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柬之推拥着李显,并示意武士们拥到武则天病床前,说:“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诛二逆,怕计划漏泄,所以事先没有禀报皇上。狄仁杰涕泪俱下,请求迎立李显,武则天这才将李显召唤出来,说:“还给你太子。



公元698年,武则天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群臣奏请武则天召庐陵王李显回京。
被贬放的李显的回京,涉及王朝政治的核心问题,其原因在于皇帝武则天的性别。武则天是女皇,百年之后皇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李姓的李显或李旦,还是传给同姓的侄子武三思等人呢?在封建礼法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这是有关国体国运的根本问题。皇帝姓氏的变更意味着王朝的更替:武则天姓武,由武三思等人继承权力意味着武周王朝的延续;如果由李显继承皇位,则意味着武周王朝的结束,李唐王朝的复辟。
当时,武则天有意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询问朝臣是否可行。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回答。狄仁杰说:“天下百姓依然思念唐朝。之前北方出现边警,陛下派遣梁王武三思去民间招募勇士,一个多月时间召集了不到一千人。后来又让庐陵王李显去招募士兵,没几天就招募到了五万人。如果要选择继承人,非庐陵王莫属。”武则天听罢大怒,拂袖而去。
后来,武则天又向大臣提问:“朕常常梦见双陆不胜,做何解释?”(注:双陆是一种棋)狄仁杰说:“双陆不胜是无子的意思。这是天意在警告陛下!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动摇天下就危险了。陛下君临四海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想立武三思为太子。姑侄与母子关系,哪个更亲?陛下立庐陵王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常享宗庙,立武三思为太子,宗庙中就没有陛下这位姑母了。”武则天听罢,终于有所感悟。
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九月,武则天终于派人迎庐陵王回长安。史载,李显回到长安后,武则天将他藏匿在帐中,再次召见狄仁杰,故意商量立太子的事情。狄仁杰涕泪俱下,请求迎立李显,武则天这才将李显召唤出来,说:“还给你太子!”狄仁杰下拜顿首,转悲为喜说:“太子虽然回来了,可大家还不知道,人言纷纷,怎么取信于他人呢?”于是,武则天又安排李显公开出现,大礼迎还,朝野大悦。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生的第三个儿子,在唐高宗的八个儿子中排序第七。公元680年,李显被立为皇太子。3年后,唐高宗病逝,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李显性格懦弱、胆小,各方面能力都很一般,是个做傀儡的好材料。
武则天是一个为了权力可以不顾一切的君主,唐高宗的第一个太子李忠因为不是武则天所生,很快就被废黜杀死;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第二个太子,但在一些思想观念上冲撞了母亲,后来暴死,原因不明;次子李贤是高宗朝的第三位太子,也因为不甘心做傀儡被废,4年后在放逐地巴州被逼自杀。
有三个哥哥做榜样,李显自然知道轻重,所以,他事事唯母亲命令行事,不幸的是,他很快就被母亲抓住了把柄,即皇位不到一个月,时为监国的武则天就废黜了他。被降封为庐陵王的李显,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涯……
现在,李显被武则天接回长安,重新任命为太子,回归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回到长安后,李显除了继续夹着尾巴做人外,变得聪明了许多,他决心向武家靠拢。他将一个女儿(永泰郡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又将另一个女儿(安乐郡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李显与武家联姻,是想通过子女关系,稳固自己的地位。
武则天内心中最留意武家和李家两家人在自己死后的关系,现在有意扶为继承人的李显主动与武家搞好关系,让她十分满意。事实上,晚年的武则天担心自己死后,在群臣中名声不佳的武家子弟失去了权力保障,命运堪忧。
为了保证武家子弟的安全,武则天要抓紧有限的时间进行政治布局。但是,武则天的布局被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严重破坏了。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
李显的儿子李重润、永泰郡主兄妹俩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武则天令太子李显问罪,万般无奈的李显只得逼令儿子、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永泰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样一来,张氏兄弟将李家和武家子弟都给得罪了,李显、李旦(李显同母弟弟)、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儿,李显、李旦的妹妹)和武家各子弟在反对二张一事上很快达成了共识,他们开始串联往来,暗中进行秘密磋商。
而此时,武则天正在为自己身后挑选合格的丞相。武则天挑中的人是张柬之。张柬之任职官场多年,人脉广、经验足、懂技巧、具备应对乱政的能力。据说前丞相狄仁杰曾极力推荐张柬之接替自己。
张柬之心怀李唐王朝,希望通过复辟李唐王朝来扭转武周的乱象,救世济民,也使自己垂名青史。他已经80岁了,必须抓紧时间行动,所以,他很快就联系了若干正直的大臣和部分羽林军将领,出面策划了铲除二张、复辟唐朝的计划。
在所有的计划方案中,太子李显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李显出面不仅可以成为政变的号召人,同时也是日后最理想的皇帝人选。于是,张柬之暗中找到李显商议。李显经过片刻的犹豫,同意参与政变。一向懦弱怕事的李显为什么同意参与政变呢?因为在诛杀二张的问题上,他和大臣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大臣们拥立他复辟唐朝的远景,也唤醒了埋藏在他心中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至此,一个以李显为名义首领、张柬之为主谋的政变集团迅速形成了。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十二月,80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武则天的病情很严重,迎仙宫中只有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进入,甚至连宰相张柬之也难见到她。
张柬之和桓彦范、敬晖等大臣决定乘机诛杀张易之,逼病重的武则天让位。张柬之利用职权,迅速安排桓彦范、敬晖二人担任羽林将军,掌握禁兵,为政变提供保障。
当时,皇太子李显在北门起居,桓彦范和敬晖利用禁军将军身份拜谒李显,密陈政变计划,得到太子赞同。
因为张柬之早年在外地担任刺史时,曾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谈起武周的乱象,两人相互约定:“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于是,张柬之此时便推荐杨元琰担任羽林将军,共同筹划政变。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在迎仙宫的消息越来越少,政变集团决定就此发难。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联合左羽林将军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杨元琰、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左右羽林官兵五百余人向宫中进发。其中,李湛、李多祚二人前往东宫迎接皇太子李显。李显毅然出宫,走到了羽林军的前头。
一行人走到玄武门时,官兵们看到太子,山呼万岁,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就簇拥着李显冲向迎仙宫。
当时,武则天正在迎仙宫养病。张易之、张昌宗二人在集仙殿内听到外面喧嚣,拿着兵器出来观看时,被汹涌而来的羽林军将当场杀死,其同族兄弟也分别被杀。殿内的武则天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心知有变,于是撑起病体出来察看。看到张氏兄弟横尸廊下,张柬之等人持剑而来,她大致知道了情况。
武则天毕竟是一个政治老手,只见她缓缓地坐回到病床上,聚敛精力厉声问道:“何人作乱?”张柬之推拥着李显,并示意武士们拥到武则天病床前,说:“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诛二逆,怕计划漏泄,所以事先没有禀报皇上……”
武则天强硬地打断张柬之的话,怒目瞪着李显,喝问:“这是你的主意吗?你怎么敢这么做!?现在张家两兄弟已经伏诛了,你还不快回到东宫去?!”、
这时,张柬之强硬地回答:“太子不能再返东宫了。以前高宗皇帝将太子殿下托付给陛下,现在太子年纪已长,天意人心都归顺太子。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皇帝的厚恩,所以奉太子诛贼,请陛下立即传位太子,上顺天心,下孚民望。”
武则天这才明白,张柬之此行不单是为了诛杀张易之兄弟这么简单,而是冲着自己的皇位而来。她感觉到一阵晕眩,但她已没有精力再跟儿子和大臣们理论了,只能默默地低下头……
政变的血腥气只停留在当天的张氏兄弟之死上,张柬之和李显并没有大开杀戒。病中的武则天得到了妥善安置,她被迫将国政交给李显监国,并在不久之后禅位给李显,成了“大圣皇帝”。
一年后,武则天逝世前,朝廷适时公布了武则天的遗制。武则天在遗制中说要“祔庙”、“归陵”,也就是主动要求归附到李唐的宗庙,与丈夫高宗的陵墓合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