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或者說歐洲四大名將,一般是指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拿破崙。
不知出處,但流傳甚廣。
1、亞歷山大(公元前356—前323年),代表了古希臘文明,被譽爲四大名將之首。

亞歷山大大帝並非正統的希臘人,而是希臘北部的馬其頓人,但其以雄才大略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兵不血刃佔領埃及,隨即揮師蕩平波斯帝國,最後將大軍開至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據其三。
在當時的世界,論建立的版圖之大,除了稍早的波斯帝國時期的大流士一世,無人可與亞歷山大大帝相比。只不過亞歷山大建立的帝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果現在世界的話語權不是掌握在西方手裏,亞歷山大怕是沒有現在的名聲。
那當時的中國呢?中國剛剛經歷了商鞅變法,縱橫在中華大地上的有魏武卒、秦銳士、趙騎士和齊擊士。如果亞歷山大有幸來到中國,四個字,有去無回。
2、漢尼拔(公元前247年—前183年),嚴格說來應該是北非古國迦太基的名將,一生與羅馬爲敵。
因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爲布匿人,所以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被稱爲布匿戰爭。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漢尼拔奇蹟般地率領軍隊從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北部,並多次以少勝多重創羅馬軍隊,被譽爲西方戰略之父。
在中國,漢尼拔時代的三百年前,公元前506(周敬王十四年),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楚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
在中國,與漢尼拔同時的是韓信,從關中北上,千里奔襲,先後平魏,背水一戰滅代、趙,征服燕國,攻下臨淄,滅齊。韓信由此成爲漢帝國的主要締造者,戰績遠不是漢尼拔所能比。
3、凱撒(公元前102年—公元前44年)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代表了古羅馬文明。

凱撒的戰績大約是四人中最差的,其最大的戰績是征服高盧,即今天的法國。這個戰績放在中國怕是稀鬆平常吧。
4、拿破崙(公元1769年-1821年),法國皇帝,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
拿破崙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在戰爭中,拿破崙成爲了意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

拿破崙在最輝煌的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

注意是結盟,也就是說拿破崙在最輝煌的時期也無法臣服整個歐洲,況且拿破崙很快就失敗了,被流放至厄爾巴島。
除俄國外的歐洲跟長城以內的中國面積差不多,拿破崙即使被吹上天,其發動的戰爭也就是相當於中國五代十國間各國間的戰爭而已。
中國四大名將是那幾位大神呢?
不好選,畢竟數千年的歷史名將太多了,有一個廣爲流傳的說法便是韓、白、李、嶽。
1、殺神白起,秦武安君。
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257年。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是秦國統一六國的奠基人。
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爲一代名將的基礎。

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2、兵仙韓信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爲“國士無雙”。

韓信率軍從漢中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定三秦,隨即北上平魏,然後背水一戰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以十面埋伏全殲項羽楚軍,無一敗績,天下無人能與之相爭,是漢帝國的主要奠基人。
3、軍神李靖
在大唐開國的天下爭雄中,即使李世民的光芒也不能掩蓋李靖的輝煌戰功。大唐的建立北方由李世民平定(主要是竇建德和王世充),而南方則由李靖完成,李靖平蕭銑、輔公祏,一統南方。

大唐建立後,李靖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爲大唐版圖的開拓立下了赫赫戰功。
李靖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4、岳飛?我選“萬里長城”徐達
岳飛的入選大約是其民族精神,但歷史沒有留給他更多的機會,而其戰績不足以與上面三人相提並論,因此我選徐達。
徐達一生驍勇有謀,在大明的建立過程中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爲“萬里長城”。

徐達最大的戰功便是收復中原王朝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恢復中華,四次遠征蒙古,是大明帝國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
本來要做一番對比的,可是寫完後發現,這還需要比嗎?
白起、韓信、李靖和徐達分別是秦、漢、唐、明建立過程中戰功最大之人。
而亞歷山大跑馬圈地后帝國曇花一現,漢尼拔與羅馬征戰一生最終戰敗被殺,凱撒在建立羅馬帝國的路上壯志未酬,拿破崙倒是想一統歐洲,只不過最後囚禁於小島之上。
中國幾千年來打的多半都是內戰,叫統一。
歐洲千百年來打的多半都是外戰,叫征服。
因爲中國有秦始皇,有白起、韓信、李靖和徐達,中國終能統一。
而歐洲小國林立,沒有人能征服,因此誕生了許許多多的“國際名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