了一步,因此無人機可以成爲日常任務中更有效、更智能的工具。” 約瑟夫在接受採訪時說道。現在研究團隊已經在計劃將這一技術應用於各種不同的場景中。

在工業領域,這一技術可以搭配VR技術進行更好的現場勘測,對人們難以到達的各種工業基礎設備進行遠程檢查。在日常生活領域,使用肌肉信號控制無人機則可以幫助老年人或殘障羣體更方便地拿取物品等。

不過要真正實現技術落地並非易事。據研究團隊介紹,目前測試的1500個信號反饋中,準確率大概在82%左右,而如果要將其打造成一個可實用的工業產品,這一數據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不過作爲首席研究員的約瑟夫仍然對這一技術的前景保持樂觀,“我們正在努力提高無人機系統的效率,並且公衆很快就能從該技術中受益。”他說,“隨着人機合作繼續變得越來越普及,其協同產生的效益將會不斷加深。”

記者 孫文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