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的医学水平如果确诊了艾滋就相当于和健康无缘了,需要终生服药,所以艾滋患者属于弱势群体,而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身心都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这时候歧视他们,很有可能会让本已不幸的生命逼向绝路,做出一些疯狂的行为(如恶意传播)。而关爱则能使绝望的心灵感受到阳光,人们给艾滋病患者多一份关爱,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困难就会减少一分,社会也就多了一分战胜艾滋病的希望。

艾滋病可怕吗?当然可怕,但如果万一你身边的人感染了艾滋你会怎么样?在医院的医患人员会对艾滋患者意识同仁吗?

在今年12月3日,江苏常州的一名护士因为在网上发布“艾滋病有什么好救,都被判死刑了……”,歧视艾滋病患者的言论引起舆论的关注。

不久就被网友举报给了常州市卫健委。12月11日常州卫健委通过微博回应:该护士已向患者道歉,写了书面检讨,并且主动提出了辞职申请。

这位护士有错吗?身为一名医护人员是什么让她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社会为什么要提倡“关爱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患者容易被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HIV的传播方式有三种,分别为性传播、母婴传播、输血传播。其他还有可能通过器官移植等形式进行传播。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艾滋病的最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传播。

虽然有证据表明,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套,防护率达到85%,但还是有很多人就是喜欢“真枪上阵”

2016年5月《异性性传播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指南》指出:每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经异性性传播的比例从2011年的46.5%上升到2015年的66.5%。

同期发布的《男男性行为人群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指南》中指出:每年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从2006年的2.5%升高到2015年的28.3%。

据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患者约125万。

看到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会不会认为感染艾滋的人都是因为滥交,自己的行为的导致的,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关爱艾滋患者?

目前的医学水平如果确诊了艾滋就相当于和健康无缘了,需要终生服药,所以艾滋患者属于弱势群体,而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身心都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这时候歧视他们,很有可能会让本已不幸的生命逼向绝路,做出一些疯狂的行为(如恶意传播)。

而关爱则能使绝望的心灵感受到阳光,人们给艾滋病患者多一份关爱,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困难就会减少一分,社会也就多了一分战胜艾滋病的希望。

关爱艾滋病患者,其实也是艾滋病的科普教育,教化民众,减少艾滋病的蔓延的过程。减少歧视,健康科普,可以减轻艾滋病携带者的心理道德压力,正确引导他去就医,确定艾滋病患者的人数,将黑暗暴露于阳光之下,更容易阻断艾滋病的传播。

而且上面的数据显示,患有艾滋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多了,当一个群体数量庞大之后,就不单单是一个数字那么简单了,它会形成一种团体的力量。这时候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尤其是当自身所在的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比较中,处于被歧视、排斥的时候,容易引起群体的愤怒,继而发生群体性冲突,激化群际间的矛盾。

团体的人数越大,力量也会越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会越大。

试想一下,如果你知道明天只有你会死,而其他人都不会死,原因是因为你有艾滋病,并且他们还歧视你。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其实人性本恶不是吗?所以关爱艾滋病患者,不止是单单给艾滋病人关爱,也是保护健康人的一种方式。

其实,艾滋病,没那么可怕,关键得绕开艾滋病传播途径下的高危行为:

1、保证性行为的安全,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套,防护率达到85%;

2、不要进行非法采血,不要吸毒,吸毒者不要共用注射器;

3、洁身自好,对感情专一,避免多个性伴侣、一夜情等高危性行为。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我们更应该科学预防,反对歧视,真正的做到“预防艾滋病,防艾不妨爱!

所以关于江苏常州护士发布歧视 HIV患者言论是否有问题,相信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