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想喫牛肉,媽媽會託人從澳大利亞快遞過來牛肉,做給女兒喫。父母愛孩子沒有錯,只是,在我們表達愛的時候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就像我們喜歡喫的食物可能孩子恰好討厭它,如果強迫孩子去接受就會引起反抗。

前幾天,青島某律師事務所張律師,被15歲正上高中的女兒勒死在家中。

據說,女兒3歲的時候,張律師就離婚了,獨自帶女兒生活。女兒學習成績優秀,現在就讀於青島一所重點高中。若是按正常的邏輯推理,母女兩個相依爲命,理應關係特別融洽纔是。可是,這個僅僅15歲的女孩,卻對生她養她的母親沒有絲毫感恩,而是殘忍地將其殺害,真是人間悲劇啊!

張律師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曾經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老師,後來轉行做律師,是現任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可以說,事業非常出色。

一個單身的母親,事業成功,女兒優秀,怎麼看都是幸福的家庭,爲什麼女兒會對母親懷恨在心呢?

據警方透露,女兒認爲母親對其要求嚴格,母女之間有矛盾。

一位網友的留言,我認爲道出了事件的本質:

女版吳謝宇。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尤其是外人眼中的相依爲命,背後其實都隱藏着巨大的心理隱患。單親家長往往會過度侵入子女的空間來轉嫁自身的孤獨壓力。結果壓垮雙方,子女可能會用極端方式尋求逃脫。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她們看似美好的“家庭外表”之下有着一些明顯的缺陷。

一、離婚對孩子的隱形傷害。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通常在離婚的前期,夫妻之間會爭吵,或者冷暴力,經歷一番痛苦的過程,無法挽回之後纔會到達離婚的地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會看不到父母之間的敵對和謾罵。而這些經歷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經對家暴者做過調查,發現有67.3%的家暴者,都來自於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爲覺得家庭有缺陷,孩子很容易敏感多疑、沒有歸屬感。在學校如果遭到同學的嘲笑,更會讓孩子的心理有陰影。

英國著名兒童心理醫生,關係精神分析學家奧利弗•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說:從小經歷了父母離婚或分居的孩子,長大以後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的孩子高一倍;如果一個孩子5歲時成長在父母關係不和諧的家庭,這個孩子長大以後患抑鬱症的概率比一般家庭的孩子高4倍。

從表面上看,這個女孩學習成績優秀,媽媽給她創造的經濟條件也不錯,但單親家庭的狀況對她的心理肯定會有負面的影響,只是她掩飾的比較好,沒有明顯的外在表現。

二、單親家長往往會過度侵入子女的空間。

很多心理諮詢專家都談到過:在健康的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永遠是第一位的;其次纔是孩子和爸爸、媽媽3人的關係;再後纔是孩子跟媽媽、孩子跟爸爸的關係。

如果家庭關係錯位或者有缺失,家庭序位就會“失衡”,也就會出現問題。離異家庭裏的單親媽媽,會對孩子抱有過度補償的心理,這種心態會導致媽媽過度關注孩子。

聽張律師的鄰居說,孩子想喫羊肉,媽媽會託人從內蒙古朋友那裏搞來整隻羊,冰凍快遞過來;孩子想喫牛肉,媽媽會託人從澳大利亞快遞過來牛肉,做給女兒喫。

這樣愛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有點過了呢?

今年三八婦女節的時候,媽媽專爲女兒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

女兒看着我 別給我你小小的背影, 讓我憂傷的心又變成冰涼的石頭。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母女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女兒早就已經拒絕媽媽給予的愛,想逃脫媽媽。

媽媽想給女兒全心全意的愛,可女兒感受到的不一定是愛,很可能是被控制下的壓抑感。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對孩子控制慾強,容易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令他們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依賴性較強,負面影響堪比喪親。

父母愛孩子沒有錯,只是,在我們表達愛的時候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就像我們喜歡喫的食物可能孩子恰好討厭它,如果強迫孩子去接受就會引起反抗。

三、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幾乎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有多麼難管,有着多麼不同尋常的思維模式,我們絕大多數的家長都體驗過絕望的感覺——那種被孩子攻擊的感覺直接讓人懷疑人生。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我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裏惹到孩子,做出過激的行爲。

一不小心抑鬱了,一不小心自閉了,一不小心離家出走了,一不小心跳樓了,一不小心又生病毒了,把個孩子養大太不容易了。

孩子變得太快,讓我們措手不及,就像某一天,我們睡醒一覺,從前那個可愛、懂事的孩子突然變成了一個令人琢磨不透,處處與我作對的叛逆少年。

這是因爲青春期孩子的激素髮生了變化,會導致孩子變得更加衝動,很多時候,孩子會覺得控制不住自己,導致孩子出現一些衝動的行爲。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不再喜歡家長對自己事事管制,她想要自由的思想和空間。如果父母不及時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青春期的孩子討厭學習,又不得不學習;認爲自己很成熟,卻又在很多事情上無能爲力。

而這種種的改變和衝突,都會讓孩子感到莫名其妙的痛苦。

當孩子讓你感到傷心的時候,並不是說明“她不需要你”,她們表面上的叛逆行爲實際上是在向大人求助:幫幫我吧!她想和你在一起,只不過她不知道如何恰當地去表達,這其實是在試探你到底愛不愛她。但是很多家長誤認爲孩子是討厭自己、疏遠自己,從而教訓孩子、遠離孩子,甚至逃脫。

孩子的這種叛逆假象可能會迷惑了很多的父母,讓親子關係成爲惡性循環。

事以至此,不管誰對誰錯,她們都輸了。帶給我們的是深深的反思:到底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長環境?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

1、儘量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媽媽爸爸都愛孩子。

2、尊重孩子,接納孩子本來的面目。 沒有哪個父母會故意控制孩子、不尊重孩子。但在事實上,想要控制別人是人的本能,不自知的控制教育無處不在,我們經常在不經意間打壓孩子的感受的看法。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所喜歡、所追求的事物很可能是我們所不喜歡的,學着接納孩子的不同,而不是拒絕或取笑孩子。

3、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當孩子長到十幾歲時,他們在身體、認知、情感,以及社交範圍等各個方面都會產生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很可能跟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說:“ 叛逆的青少年不是要遠離你,他們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 。

所以,智慧的家長應該提前學習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行爲變化,未雨綢繆,跟上孩子的節奏,陪伴孩子健康地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