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样的博弈中,一旦漫威帮索尼制作的《蜘蛛侠》新电影用到某一个反派角色,索尼便只能被迫放弃这个角色的电影开发,同样索尼抢先开发的“毒液”,也就不能跟蜘蛛侠一起出现在漫威宇宙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索尼从漫威手中以1000万美元作为筹码,买下了蜘蛛侠这块漫威世界中的“肥肉”以及与蜘蛛侠产生联系的900多个大反派角色毒液、英雄角色蜘蛛女等漫画角色的电影改编权,同时还顺带拒绝了漫威“甩卖”除蜘蛛侠外包括钢铁侠、黑豹、美国队长等一批超级英雄主角的交易。

在中国内地上映仅14天,《毒液》的票房就已突破15亿元,并一举成为内地影史最卖座的单人超级英雄电影。这个表现对一部没有前作基础的电影来说,绝对算得上是相当亮眼的成绩。在全球市场上,制作成本仅一亿美元的《毒液》斩下了8.55亿美元票房,成为索尼史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除了真金白银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近些年在“蜘蛛侠”系列电影开发上连连受挫的索尼,终于靠《毒液》扳回了一局。

蜘蛛侠“易主”

故事还要从1999年说起,当时已经被日本人买下的索尼哥伦比亚影业正在寻找他们的下一个大项目。彼时刚刚走出破产保护的漫威成了他们的目标——在当时的美国,漫威的漫画角色蜘蛛侠和超人、蝙蝠侠一样家喻户晓,但却从来没登上过大银幕。在这样的背景下,索尼从漫威手中以1000万美元作为筹码,买下了蜘蛛侠这块漫威世界中的“肥肉”以及与蜘蛛侠产生联系的900多个大反派角色毒液、英雄角色蜘蛛女等漫画角色的电影改编权,同时还顺带拒绝了漫威“甩卖”除蜘蛛侠外包括钢铁侠、黑豹、美国队长等一批超级英雄主角的交易。

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知晓。牵手迪士尼后的十年间,漫威重整旗鼓,利用索尼当初没看上的超级英雄IP拍出了17部叫座的电影,在全球收获了175亿美元的票房。在迪士尼的支持下,如今漫威的排片表已经列到了2022年。而离开漫威大家庭的蜘蛛侠,则成为了索尼手上最值钱的IP。尽管索尼先后推出《蜘蛛侠》系列、《超凡蜘蛛侠》系列等,在全球斩下40亿美元票房,但十多年来,蜘蛛侠几乎是索尼手里唯一能打出的好牌。

另外,在当初的交易条款中,漫威对于索尼开发蜘蛛侠等漫画人物电影版权有着具体的时间限制,索尼必须每五年发布一部新的蜘蛛侠电影,如果超过五年没有制作新的蜘蛛侠电影,电影版权就会重返漫威的手中。

这就是为什么2010年山姆·雷米执导的《蜘蛛侠4》流产后,索尼不惜低头找来竞争对手漫威“救急”合作《超凡蜘蛛侠》系列。因为当时距《蜘蛛侠3》发布已经有三年之久,如果2012年前索尼出不了新的蜘蛛侠电影,就将失去蜘蛛侠的电影版权。

而漫威这次“救急”让索尼付出了高昂代价。索尼虽然还拥有蜘蛛侠的电影版权,但却失去了能赚取暴利的蜘蛛侠电影衍生品获益权。从长远利益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因小失大”的非明智决定。

继续开发蜘蛛侠系列电影却不能享有后续利益,索尼还能做什么呢?一场瞄准开发蜘蛛侠相关角色的冒险计划开始了。

绝处逢生

2014年,索尼动了点小心思,改写了《超凡蜘蛛侠2》的剧本,试图将其中的内容与即将上马的《险恶六人组》中的角色产生联系,《险恶六人组》集结了章鱼博士、电光人、沙人、小绿魔、犀牛人、毒液六大反派,索尼建立以蜘蛛侠为中心的“电影宇宙”意图昭然若揭。

然而谁曾料想,《超凡蜘蛛侠2》却惨遭票房滑铁卢,投资两亿美元最终只斩下七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蜘蛛侠》系列电影中投资回报率最低的一部,更糟糕的是,该片引来了媒体与观众大量的口诛笔伐,并直接导致了《超凡蜘蛛侠》系列被叫停。

眼看“蜘蛛侠”的招牌就要毁在自己手中,索尼怎甘心坐以待毙。2015年初的一个春天,索尼CEO带领两位高管踏进了漫威娱乐CEO以赛亚·普尔马特位于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家,抛出了一个改变蜘蛛侠大荧幕命运的合作方案——由漫威影视参与制作下一个蜘蛛侠系列电影的开篇《蜘蛛侠:英雄归来》,与此同时,蜘蛛侠角色也正式回归漫威宇宙,在当时正在制作的《美国队长3》以及后续漫威宇宙的电影中亮相。

大多数评论者认为索尼与漫威的这次合作是双赢的,一方面索尼的金招牌蜘蛛侠的新系列电影可以凭借漫威的参与以及漫威其他电影的带动重获生机。另一方面,漫威则终于将失散已久的蜘蛛侠重新迎接回了其本应属于的漫威宇宙,进一步引爆其旗下电影票房。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合作仅限于蜘蛛侠一个角色,这也意味着,索尼手中攥着的诸如毒液、险恶六人组等IP依然脱离漫威宇宙而独立存在。不过,索尼早已醒悟,并在几年前便开始规划属于自己的“电影宇宙”。由于有早期漫画积淀的粉丝基础,索尼首先将目光锁定在“毒液”上。“毒液”是900多个相关角色中知名度较高的那一个,再加上其角色本身亦正亦邪的定位,更适合开发成一部独立的超级英雄电影。

随后,索尼将原本以蜘蛛侠为中心的“电影宇宙”彻底演变成了没有蜘蛛侠参与的“反派宇宙”,押注于“毒液”、“克莱文”、“鬼莫比亚斯”等这类反派角色。但缺少了蜘蛛侠这个流量明星的参与且排除在“漫威宇宙”外的“毒液”故事真的会有观众买单吗?

幸运的是,全球票房成绩突破八亿美元大关的《毒液》不仅让索尼绝处逢生,还一举夺回了与漫威博弈的主动权。对于索尼影业来说,这是迟来了十几年的收获——在“小蜘蛛”已经快薅无可薅后,手上的其他角色终于产生了价值。

索尼的王牌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索尼的“反派宇宙”与漫威的“超英宇宙”是互不干扰的共生关系。正如漫威内讧以后,漫威娱乐制作的剧集与漫威影业制作的电影也就此分开,两个宇宙长期互不相干。但自家分拆宇宙,总能有效沟通,关起门来解决好问题。但索尼毕竟是个外人,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与漫威交集的尴尬。

比如,2017年索尼前脚刚宣布制作“险恶六人组”之一的《神秘客》反派电影,后脚漫威影业又决定启用“神秘客”作为《蜘蛛侠:英雄远征》中的恶棍角色,本着“蜘蛛侠”电影的共同利益,索尼只能默默取消《神秘客》项目。

在这样的博弈中,一旦漫威帮索尼制作的《蜘蛛侠》新电影用到某一个反派角色,索尼便只能被迫放弃这个角色的电影开发,同样索尼抢先开发的“毒液”,也就不能跟蜘蛛侠一起出现在漫威宇宙中。

就目前情况来看,索尼拼尽全力将《毒液》拍成老少皆宜的PG-13级,放弃了原本漫画粉丝期待的R级,就是想给“毒液”系列故事留有一个与“蜘蛛侠”产生交集的余地。《毒液》导演鲁本·弗雷斯彻也坚信,未来两个角色的交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很难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让两个角色长期互不干扰地共存下去。”但漫威方面却始终并未松口,始终强调索尼“反派宇宙”和“漫威宇宙”并无关系,当初双方的合作也并未涉及两个宇宙的互通。

而《毒液》的成功或许将助力索尼如愿,当双方在本轮合约到期后再次坐在谈判桌旁时,索尼手中将握有更多筹码。届时,或许漫威将被迫把索尼的“反派宇宙”纳入“漫威宇宙”体系中来,才能使得漫威家族继续共享“蜘蛛侠”这个人气明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