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家提倡“落後就要捱打”的觀點,新聞上的時事評論也經常引用這個說法。這是中國近代受了外國欺辱,中國人總結的教訓。因爲這個說法受到很多人的認同,大家在工作生活中,也時時刻刻保持一種競爭的心態,生怕自己落後別人,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謙讓這種行爲就變得不合時宜,和人們的意識形態格格不入。
那麼中國近代被外國欺辱和落後的原因,是因爲沒有競爭意識嗎?當然有競爭意識,只是沒有競爭過別國。對外競爭不過別國,於是在國內強調落後就要捱打,是想鼓勵人們要有競爭的意識,奮起直追。可是競爭只能對外提倡,對內不能一味地鼓勵人們競爭,否則會導致人和人之間關係緊張,引起社會問題,最終導致國力內耗。
謙讓是一種美德,如果是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下,就變成了一種愚蠢行爲。弱肉強食是畜生世界的規則,不是人類社會的規則,當人類社會也變成弱肉強食,說明人類的精神財富已經非常貧瘠。之所以叫人類,是因爲人是有羞恥心慚愧心的,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情會有慚愧心,如果沒有慚愧心了,也就是道德敗壞到極點了,變成了畜生。
謙讓存在的環境是人人慈悲,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的美好氛圍,這樣的情況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因爲人的精神財富很富足,人都是有慈悲之心的,都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本修養。儒家經典《大學》裏有一句話: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強調謙讓對於國家社會的益處,如果人人謙讓不爭奪利益,天下就會太平,所以,謙讓的益處太大了。如果人人不謙讓,都去爭搶利益,會引發很多問題。
之所以稱謙讓是一種精神“財富”,因爲謙讓的精神可以讓世界變得祥和。人心貪婪和謙讓會影響世界的變化,相由心生,會影響物質世界。老子在《通玄真經》裏說:昔黃帝之治天下,調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度,正律歷之數,別男女,明上下,使強不掩弱,衆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歲時熟而不兇,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尤,法令明而不暗,輔佐公而不阿,田者讓畔,道不拾遺,市不預賈,故於此時,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風雨時節,五穀豐昌,鳳凰翔於庭,麒麟遊於郊。慮犧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寢繩,殺秋約冬,負方州,抱員天。陰陽所擁、沉滯不通者,窮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其民童蒙不知東西,視瞑瞑,行蹎蹎,侗然自得,莫知其所由,浮游泛然,不知所本,自養不知所如往;當此之時,禽獸蟲蛇無不懷其爪牙,藏其螫毒,功揆天地。
周朝到了東周時期,即春秋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國內的戰爭,王位的爭奪,都是因爲不能謙讓引起的,導致那個時代異常紛亂,百姓痛苦不堪。齊桓公和公子糾的爭鬥,是兩兄弟爲了爭奪齊君之位而爭;晉國和楚國之間的多次戰爭是爲了天下霸主之爭;吳國和楚國的一場戰爭是由於搶桑葉引起的戰爭。
而謙讓,可以在某些情況下,解決很多問題,避免很多損失,帶來很多好處。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是個兇頑不成器的人,就沒想把天下給他來治理。讓給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對丹朱一人不利;傳給丹朱,天下人就會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處。堯說:“我畢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讓一人得利”,所以最終還是把天下傳給了舜。堯謙讓的行爲,不僅對天下人有利,對他的兒子也有利,如果他兒子處高位治理天下,德不配位也會給丹朱自己帶來災禍。
嚴格來說,對外競爭也不是一種好現象,因爲地球是一個整體,人類是一個整體,應該團結,互幫互助纔行。但是國家之間如果要實現謙讓成風,必須由一個強國或多個強國穩定局勢,帶頭行善,其他弱國想胡作非爲但是不敢;如果沒有正義的強國穩定局勢,其他國家是不聽的,講仁義道德是沒用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