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回扣”問題,從某種程度來說,可以算是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畸形產物”。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改革開放初期,發展市場經濟主要的就是“追逐利益”,一切都是以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爲原則,而這期間各級都在“摸着石頭過河”,爲了發展經濟都採取“不管黑貓還是白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理念,各類生產企業、經銷商、中間商等都“不擇手段”的去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在這種時代商人們自然就變得“唯利是圖”,各種權錢交易、回扣喫點、違規招投標等等腐敗問題應運而生並滋生蔓延。藥品回扣問題也只是衆多“畸形產物”、“腐敗問題”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可以說這類問題的產生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烙印”。


一切向“錢”看

但近年來,隨着我國反腐敗鬥爭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都在全面開展“反腐倡廉”“打虎拍蠅”“正風肅紀”“掃黑除惡”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有力促進了各行各業風氣建設,促進了行業的依法、規範、有序建設和長遠發展,深受全體民衆的廣泛讚譽。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而醫療機構由於其特殊的地位作用,一直以來都是腐敗的高發領域,深受普通百姓的廣泛詬病,也受到各級紀檢監察部門的高度關注。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醫療界落馬的醫院院長、衛生官員有600多名,其中既有三甲醫院院長,又有鄉鎮衛生院院長;既有醫院科室主任,又有一般的醫護人員;既有衛生系統的鄉科級幹部,又不乏省部級衛生系統高官……這其中既有藥價虛高、過度醫療、收受紅包、違規招採等問題,又有官員腐敗、官商勾結、權錢交易、暗箱操作等問題,一起起腐敗案件觸目驚心、匪夷所思,公佈的各種數字令人咋舌、無法想象。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其中,最“常見”的腐敗現象就是“醫藥”腐敗、藥品回扣問題,即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藥品中間商等,派出各類代表奔赴大大小小各級醫療機構,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推銷”藥品。期間,這些“醫藥代表”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其“攻堅”的對象都是醫療機構的院長、書記、副院長等各級領導,還有藥房主任、藥劑師,同時更主要的就是各臨牀科室的主任、副主任、主治醫師等這些“用藥大戶”。而其最主要的“攻堅”方式就是藥品回扣,自然是用的藥越多、回扣越多,最後這些醫藥代表和各級領導、主任們都是“盆滿鉢滿、皆大歡喜”。


“碩鼠碩鼠,就食我粟”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買單”的、“受害”的又會是誰呢?不就只能是咱們普通百姓、普通患者嗎?這些受害者身體已經受到病魔的摧殘,心理已經受到疾病的折磨,家庭已經受到極大的牽連,沒想到在治病過程中還要受到這些“碩鼠”的壓榨。有些患者爲了治病已經是傾其所有,舉債就醫,甚至傾家蕩產,只爲把病治好,結果很大一部分“血汗錢”都進了他們的腰包,他們用手中的“刀”,既在治病,又在“傷”人,的確讓人又愛又恨!


百姓的負擔就是這樣加重的

隨着醫療機構反腐敗鬥爭、行業作風整治的不斷深入,這些腐敗問題也正在逐步得到大力糾治,一大批腐敗案件得到嚴肅查處,的確大快人心,也爲醫療衛生行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爲了極力杜絕藥品回扣現象,改善腐敗滋生的土壤,各級衛生健康系統和醫療衛生機構都積極採取各種方式,大力進行整頓、糾治和規範,也確確實實取得了較大的成效。目前,各級醫療機構廣泛實行藥品的“兩票制”、醫療服務價格“打包付費”(DRGS)、藥佔比考覈、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銷售、醫保報銷等舉措,使得醫院的藥品、醫療服務價格大幅度下降,醫藥代表們生存的空間也得到了極大的壓縮,藥品“回扣”等腐敗問題也極力得到糾治,老百姓也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羣衆滿意度也正與日俱增。


防微杜漸,警鐘長鳴

爲更加深入杜絕藥品“回扣”等問題的發生,筆者認爲還應再下功夫,一方面醫療機構應重點“刀口向內”,練好“內功”:

一是加強黨的建設。各級醫療機構,特別是公立醫院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組織建設,加強黨員領導幹部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組織功能,切實提高醫院各級領導、科室主任等黨員領導幹部的黨性修養,並加強全體醫務人員的思想教育,從思想根源上打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基礎,確保醫務人員“不想腐”。

二是加強紀檢監察。公立醫療機構均爲政府辦的事業單位,雖然均設有本級紀檢監察組織,有院內紀委書記,但受領導關係、職責分工等影響,日常很難發揮應有功能。因此,必須採取上級派駐的方式,由上級機關直接派駐紀檢監察人員,駐守醫院全程深入進行監督監察,並暢通受理羣衆舉報、監督渠道,開展最廣泛的紀檢監督。發現問題必須嚴肅查處,絕不姑息,確保醫務人員“不敢腐”。

三是全面建章立制。對於醫院消耗使用量大的藥品、醫療器材、醫用耗材等,在招標、採購、定價、使用、消耗、登記以及廢物處置等全過程、全環節,均要建立規範的制度規定,都要有全面有效的紀檢監督和羣衆監督。同時,所有的規則制度的建立必須要受到上級衛生健康部門、醫保部門、發改部門以及紀檢部門的聯合審查,以確保制度規定的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公開透明。通過嚴密紮實制度的“籠子”,讓其沒有空子、沒有漏洞可鑽,確保醫務人員“不能腐”。

四是深化醫療改革。近年來,全國上下高度重視醫療體制改革工作,醫改工作也得到穩步推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說醫改的最主要目的也正是爲了有效杜絕醫療“亂象”、醫療“腐敗”等問題的發生,讓醫療衛生機構真正迴歸公益、真正爲百姓健康保駕護航,也讓全體國人真正能夠“敢去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同時,對醫務人員福利待遇、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必須要及時跟上,只有極大的改善了大家的待遇,有效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才能確保醫務人員“不願腐”。

另一方面,從上到下都要“外練筋骨”,大力營造良好的環境。無論是政府、醫療機構還是社會,都要積極爲企業、商家營造公平、公正、公開、陽光、透明的營商環境,讓企業主、商人們迴歸“正途”,把心思放在加強科研、提高質量、合理定價等“正道”上來,真正爲廣大羣衆生產“良心藥”、“放心藥”、“定價合理、價格親民的好藥”。同時,要持續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對任何行業腐敗問題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始終保持高壓的態勢,大力查處整治貪腐、權錢交易、違規違法、暗箱操作等“潛規則”。特別是對醫療、醫藥“回扣”等涉及民生的腐敗問題,更要深入查處,可以企業、商家、醫藥代表等爲突破口,“拔出蘿蔔帶出泥”、“殺一儆百以儆效尤”,一查到底,絕不姑息,以此形成良好的營商風氣。


道路雖艱,勝利必將來臨;任務雖重,前途必定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