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支持下,上交所秉承“突出市場導向,提升服務能力,優化審覈方式,提高信披質量,穩定市場預期,保障常態供給”的原則,已經邁入“科創板審覈2.0”階段,將註冊制改革不斷推向深入。上交所對科創板定位的把握,將着重圍繞發行人是否符合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來問詢,進一步降低發行上市信息披露成本、提高發行上市審覈效率。

  5月29日,上交所就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於資本市場的建言進行了回應。

  【上交所回應】

  至今年7月22日,科創板完整運行將滿一年。從制度變革到效率變革,科創板的開局基本符合預期。

  首先是公司價值得到了應有體現。目前共有105家企業掛牌上市,總市值超過1.5萬億元,其中包括市值超千億的金山辦公、中微公司,芯片龍頭瀾起科技、滬硅產業等明星企業,也包括了尚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澤璟生物、百奧泰,首家紅籌公司華潤微,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優刻得等。

  其次是基礎制度改革得到了檢驗。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各方面的制度改革,在將選擇權交給市場的過程中,通過制度約束推動市場形成誠信的均衡機制和博弈機制。目前已上市的105家企業,從受理到報會註冊平均用時121天,整體用時遠短於規則規定的6個月;發行價格中位數48倍,日均交易換手率從開市初期的3%-6%降至今年的1%-2%,初步展現了科創板對助力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加強資本要素市場與科創企業對接力度及廣度的應有風貌。

  與此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科創板纔剛剛起步,在改革實踐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檢驗後,科創板應給企業提供更大的平臺和創新的勇氣,激活連綿不絕的中國科創生產力。

  實踐暴露問題也能解決問題。上交所將以問題爲導向,從優化“資本供給”和“制度供給”入手推動下一步工作。

  “資本供給”方面,上交所將構建更爲高效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制度,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需求,做出市場化和便利性安排;研究推出鼓勵吸引長期投資者的制度,爲市場提供更多長期增量資金,穩定投資者預期、熨平股價過度波動帶來的市場損傷;完善股份減持制度,平衡好大股東正常股份轉讓權利和其他投資者交易權利背後的利益需求,滿足創新資本退出需求和爲股份減持引入增量資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非公開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已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正根據徵求意見抓緊推進規則落地和業務方案落實。

  “制度供給”方面,上交所將制定更有針對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在更強調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的監管理唸的同時,在量化指標、披露時點和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更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加大股權激勵制度的適應性,大幅提升科創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支持下,上交所秉承“突出市場導向,提升服務能力,優化審覈方式,提高信披質量,穩定市場預期,保障常態供給”的原則,已經邁入“科創板審覈2.0”階段,將註冊制改革不斷推向深入。“科創板審覈2.0”的核心是“一個不變”和“四個變化”,即堅持以信息披露爲核心不變,讓審覈問詢“更精準、更高效、更務實、更協同”。

  堅持以信息披露爲核心,增強市場包容性,不斷降低隱性發行門檻,把選擇企業的權力交給市場,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更精準”,審覈問詢突出重大性、針對性,突出爲投資者判斷提供有效服務,避免“題海戰術”“免責式問詢”,問詢問題減量、提質、增效;

  “更高效”,在審覈經驗日益豐富、中介機構合規意識和執業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礎上,改善審覈生態,提高審覈效率;

  “更務實”,嚴格圍繞發行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提高把關質量,豐富監管手段,把關有問題的堅決處理,把關沒問題的正常推進,不在明確的條件和要求之外新設關口;

  “更協同”,通過優化審覈作風,強化服務意識,減少覈查內容,幫助發行人、中介機構理解監管意圖,提高回覆質量。

  上交所對科創板定位的把握,將着重圍繞發行人是否符合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來問詢,進一步降低發行上市信息披露成本、提高發行上市審覈效率。上述相關制度的安排,有助於鼓勵推動一批標杆型、引領性企業登陸科創板,促進科創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加速形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