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孩子'抓周',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很多家长在帮孩子做决定的时候,会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想法、比如纠结选兴趣班,不知道选美术班和音乐班,听别人说哪个好就选哪个,这是不可取的。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当孩子还未出生时,整个家庭就已经沉浸在孩子即将出生的喜悦当中。等到孩子真正出生了,家长更想想方设法地逗乐孩子,一方面给孩子带去无穷的乐趣,另一方面也在试探孩子的成长发育。"抓周"就是一个父母经常会用到的手段。

张女士作为一个90后,在给自己孩子选兴趣班的时候,就犯起了头疼。到底是选美术班还是音乐班呢?她问孩子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孩子在这两个班级面前就如同一个小白。情急之下,她另辟蹊径,索性用了'抓周'的方式,让孩子自己选,抓着哪个就确定哪个。

看到这里,我只想说,这种方便随意的方法,将最终的选择寄托在孩子的运气上,父母们倒是无所谓了,可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成长问题这简直就是拿孩子的人生在做赌注啊!

这让我想起邻居家的女儿盼盼,刚刚开始咿呀学语,妈妈很是高兴。这天她和孩子奶奶突发奇思妙想,陪孩子做了一场"游戏"。她们给孩子面前摆满各式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书、玩具、零食等。然后她们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看孩子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娘俩都希望孩子能抓到一个意料之中的东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呢?可偏偏出人意料的情况发生了:孩子抓了一个从没见过的玩具。妈妈开始没反应过来,但慢慢地松了口气。可奶奶却不高兴了,认为孩子这么贪玩,将来长大指定没出息。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玩本来就是天性,怎么能根据这个做出判断呢?而且"抓周"的传统亘古有之,并不是从现代才兴起的。

记得以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里面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章节:贾宝玉周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贾政为了试探他未来的志向,便运用了'抓周'的方法。他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包括很多奇珍异宝放在宝玉面前任他挑选,谁知道贾政勃然大怒,原来贾宝玉随手抓了些脂粉钗环,这一行为让贾政认为,自己的孩子长大后绝对是一个酒色之徒。

我相信身边存在很多这种"抓周"的情况。其实,"抓周"的方法是不具有科学依据的,也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因为以下两点:

1、孩子的就近原则

实际上,大多数家长也都明白,自己给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所做出的行为是随机的,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符合自己的要求。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将自己的意愿偏离一点点,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将希望孩子抓到的东西,放在距离孩子较近的地方。这样孩子在抓取的时候,匹配到的几率就大一些。

而贾政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他希望孩子能够继承衣钵,毕竟贾府是一个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可他在摆放物件前,没有采取就近的原则,将那些诗书放得远远的。这当然不能怪孩子,他又知道哪些东西该抓,哪些不该抓呢?

2、婴幼儿的心智尚未健全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就代表着精神,随着每一个婴儿的诞生,隐藏于肉体内的精神也降临到了人世。婴幼儿在生理胚胎期时,就具有某种精神能力和心理,这既是所谓的儿童"精神胚胎"。

刚学会说话走路的孩子,心智发育还处于一个很幼稚的阶段,一系列功能比如判断意识还很薄弱。这个时候他的思想无法完全融入周围的环境,所以孩子做出的行为就是从无意到有益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孩子做出的动作是不受自己意愿支配的,属于先天条件的反射。

孩子在出生的时候本身就带有一些先天的能力,很多家长看到后很高兴,觉得自己孩子很聪明很优秀。他们不知道的是,孩子的这些动作大都是无意识的,不用通过大脑思考的行为。随着孩子年龄慢慢发展,孩子的动作行为才会慢慢向有意识层面过渡转化。

因此,"抓周"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行为,错误地以为孩子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于是一笑了之很是欣慰。"抓周"其实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做到以下两点,再替孩子做决定也不迟。

一、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

这一点大体上是相对于婴幼儿来说。前面说过,婴幼儿的一系列行为大都是无意识的,不像是大人可以经过多方衡量深思熟虑。而父母让婴幼儿'抓周'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错的。因为孩子的认知学习行为必须与他的年龄段相匹配,盲目地提前认知判断,并不会起到有用的效果。

耶鲁大学的格赛尔教授做过一个双胞胎儿童行为的的实验:由于哥哥稍大一点,他先让哥哥学习爬走楼梯,这时候哥哥刚开始学会走路摇摇晃晃,6周后哥哥才正式学会爬楼梯。而让弟弟稍晚一些学爬楼梯,结果2周就学会了。从这个实验就可以看出,父母需要掌握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的事情上,还得父母从长远角度为孩子做决定,不能单纯地依靠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兴趣

在生活中,有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一些天赋,比如数学、语言等方面,这种孩子就很受到重视。而大多数孩子就表现很平庸,没有什么明显的天赋特点,在有关孩子发展的事项上就很迷茫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这方面,家长要学会因材施教,不能盲目跟风。很多家长在帮孩子做决定的时候,会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想法、比如纠结选兴趣班,不知道选美术班和音乐班,听别人说哪个好就选哪个,这是不可取的。父母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习惯,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等因材施教。

孩子'抓周'并不是正确可取的方法,不具有太多的参考性,但可以给孩子带去欢乐,认识许多未知的东西。关于孩子'抓周',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