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我们该如何静坐呢。静坐与坐禅之别。

袁了凡原名袁黄,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见解和看法,在当时独树一帜。

袁先生年轻的时候曾有一个算命先生预言,说他活不过53岁,而且一生无子。

偶然间有一位禅师跟他讲了一番道理,他便改名叫做“了凡”。

因为他从那一天开始知道了命运是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的,他不愿意再做凡夫俗子

并要把凡夫俗子的思想、见解一扫而空,所以改名叫“了凡”。

袁先生在他的作品《了凡四训》中写道;

他一开始的名号叫做学海,自从改名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仅后来有了儿子袁天启,而且在他53岁那年,无病无灾,身体康健,最后活到了74岁。

他不断提醒自己要做好事帮助他人,提醒自己要改过自新、行善积德

袁了凡通过改名来激励自己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成了后人得以学习的榜样。 

5月26日晚,她释姜艳艳对话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吴用,作为她释·古法中医月的开端

姜艳艳:欢迎各位朋友关注她释·古法中医月。

未来一个月时间里,我们将和恩平中医研究院的创始人吴用老师一起学习古法中医的精髓。

吴老师今天晚上将开始分享袁了凡先生日常使用的静心方法,在此前这是不传之秘。

未来的21天里,我们将会练习这套功法,提升身心境界。

我和吴老师结缘是在2015年,初识吴老师的时候,并不了解他治病救人的精髓。

在2018年,我遭受了身体重创以后,并随后开启了大师系列访谈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老师。

因为在几年断断续续的了解当中,我发现吴老师救治了很多疑难杂症病人,而且它的治疗是不用药的古法中医治疗方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所倡导的理念反而变得非常新颖。

2019年的七月份开始,我有幸全面体悟了吴老师的针法和治病救人的理念,并跟随他练习各种功法。

渐渐的,发现自己整个身体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并且重生了对生活的信心、对生命的信心

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和吴老师联动,推出一个真正古法的修行课程。

希望可以让我们身边很多有身体问题、有情绪问题、受亚健康困扰的人,和我一样都能走向更快乐、更喜悦、更自在的一种生活。

从5月26日开始,我们连续两周在周一和周三讲课,一共讲五次课,同时还会传授一套功法以及日常可以运用的养生知识。

修行,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并没有那么的复杂。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修行就是用新的、好的习惯去替代旧的、不好的习惯

通常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情绪出现问题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我们能学习到更好的方法,重新养成新的习惯的,整个人生一定会迎来新的转变。

特别欢迎大家走入由吴用老师所带领的古法中医的深邃境界里,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这一个月当中有巨大的收获。

吴用:谢谢艳艳老师给我的铺垫,也很感谢大家的到来,今晚将与大家分享了凡生命的智慧

为什么要讲了凡先生生命的智慧?

了凡先生为什么从信命改命,最后了悟自己的生命?其中有很多不传的秘密是什么呢?

就是一套功法和心法,今天晚上分享一下了凡先生静坐的方法。

  • 了凡静坐

当下静坐之书繁多,或以禅道之言阐述,或以瑜伽之法修持。

事实上早在宋、明时期,静坐已是很多读书人的必修功课。

宋代大儒朱熹提倡“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明代大儒王阳明将静坐作为“致良知”的抓手;

明代高攀龙有诗云:静坐非元非是禅,须知吾道本于天。

而袁了凡将静坐之法融入生活,贯穿始终。

了凡先生除身体力行实修静坐外,还非常善于总结。

当时在长三角地区大儒和养生学家很多,养生专著也很多,但是有关静坐的专著却甚少。

了凡先生在宝坻任上所著《静坐要诀》是承上启下之作,一经刊印即引起轰动。

《静坐要诀》是了凡先生依自身传承、实证为世人留下的静坐实修专著。

无论对于当时还是现代,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静坐功法的核心,就是在这个物欲横流并且烦躁的社会,修炼出一颗平静的心

了凡先生讲过静坐是非常健康的养生方法,很适合在夏季养心,这个方法来自于禅门。

  • 静坐与坐禅之别

佛门中的坐禅,与静坐是有差别的。

静坐未必包含坐禅,坐禅包含静坐。

出世法有含概世间法,世间法未必含概出世法,但出世法不离世间法,离世间法则出世法不可得,何以故?

世间法觉悟即是出世间法,出世法不能觉悟,出世法则是世间法。

坐禅与静坐亦复如是,那么,什么叫做坐禅呢?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

内见自性不动,名为“”。

佛教坐禅贵在“明心见性”,以明心见性为修道者的大前题。

坐禅不见性,纵得坐禅百千劫,亦与外道坐禅,更有何异!

六祖慧能大师云: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
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坐禅是修行,而静坐是可以在生活中达到养生延年益寿的作用,需要我们有所区分。

了凡先生讲的静坐来自于禅定的心

静坐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非常好的方法。

在我身边,有一些有极高成就的人,为什么他们在如此忙碌的状态下,身体还会如此的好?

我们发现有一颗平静的心是非常重要。

身与心是不可以分割的,我们不只是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内在平静

有大智之人,在静心的时候,他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

身心同修,可以将我们的五脏六腑、四肢百胲、奇经八脉整体连接起来,

并让五脏六腑整体运营更加和谐,气脉调和,从而达到保养生命、延年益寿的效果。

  • 静坐五式

但是我们该如何静坐呢?

现代人生活节奏这么快,很多人都是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上下班坐地铁,坐着看手机。

对于这样的工作生活方式,我将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智慧,用适应于现代人的实修方式分享给大家。

静坐之前首先要练习基本功,而不是很散漫的开始静坐。

比如静坐之前要握固,以及易筋经十二式可以使我们在静坐时避免出现昏昏沉沉、心猿意马的情况。

经过这个基础,当我们意识到真正需要安静的时候,其实这就是静坐入门了。

意识到自己的肢体形态,并且自己想要安静下来是非常重要的。

当心静的时候,气血是平和的,血就会顺畅

中医强调气血平衡,静心调和气血之外,更重要的是化解不良的性格。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静坐的目的是让我们忏悔自己,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所以静坐时思考自己的错误行为,当把错误行为纠正为良好习惯的话,那对我们人生会很有益。

静坐有五种方式,第一、垂腿静坐;第二、散盘静坐;第三、握固冥心坐;第四、双盘静坐;第五、吉祥坐(降魔坐)

这五种方法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学习。

对于初学的学生,最适合的就是垂腿静坐。

这个静坐方式可以调整我们不良的坐姿,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静坐时一定要闭目,闭目即是养神,把两条腿放松的垂下来,双手呈斜切角45度角放在膝盖的位置。

并且要扣齿,上下牙要扣起来,然后舌顶上颚

舌顶上颚的目的是让口腔生津,将津液咽下去,可以濡养脏腑

舌顶上颚之后,用眼珠顺时针画圆。接下来就是调息,调息就是用鼻子慢慢地吸气。

垂腿静坐法,以这个闭目、正坐、调息为主。

静坐后收功时,将双手摩擦使发热,然后将双手放在眼睛上熨目,最后慢慢睁开双眼。

接下来是散盘静坐,散盘,形散而神不散

仍要将双手放在膝盖上,双腿自然的盘坐,散盘有单盘与双盘之分。

日本和韩国人的日常坐姿就是散盘坐。

散盘打坐的直接效果是什么呢?就是让人体的重心下降,也可以守能

有句俗话是:人老腿先衰。

双腿灵活,那衰老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建议散盘静坐时双手握固,这个打坐方法对于现代人长期失眠多梦、注意力无法集中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大家可以坚持散盘静坐试一试,每次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左右。

静坐同时仍要舌顶上腭、微微闭目、眼珠顺时针打圈、鼻吸口呼,并要有收功,非常有助于睡眠。

建议大家在夏季每天早起后静坐十分钟左右,不影响工作与生活,有助于我们在浮躁的夏季养心。

第三个打坐方式就是握固冥心法,握固冥心法在所有静坐里是承上启下的,非常重要。

这个打坐法门里面的有一个叫做男左女右法。

意思就是男性练习的时候,先将右腿收起来,将右腿脚跟顶在会阴,然后收起左脚,自然的放在右腿的外侧。

女性相反。

两手一定要握固,掌心向上,将握固的双手放在膝盖的两侧,同时冥心。

这种静坐方法之后,后期的收功是非常关键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握固冥心静坐后20分钟左右,可以感觉到肌肉发热。

这时津液丰满、气血顺畅,然后我们就可以将双手打开,用十个指头,均匀的往头后面梳。

也可以按一按腰拍拍肩颈等等。

也可以拍拍膝关节,再调整一下呼吸,也可以做八段锦。

第四种是双盘静坐,这个看似非常稳,但是是很难达到的坐姿。

男性双盘静坐时,将右脚放在左脚的足三阴上,将左脚放在右脚的足三阴上,足心朝上,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盘的核心就是在垂腿、散盘、握固冥心之后,已经可以达到禅定的状态了。

最后一个打坐方法是吉祥降魔坐、金刚玉女坐,俗称叫单盘

这个打坐方法在佛家、道家是非常常见的,众说纷纭,我分享的是我多年心法。

南怀瑾老师讲金刚玉女坐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的,这种坐姿生活禅,既有生活的部分,也有出世的部分。

核心就是摒弃胡思乱想与其他各种障碍。

在了凡静坐中,吉祥坐和降魔坐是第五部分。

如果没有学一禅、二禅、三禅、四禅,直接到五禅也是可以做到的。

男性将右腿放在左腿上面的,叫作玉女坐,女性将左腿放在右腿上叫叫作金刚坐。

在了凡静坐中,右腿放在左腿上,叫作吉祥,左腿放在右腿上,叫作降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静坐很精进,但是疏忽了静坐前后的按摩和导引,结果伤了腰膝,十分可惜。

收功步骤必不可少,接下来介绍下坐前的几个收功步骤。

1.首先将双手摩擦摩擦使发热,放于双目上熨目,这样可以守住身体的能量。

2.用手指肚从发际开始贴紧头皮向后做梳头动作20-30次,再依次按摩脸部、颈部,腰部20-30次。

3.按摩结束后,双手握固向上举如伸懒腰状。

4.用手搬开两腿,慢慢的将两腿伸直

5.用手按摩腿部、膝关节、小腿部,最后两脚脚趾内收,用双手摸脚趾,再放开双臂向后打开,双手前伸时呼气,双臂展开时吸气,重复5-7次。

6.按摩后下坐,慢慢走动,然后下蹲,行“易筋十二势”之预备势,使下肢完全恢复自然。

上述按摩与导引动作非常重要,每次下坐前都必须要做,养成良好的习惯,则有益于身心健康。

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可以掌握这些静坐的方法;

那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十几分钟左右的时间,抚平烦躁的心绪,保养自己的身体;

从而达到内心的愉悦状态,从而避免一些现代文明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