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同學在高考報考時,就聽過一句話:高考報考優選城市,再看學校,最後看專業。經歷過高考的浴火重生,到考研時,同學們可以將思維升級,站在更高的維度去思考考研報考的問題~

城市可以升級爲地域,大學的畢業生雖然都會走到全國各地,但是影響力還是在某個地域的。比如說,吉林大學的排名比東南大學排名高,但是拿着吉大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在江南一帶找工作,還真不一定比東南大學好找。但如果未來想在東北發展,那麼吉林大學是非常優秀的選擇。所以在考研前,一定要規劃好未來的工作的城市和地區。

學校,基本上奠定了你的校友圈,而校友圈的往往能量超乎你想象!小編認識一位中南大學本清華大學碩的小姐姐,她在找工作的時候就利用了自己的人脈圈,實習是利用清華的校友資源找到的,正式工作則是利用中南大學校友圈找到的。她就是典型利用了校友圈的人脈資源網,順利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而且一些好的學校,特別善於維護自己的校友,經常組織各地的校友會,幫助校友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增強校友間的凝聚力。疫情剛開始時口罩緊缺,特別難買,小編的母校工作人員,還問我們這些年輕校友是否有足夠的口罩,如果不夠母校會給我們免費寄送一些。

雖然我們沒有都用這批口罩,但是母校的舉動真的讓我們這些校友非常感動。如果我們未來有條件時,也一定會對母校進行回饋。所以好學校和好人脈是相輔相成的,學校也因爲有好的校友資源,也拓寬了自己的影響力。

在早些年清華大學MBA剛剛興起,MBA的學員背景都深不可測,大家都知道自己的MBA同學“很有本事”,他們都非常仔細維護這個同學圈。而且這種圈子很穩定,還真的不是有錢就能進入,這個同學間的人脈遠遠比市面上的一些私董會牢固的多。

所以每次當有同學問擇校問題時,小編都會根據他的能力先推薦給他,他所處水平“跳跳腳”能夠到的學校,對於爲了一味降低難度而去考小編都沒怎麼聽過的學校的同學,小編總會告訴他要慎重。因爲當你讀了好學校後會發現,好學校的紅利是可以喫一輩子的。沒有良好的本科出身,不如牢牢把握住考研擇校的機會,或許這次機會可以改變你的一生,別讓自己再有遺憾。

最後就是報考專業了。專業決定了你接觸的同學圈。讀了四年大學,或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專業,但一定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專業。如果對自己專業實在不感興趣,可以替自己搏一把。跨專業的原則無非就是,理工可以考慮跨理工,理工可以考慮跨文科,但是文科跨理科慎重。

但是小編還想囑咐大家的是,把目標放遠一點,未來想做什麼,想要從事什麼類的工作,這些看似縹緲的未來,其實對你現階段的準備很重要。如果想未來考公務員,不妨鎖定招收公務員較多的經管類專業,如果想進企業做技術,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未來想做大學老師,深耕自己喜歡的專業未嘗不是件美滿的事。

高考是分省錄取,每個省的考察難度不同。但是考研又是一個公平的起點,你和你的競爭對手答同一套卷子,決定能否上線的是你的分數,不是出生地所在的省份。你未來想進入什麼樣的圈子,取決於你此刻的努力程度!所以,加油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