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蔡笑晚認爲,這都是在從小給孩子立志,孩子從小聽到的都是這些偉人的事蹟,那麼自然眼界就寬廣了,志向也就會更遠大。那麼在這樣教育條件跟不上,外界不認可的環境中,蔡笑晚是如何將孩子們都培養成才的呢。

  如果有一張名片,我一定會在正面印上:

  姓名:蔡笑晚,職業:父親;

  名片的背面印上: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現爲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曾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

  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畢業,曾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爲博士生;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

  六女蔡天西,18歲成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8歲擔任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這是蔡笑晚說過的一段話。

  蔡笑晚被稱之爲“人才魔術師”,而他的教育理念則被稱之爲家庭教育的“孫子兵法”。

  蔡笑晚能夠培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全家人都是英才,是不是本身就有着顯赫的地位呢?所以纔有如此良好的教育條件?

  其實不是,一直在中學前,蔡笑晚的孩子們其實都是生活在浙江的農村,甚至在那個年代,還普遍流行着“讀書無用論”。

  那麼在這樣教育條件跟不上,外界不認可的環境中,蔡笑晚是如何將孩子們都培養成才的呢?

  1、志向要高遠

  很多人的家中,要貼海報,基本上都是貼一些明星、偶像,而蔡笑晚家中的貼的海報卻是愛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並且在平時給孩子講故事,講得也都是一些名人傳記。

  蔡笑晚認爲,這都是在從小給孩子立志,孩子從小聽到的都是這些偉人的事蹟,那麼自然眼界就寬廣了,志向也就會更遠大;同時,孩子通常也有很強的模仿能力,這些偉人的故事同時也可以讓給孩子對自身的行爲準則更有要求。

  就像是一百分的試卷,兩個孩子都打了80分,這樣的分數,其中一個孩子在普通班拿了第一名,另一個孩子在重點班拿了第十名;

  那麼普通班的孩子因爲前面沒有追尋的目標,就止步於此了,認爲80分很厲害;但是重點班的孩子知道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有追尋的目標,就會繼續努力。

  那麼下一次考試的時候,普通班的孩子還是打了80分,但是重點班孩子的可能就會有很大的進步,打了95分。

  所以說,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薰陶中,蔡笑晚的小女兒天西在5歲的時候,就說要做“居里夫人”,後來,蔡天西在28歲的時候成爲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更多的時候,都是被自己設定的界限給框住了,所以敢想的人才能優秀。

  2、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在蔡笑晚的四兒子讀中學的時候,正是功夫電影正流行,所以天潤就生出了武俠夢,決心好學武術,甚至給付錢蔡笑晚寫了決心書,說今生絕不讀書了,決心成爲一代武術大師,打敗所有的武術高手,統一武林,震驚世界。

  蔡笑晚當然是耐心和天潤溝通,但是幾次都溝通無果之後,只好答應了他。

  但是四兒子天潤去學武術沒多久,就說,學武術和自己想的武俠世界是兩回事,並且強烈要求回家。

  蔡笑晚並沒有答應兒子,並回了一封信說:“想去就去,想回就回,這是對自己的事情不負責任,將來還會遇到問題。既然去了就必須堅持,爲自己的衝動負責。”

  於是天潤只好又堅持了一學期,然後蔡笑晚才讓兒子回來繼續學習。

  在這次事件之後,天潤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最後考取了優異的成績,還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爲博士生。

  就像是家長說了多少次外面冷、會感冒,多穿點衣服,都不如孩子真的感冒一次,這樣 不用家長叮囑,自己就知道多穿衣服。

  所以說,家長無論說多少遍不可以,都不如孩子自己體會一遍。有些彎路,家長是一定要讓孩子走的,這樣孩子才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走的更堅定。(當然,原則性的除外)

  對孩子來說,有些時候失敗的經驗,往往比成功的經驗更重要。

  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帶着孩子旅遊,是所有父母都會做的事情,想讓孩子能夠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蔡笑晚自然也不例外,去過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赤峯、錦州、山海關、北京、天津、北戴河、青島等很多地方。

  不過,蔡笑晚並不是單純的帶着孩子看風景,而是帶着孩子感受這些風景中的故事和情懷,知道爲什麼要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在北戴河去感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波瀾壯闊,甚至還帶着孩子去背誦曹操的《觀滄海》。

  不僅走了萬里路,精神世界也得到了開拓,所以視野和格局都更大,有了這樣的閱歷,蔡笑晚的孩子才能學習 成績 一直都很優異,經常不斷跳級,學習一直名列前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