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 震

汽车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于上连接着能源、机械、原材料等工业类生产,向下衍生出金融、旅游、出行等服务业消费。因此,汽车产业对拉动“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整体复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疫情高峰期过后,我国主要整车企业生产基地基本都已实现复工复产,但汽车消费的活力尚未完全释放,这间接阻碍了汽车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快速恢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受疫情影响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4月起,我国汽车销量虽出现抬头之势,但据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4月销量上涨为此前汽车消费被抑制后的“补偿性消费”,汽车消费真正复苏仍需观察。

因此,刺激汽车消费成为当务之急。

上个月,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接连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车压力,并提振了汽车消费。但从根本上看,购车补贴相较于一次性购车成本而言收效甚微,因此降低购车资金门槛,提供多元化的拥车方式成为扩大汽车消费的关键。在这其中,汽车消费贷款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源:视觉中国

疫情期间,各大汽车企业金融公司相继出台了更为灵活的金融政策,国家也加大了个人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帮助更广大的消费群体拥有私家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指出,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形式还比较单一,未来仍需更多更成熟的汽车金融方式扩大汽车消费,健全汽车市场。

金融政策舒缓购车压力

由于疫情严重影响了部分从业人员的收入,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也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在现阶段购置汽车等大宗消费品时仍心存迟疑。而汽车金融则可以有效降低购车门槛,撬动更多意向购车但资金不足的消费者。

“汽车金融产品作为销售策略之一,能有效缓解消费者预算焦虑,促进新车销售。”J.D.Power中国区数字化用户体验副总裁任洪艳说。J.D. Power 2019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显示,31%的新车车主表示若没有汽车金融产品则会暂缓购车计划。疫情期间,汽车金融成为推动汽车消费的有效方式。

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我国也在疫情过后加大了汽车金融的支持力度。4月28日,发改委等11部位联合发布了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就明确提出用好汽车消费金融。

文件指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此后,广州市、青岛市、江西省、江苏省和北京市都在制定和研究利用金融促进汽车消费的举措。

“与欧美等主要汽车消费大国相比,目前我国汽车消费金融贷款利率相对偏高,企业资金压力大,因此发展汽车金融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降低汽车金融贷款利息,将有利于消费者利用贷款购车,并减少生活负担。此外,政府政策支持还可让银行让利,纾解贷款部门的资金成本压力。

车企加大金融支援力度

目前,我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方式主要有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整车厂财务公司、信用卡分期购车和汽车融资租赁五种。自2004年《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汽车金融公司就因首付比例低、贷款时间长、无需提供担保等优势成为我国目前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方式。

疫情期间,汽车金融公司也给出了各种灵活的金融政策和还款方式,帮助消费者应对疫情资金危机。长安福特提供给记者的资料中称,疫情期间,长安福特提出了全车系购车0年供的金融方案,消费者在完成首付,3年贷款购车期限中,首年12个月无需偿还贷款。此外,大众汽车金融服务中国也推出了全新产品20%首付,还贷最初3个月0月供的金融产品。

针对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足额还款的用户,多家汽车厂商还制定了疫情期宽限期政策,为个人信贷客户给予还款宽限。东风悦达起亚还为丧失经济来源的客户提供按月连续偿还贷款机构6个月月供的服务。

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尔森”)发布的报告显示,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各厂商均加大了金融方面的支援力度,金融方案由原来相对单一的方案转化为零利率、长期数、高补贴等方案的综合应用,并在创新金融方案、加快贷款线上化、加大贴息力度、推广融资租赁等方面着力布局。

疫情推动多元金融发展

除了传统的汽车金融信贷外,疫情也在推动融资租赁等一次性购车压力更低、还款方式灵活、车辆处置多样的金融方式在我国扎根发展。“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融资租赁产品。中国消费者的观念,也渐渐开始有了从‘购车’到‘用车’,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转变。”大众汽车中国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称。

据悉,区别于传统的金融贷款购车,融资租赁是通过将裸车款、购置税、牌照费用、保险、其他税费全部作为分期付款对象,打包租赁给消费者。消费者只需支付所有款项的20%,甚至更低的保证金即可取得车辆的使用权,在租赁期结束后决定是否取得汽车所有权。租赁期间,汽车的所有权归属汽车金融公司。等到租期满后,消费者可通过支付尾款购得汽车所有权,或选择将车辆归还。

威尔森在一份报告中称,虽然传统金融优势比融资租赁明显,但是随着融资租赁产品利率和产品设计趋于合理,融资租赁产品也会逐渐受到市场的欢迎,而融资租赁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大幅降低客户购车初期支付的负担。根据威尔森监测数据显示,传统汽车金融首付比例主要为20%-30%,而融资租赁主流首付低于传统金融。

“保时捷金融服务(中国)推出的‘无忧先享’融资租赁产品在缓解消费者购车时的首付和还款压力上有很大优势。”保时捷中国相关人士称,该款产品首付仅需20%起,购买门槛是所有保时捷金融服务里最低的,大众汽车中国推出的“速享-智选”融资租赁方案预付款可低至车价的10%。除了低首付优势外,融资租赁在月付期满后,提供的支付余款购买、返还置换新车和还车结束租赁三种处置方式也让消费者的资金配置更为灵活。

目前,汽车融资租赁已成为欧美等国主流的汽车金融服务。标致全球首席执行官安巴托曾在此前与记者的沟通称,除中国市场外,全球60%的新车销售都是以融资租赁的形式完成,汽车融资租赁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也针对性地做出政策调整,刺激融资租赁等消费金融的发展。“为应对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经济调控政策,从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到二手车限迁取消和增值税下调,这些政策都将为未来融资租赁业务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保时捷中国相关人士称。

融资租赁发展任重道远

虽然融资租赁可大幅降低消费者购车的一次性投入,但与发展近百年历史的国外模式相比,我国的融资租赁才刚刚起步,目前仍存在诸多缺陷,从本质上不能降低消费者的实际投入。

“融资租赁之所以在我国开展不起来,根本原因是因为车辆残值。”沈进军指出,融资租赁的核心在于车辆残值,而残值带来的折旧成本应由车辆所有权方承担。国外融资租赁的目的仍是交易车辆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而在国内,金融公司仍然是以“以租代卖”的形式开展融资租赁,所以导致国外融资租赁车辆残值是由租赁公司或金融公司承担,而在我国却成了消费者。

“在租赁期间,不同使用年限的车辆残值会有所不同的。在我国,金融公司的租赁方式主要会把租期中车辆的折旧成本转嫁到消费者的月供当中,这就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的成本。”沈进军表示,这也直接导致我国融资租赁的成本要高于传统消费金融。

除此之外,与国外成熟的模式相比,我国融资租赁车辆的残值也难以锁定。“之所以出现残值锁定难,是因为我国新车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太大,新车时常价格倒挂,经销商为赚取销量返点亏本卖车,这就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残值评估。”据沈进军介绍,国外汽车厂商不会在销售端返点,而是将补贴投入到融资租赁产品的月供中,此举直接将车辆残值成本扣除,使得消费者的购买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在目前疫情带来的消费形式下,只有降低消费者购车和拥车成本才能从本质上挖掘消费的潜力,促进汽车消费。但从目前融资租赁等“新兴”汽车消费贷款的模式上看,消费者最根本的消费意愿和诉求仍未得到满足。“只有精准地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把潜在需求变成现实消费,尤其在疫情形势下,我们需要利用金融杠杆来撬动这些需求。”沈进军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单汽车类商品消费额就接近4万亿元,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约为10%。汽车消费也将成为疫情期间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门类。在沈进军看来,我国汽车市场中,全款购车、消费信贷、融资租赁等各种金融产品都应合理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诉求,消费潜力才会得到有效释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