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答案是有影響,而這個影響還很有意思,那就是:如果爸爸多分擔一些家務的話,女兒就會表達出更大的興趣要走出家庭,從事一些非傳統女性色彩的職業。近期的心理學社會學的研究發現,爸爸在家分擔較多家務的,女兒也會比較嚮往走出家庭從事非傳統女性工作。

有小孩的家庭,家裏的大事小事一大堆,而剛好那位爸爸又是個甩手掌櫃,家務事幾乎全部落在媽媽的肩頭,這種情況下,當媽媽的會不會絞盡腦汁想辦法讓爸爸也能分擔一些家務呢? 如果會,你現在可以多加一條勸服的理由:你不爲我分擔家務,也該爲我們女兒的未來做家務。怎麼講?

近期的心理學社會學的研究發現,爸爸在家分擔較多家務的,女兒也會比較嚮往走出家庭從事非傳統女性工作。換言之,如果你希望女兒未來可以做科學家、工程師,而不僅僅想着做幼兒園老師、護士、家管這些帶有強烈女性色彩的有限的職務,那麼爸爸們就要開始做家務了。

家庭中的性別功能會持續影響孩子對性別功能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兩性的偏見,比如有些工作一直由男性主宰,又比如男女同工不同酬,所以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把性別角色及針對性別的意識形態作爲很重要的研究領域。我們也都知道,一個人對於性別角色如果有任何的意識形態,也不是憑空來的,他是受到環境的影響,而這個影響是從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開始了。

比如爸媽們會不會看到兒子去玩姐姐的洋娃娃就說男孩子不能玩娃娃、看到女孩子滿地打滾弄得一身泥就皺眉頭說這哪裏還有女孩子的樣子,類似這樣的小事,一點點彙集起來,是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對異性的功能定位的。 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的一個研究團隊,針對父母的家務分工,來研究這對孩子未來的職業選擇是否有影響。答案是有影響,而這個影響還很有意思,那就是:如果爸爸多分擔一些家務的話,女兒就會表達出更大的興趣要走出家庭,從事一些非傳統女性色彩的職業;而爸爸從事多少家務,對於兒子日後的選擇,卻沒有影響。

爸爸的家庭角色影響女兒的未來

毋庸置疑,在一個家庭裏面,父母各自分擔什麼樣的工作、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都會對孩子起到一個示範作用,會讓他們認定男性與女性的角色各自是什麼樣的。有一些學者根據已有的研究數據認定,一個人對性別角色的認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並且定型了,也就是說,如果爸媽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警覺他對於性別認知過於刻板,想要着手改變,恐怕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如果爸媽希望女兒日後能有一些超越傳統女性角色的野心,那麼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就要用心了。

如果女兒自小就看到爸爸在家裏分擔了一部分家務,那麼她會很自然認爲男人本該如此,她以後也會期許自己的另一半要分擔家務,而她自己也就比較不會被繁瑣的家務死死纏住。另外一方面,爸爸分擔家務,自然在家的時間、陪伴女兒的時間都會變多,女兒就會有更多的機會了解爸爸的工作與世界,這樣她從小就熟悉了那個傳統上由男性主宰的一些社會面向,這就不會讓她覺得這些男性的職業是隻屬於男性的,自己喜歡也一樣可以從事,而當她顯示出興趣的時候,爸爸說不定還能引導她,最終自然是更多的激發了女兒對這些傳統男性職業的嚮往和興趣。

相對於女兒對職業和興趣的傾向性很容易受到爸爸的影響,兒子卻很少,不管爸爸在家裏做不做家務、做多少家務,絕大多數研究數據裏面的兒子都會很自然的傾向傳統男性色彩強烈的興趣與職業方向。所以如果你家裏只有兒子,而媽媽想要勸服爸爸分擔一些家務,就得另闢蹊徑了。

媽媽的作用在哪裏?

不用懷疑,媽媽對於兩性角色及家裏面家務分工的看法是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對男女的認知的,媽媽越是把自己的觀念講出來,孩子受到的影響越大。但這似乎只是在認知方面,具體到女兒的職業和興趣選擇,媽媽的作用尚不明顯。

你可能會覺得,那些在家裏分擔較多家務的爸爸,很可能大多是不得不如此,因爲這樣的家庭裏,媽媽也同樣有一份高需求的職業,這就逼得爸爸不得不一起分擔家事。那麼由此產生的對女兒的影響,其實不能僅僅算在爸爸頭上,媽媽也有功勞。可是很遺憾,就目前的研究數據來看,媽媽的作用是很小的,也就是說,不管媽媽是家管還是 CEO ,跟女兒想做家管還是 CEO 的關聯性非常小。 所以,有女兒的家庭,媽媽們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但一定要推動爸爸分擔家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