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相聲在國內的推廣和發展得到了一個質的提高,這其中北京德雲社有着不小的功勞!德雲社是相聲大亨郭德綱一手創立,經過了10-20年的發展,到如今已經成了中國相聲界領頭羊。

從曹雲金到岳雲鵬、燒餅再到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和郭麒麟等人,他們靠着說相聲成功出圈,打開自己知名度的同時,也對相聲起到了一定的推廣,愛屋及烏,現在德雲社每場演出可謂是爆滿啊!

網友們也給予了德雲社這些相聲演員們“亞洲第一男子天團”的稱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然而現在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們都是有顏又有趣啊!

以張雲雷、秦霄賢爲主的這一批演員,依靠着顏值吸粉無數,張雲雷甚至是開創了相聲劇場的觀衆滿場揮熒光棒的名場面。

也有着岳雲鵬、張鶴倫和孟鶴堂這些偏傳統的表演形式,供觀衆們自由選擇,多元化的相聲表演,也是德雲社有如此之火最重要的原因。

岳雲鵬已經躋身一線喜劇大咖的行列、張雲雷也接近復出、孟鶴堂也嘗試綜藝和電影反面發展、郭麒麟身肩多檔綜藝節目已經開始預約大火、秦霄賢成爲德雲社下一個重點培養的對象!

從這裏可以發現,火的這些人中都是逗哏,而捧哏們卻很難得有機會像他們一樣單獨上節目、趕通告。

在臺上表演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關係,逗哏的演員纔是角兒,而捧哏的只能充當綠葉,還有不少觀衆調侃捧哏的演員就是站在臺上的觀衆。

那麼一場演出下來德雲社這些逗哏和捧哏的收入是怎麼分配的呢?其實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逗哏,身邊離不開一位好的捧哏者,郭德綱先後換過多少個捧哏搭檔,他自己就說過沒有一個人有他與于謙在一起時的那種默契和感覺,岳雲鵬的搭檔孫越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捧哏演員,于謙的師弟。

在臺上逗和捧哏演員的配合尤爲默契,需要控制節奏、把控尺度,俗話說得好“相聲表演,三分逗,七分捧”,爲逗哏演員找到一個合適的捧哏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德雲社中逗哏和捧哏的演出分成是五五分的,比如岳雲鵬與孫越的一場商演,單價爲100萬,德雲社要拿走其中的兩成利潤,剩下的80萬中要拿出20萬分給場務、助演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其餘就是由二人平均分。

當然這隻僅限於表演收入,個人接通告獲得的錢不會進行分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