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是二野名将,他是湖北红安县人,自幼丧母,放牛娃出身,15岁不到就在鄂豫皖苏区参加红军,由红4军第10师的排长、连长到副师长,是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著名猛将,人称二野“朱可夫”。

    1930年时,他刚15岁,人还没长开,个头也不高,与一名大个子国民党兵搏斗中,打红了眼,身受重伤,便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死死抱住敌人滚下悬崖,坠崖后,敌人当场身亡,王近山的头部被一块石头戳出个血洞,却大难不死,初生牛犊就有这种无畏生死的拼劲,因此得了个外号“王疯子”。

    两军相逢勇者胜,一人投命,足惧万夫,打硬仗,就要有一往无前的气势。

    王近山靠这股“疯劲”,18岁就当上了红28团团长,在长征路上,他浑身是胆,提刀跃马,从四川军阀刘湘、范绍曾等人的围追堵截中突围出来,还带着残缺不全的红军团,将范绍曾部的一整个旅包了饺子。

    王近山打起仗来不要命,他的旧部、李德生上将回忆:“作战中,当部队攻城受阻时,他还是要冲上去,竖梯子爬上城。以至于我们在多次战斗中不得不派六七个警卫员跟着他。当他往前冲时拉住他,再不听劝说,就几个人压在他身上,有时气得他又急又火、又踢又咬。”而王近山也不是莽夫,在抗大接受教育之后,他从此手不释卷,案头堆满了《隆美尔战时文件》、《斯巴达克思》、《太平洋争夺战》等兵书,刘伯承赞扬他是“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

    电视剧《亮剑》就以王近山为原型,塑造出了李云龙的艺术形象。

    抗战中,王近山跟着陈赓、许世友在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日斗争,在那里认识了野战医院的“院花”、18岁的韩秀兰(后改名韩岫岩),在陈锡联的牵线下,谱就了一段美好的战地姻缘,和《亮剑》中李云龙与护士田雨的爱情故事一样浪漫感人。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对曾经的爱侣,在硝烟平息后的安定生活中,却因爱生恨、反目成仇,王近山为了和韩岫岩离婚,连党籍和官帽都不要了,宁肯从中将被贬为大校、开除党籍,被发配到农场当副场长,而为他生过六个孩子的韩岫岩虽然后悔万分,余生都在寻求一线修补关系的机会,却始终未获王近山原谅。

    临终时,王近山还特地嘱咐道:“不准韩岫岩来参加追悼会!”

    虽然不被批准参加前夫的追悼会,韩岫岩还是年年坚持去八宝山给王近山扫墓,直到神志糊涂,认不清人了,仍惦记着要去地下与王近山团聚。

    这段情意已化烟云,却令人万分感慨,如果说是爱,却给彼此带来了太多的伤害,如果说不是爱,可对他们来说又是那么刻骨铭心、难以释怀……

    

1、野战医院相遇,初恋如火如荼

    

    1937年,王近山跟着陈赓的129师386旅到太行山敌后打仗时,虽身为副团长,其实只有22岁,还是个愣头小伙子。

    他所在的772团是陈赓手中的王牌部队,386旅第一次在山西长治遭遇日军,就是772团打头阵,在潞城参加了神头岭伏击战,一贯抢在队伍前面冲锋陷阵的王近山虽然取得胜绩,却也因与日军近距离搏杀而身负重伤,一颗子弹打在肺部,一颗子弹伤了左臂。

    难得安静下来的王近山住进了黎城牛居村129师的野战医院,在医院里他遇到385旅769团的团长陈锡联。

    陈锡联跟他同龄,都是湖北红安人,从军的经历也差不多,从红四方面军时起,两人就是好友,这次伤得也重,子弹从嘴里打进去,打掉了几颗牙,又从颈部穿出来。

    两员年轻的指挥员大难不死,看着野战医院里飘来飘去的白衣天使们眼睛发直,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他们不禁开始萌生出了爱的悸动。

    每天给王近山换药的是一位文静清秀的小姑娘,看起来和别人有点不同,性格内向,总是默默地低头给王近山擦伤口、换药、扎绷带,动作灵巧而熟练,却很少和王近山交谈,而一向胆大的王近山也不敢主动和她搭话。

    陈锡联为人活泼一些,很快打听到这个换药的小护士非同凡响,她叫韩秀兰,是这家医院的“院花”,出身河北清苑县的大户人家,河北被日军占领后,韩秀兰的奶奶变卖了钱庄、煤矿、医院所有家当,全家12口人,用11头毛驴驮着成筐的银元、药材、医疗器械,前往太行山投奔八路军129师,几乎带来了半座野战医院。

    王近山不禁肃然起敬,而韩秀兰也对年轻英武的王近山很有好感,在陈锡联的牵线搭桥下,两人相恋了,由于王近山已经符合当时部队的婚恋规定,第二年,23岁的王近山就和17岁的韩秀兰结婚了。

    结婚当天,王近山骑着枣红马来到医院,把韩秀兰拉上马就走,一旁的医护人员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听说韩秀兰那天是去结婚的。

    王近山在抗日战争中战功累累,曾三天之内进行了两次七亘村伏击战,在同一地点共歼敌四百多,截获大量辎重物资,自己部队仅伤亡10多人,这种叠伏击战术,后来被英国军事学家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因此,王近山英名远扬,军中无不知“王疯子”百战百捷,韩秀兰对有这样一位夫君深感自豪,还把自己名字改成了韩岫岩,两个字里都带上了丈夫的“山”字。

    而王近山也毫不掩饰对韩岫岩的爱,1943年10月,身为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正奉命带一个团赶赴延安途中,突然听说后勤部队在山西临汾韩略村被日军包围,其中就包括129师的野战医院,一听爱妻被困,那还了得,他火速带着人马前往韩略村,恰好与华北日军“战地观战团”迎面遭际。

    王近山来不及请示上级,便果断部署战斗,伏击中,一举歼灭该团的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多人,战绩辉煌,也将被困的后勤部队和妻子顺利解救出来。

    此后,韩岫岩一直以军医兼夫人的身份,跟随着王近山南征北战,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怀孕的韩岫岩随部队转移爬山,一不小心滚落山坡,不幸流产,王近山心疼极了,专门给妻子设计了一辆骡子拉的平板车,还细心地在板车四周搭起棉布帘子,为韩岫岩遮风挡雨。

    这辆车是韩岫岩的“专座”,出现在行军部队里很是扎眼,有一次被刘伯承在路上碰到了,他大发脾气,正要查问是什么人,一听说里面坐的是“王疯子”的媳妇,火气顿时就没了,笑了一笑便走开了。

    王近山此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抗美援朝结束后,他回国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和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40岁的王近山成为开国中将,春风得意,与韩岫岩陆续生下了6个儿女,眼看硝烟平息,可以过上安宁美满的日子,他的人生却出现了重大变故,而伤害他的,还是他曾经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2、爱情不要经营,婚姻却必须要

    

    王近山15岁参军打仗,一直南征北战,到处奔波,没有什么家庭概念,与韩岫岩结婚后,大多时间里人在部队,与妻子聚少离多,如今长期住在一个屋檐下,个性的碰撞就必不可免了。

    韩岫岩不但出身于大户人家,还是家中最受宠的女儿,从小父母对她千依百顺,什么都听她的,结婚后,王近山对她也很疼爱,因此不免有些“恃宠而骄”,控制欲较强。

    两人出身和文化程度不同,也造成了行为习惯的差异,离开战场后,王近山少了英雄的光环,韩岫岩觉得他“不太懂人情世故”,王近山则觉得韩岫岩“管他太多”。

    恋爱时两人年龄都不大,英雄美人,只感到强烈吸引,看到的全是优点,顾不上找缺点,而进入日常生活,朝夕相处,充分看到对方言行、性格上的细节,互相就有了审视与挑剔。

    婚姻,需要长久的磨合、包容与经营,而他们1938年结婚,1955年正式团圆,此时强势个性已养成,也都有了一定的地位,彼此都没有迁就之心。

    据王近山小女儿王瑗瑗回忆,父母是在她出生后开始闹矛盾的,因为王近山没打招呼,就承诺要让王瑗瑗给曾冒死保护过他的司机朱铁民当女儿,还在王瑗瑗两岁的时候,正式把她送到朱铁民家中,其实,朱家与王家就在一起,王瑗瑗两边都能住,只是多了一对父母疼爱她。

    但韩岫岩却对王近山这种独断专行的家长作风深恶痛绝,她发誓再也不给王近山生孩子了,又是服麝香又是用麝香,因为据说麝香可以避孕,生活中两个人也针锋相对,架越吵越频繁,越吵越厉害。

    其实,如果这对恩爱夫妻能够坐下来好好沟通,王近山向妻子描述一下朱铁民如何为自己出生入死、恩深义重,再来征求她的意见,深爱丈夫又为人大气的韩岫岩也就能够理解支持丈夫的举动,但王近山采取的方式却有些不近人情,根本不经过妻子的同意就把她生的女儿送人,显然强人所难了,而韩岫岩如果能够好好思考一下,以柔克刚,先予以一定理解,再提出批评意见,可能,他们后来就不会闹出惊人的风波。

    但这就是他们俩的性格,正如陈锡联上将所说:“两个人是一个脾气,针尖对麦芒。”

    韩岫岩读过书、后来又当了医院副院长,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王近山却没她那么伶牙俐齿,脾气一上来,就气得在家里“噼里啪啦”地摔东西,这两个人完全把家庭当成了战场,韩岫岩想要改造王近山,把他变成自己想要的丈夫,在感情上征服他,而当王近山感受到这种征服时,他打仗的疯劲就上来了,两人再也无法心平气和地交流,感情出现了裂痕。

    王近山喜欢跳舞,因为受伤,他两条腿不一样长短,差了5公分,还有个外号“王瘸子”,但他穿上特制皮鞋,硬是用了一股倔劲,抱着椅子练会了交际舞,本来韩岫岩曾是他最好的舞伴,但闹上矛盾后,韩岫岩又要去北京医学院读书,就不陪他去跳舞了。

    让王近山一个人去舞场,与别的女人跳舞,她又不甘心。当时她妹妹韩秀荣大学刚毕业,韩岫岩就把小妹接到自己家来,让她陪王近山跳舞。

    这主意本来就很荒唐,别的女人就算能跟王近山共舞,也不过是一两曲,曲终人散,各回各家。而韩秀荣不但跟王近山同去舞场,还要一同回家,朝夕相处,关系亲密,结果韩岫岩越看这两人的模样越别扭,总觉得王近山和小妹好上了。

    据王瑗瑗在书中含蓄的说法:“小姨韩秀荣当时刚从大学毕业,对年轻的将军父亲十分崇拜。父亲因为与母亲闹别扭,身边也没个说心里话的人,活泼开朗的小姨就像是沉闷的天空射进的一缕阳光,给父亲带来了光明和快乐。可母亲看到父亲和小姨一到周末就出双入对地去跳舞,平日里两人也谈笑风生,竟开始怀疑父亲与小姨好上了,越来越厌恶父亲跳舞。她说:‘一男一女搂抱在一起,不跳出毛病才怪呢!'”

    韩秀荣比韩岫岩小十四岁,刚刚大学毕业,青春貌美、活泼开朗,又崇拜相貌堂堂、身为中将的姐夫,而王近山感觉到她能“带来光明和快乐”,能说“心里话”,平时两人“谈笑风生”,周末还要“出双入对地去跳舞”,这种情形,怎么能让已经年近四十、操持六个儿女生活、忙于工作、与丈夫关系不和的妻子不起疑心?

    由此看来,王近山与妻妹也确实是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出轨,尽管没有实质性关系,就如《金婚》里文丽所质问的:“你没碰她的手,那你碰了她的心没有?”

    然而,任妻子再冷嘲热讽,王近山就是要去跳舞,还是一见到韩秀荣就谈笑风生,一遇到韩岫岩就脾气暴躁。

    韩岫岩越来越难过,也越来越不信任丈夫,不管他去上班还是开会,都要严加盘查,三天两头吵架,夫妻俩的生活充满了火药味。

    

3、王近山为何绝不原谅韩岫岩: 爱极翻成恨

    

    其实,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想平息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王近山不再和韩秀荣往来,一个加强家庭责任感,一个冷却下自己的感情,可韩秀荣也不顾惜姐姐的感受,并不避嫌,只能说,当时她管束不住自己了。

    在此情形下,韩岫岩采取了极端作法来维持自己的婚姻,她找父母兄妹们一起声讨、围攻小妹,找妇联处理韩秀荣,在韩秀荣的个人档案里写下“生活作风问题”,把韩秀荣“发配”到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家医院去工作。

    韩秀荣去了内蒙古后,与父母兄姐都断绝了音讯,却写了封信给王近山,不过,她没收到回信,也有人说,这封信,王近山没有收到。

    韩秀荣被打发走之后,事态反而激化了,王近山对妻子的处理方式不满,更不愿向韩岫岩的高压政策屈服,他索性向妻子提出了离婚。

    此时,若韩岫岩能够冷静一段时间,用自己女性的柔情和体贴、用往日的浪漫回忆来唤醒丈夫的爱,或许是更好的方式。

    可脾气刚硬、又有路径依赖的韩岫岩仍试图通过组织来挽救这段婚姻,她又一级级上访、投诉,反映王近山的“作风问题”,试图用最激烈、最强硬的手段征服丈夫。

    而死都不怕的“王疯子”,又怎么可能被一个女人用强硬手段征服?当时,由于一些军队高级将领纷纷换掉农村的发妻,再婚另组家庭,组织上对这种不正之风处理很重,被称为“铡美案”,王近山的家庭问题从北京军区一直闹到了中央,不少中央领导找王近山谈话,希望他不要离婚,否则会受到严重处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众人皆知,王近山无路可退,在他眼里,退就是向韩岫岩屈服,退就是证明他生活作风真有问题。

    于是,王近山以打硬仗的态度,把离婚申请直接交到了中央,偏要跟韩岫岩拼个你死我活,足足折腾了五年后,1964年初,王近山的离婚才被批准,他的处分也跟着下来了: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撤职、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

    很快,王近山转业到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韩岫岩彻底傻眼了,她只想恢复他对自己的感情,并没有想要这样伤害他,毕竟曾是自己深爱过、愿生死追随的人,却被她亲手毁掉了名声和前途。

    六个孩子要读书上学,都跟着母亲留在北京,身败名裂的王近山独自去了河南,没想到,他家的小保姆黄慎荣紧跟着追到了农场,精心照顾他的生活,这年10月,他们在农场结婚,后来生下两个孩子。

    王近山再婚的消息传到韩岫岩耳中,她的脸刷一下白了,不能置信地说:“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她一定是以为自己还有和王近山破镜重圆的机会,他们毕竟当过二十多年夫妻、有六个孩子,命运早被紧紧连结在一起,无法分开。

    而这也足以说明王近山对年青女性的吸引力,他的确是有魅力的,哪怕是困境中也有人愿意追随,这正是当初韩岫岩对他不放心的原因。

    直到1969年,当了五年农民的王近山才在老领导许世友的帮助下,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恢复了副兵团级待遇。

    他很快把和韩岫岩生的子女全招到南京去当兵,将六个已长大的孩子安排在自己身边,却独独不肯与韩岫岩见面。

    1974年,王近山被发现身患重病,韩岫岩再也按捺不住,她拨打了王近山的电话,想和他见上一面,接电话的人是王近山的秘书,他毫不客气地回答道:“你不能来!首长说,他就是死也不愿意再见到你!”这让韩岫岩十分伤心。

    韩岫岩不甘心就这么生死永别,她到处求医问药,但没人理会她,为了能距离王近山近一点,她还调到了上海的医院工作。

    为了见上王近山一面,韩岫岩特地来了南京,在参谋长肖永银的安排下,她进了南京军区礼堂打“埋伏”,王近山刚一入座,就得到“密报”,立刻掉头而去,回到家,他心脏病犯了,痛苦万分地告诉女儿:“幸亏我今天没见着,否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当时就会昏过去。”

    他南京的家里,住满了与韩岫岩的儿女,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家庭生活,有一天,他情不自禁地冲阳台上休息的妻子黄慎荣大喊一声:“韩岫岩!”当时,所有人都呆住了,王近山自己也红了脸,像犯错的孩子一样低下了头。

    不是多年的魂牵梦萦,他不会喊错这一声。此刻,他什么都恢复了,唯独身边没有她。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忘记。

    就像许世友将军和他的前妻雷明珍,到了晚年,他能够对前妻大度以对,足以证明他已经开始了新的人生、新的爱情。

    爱,是调动了心灵最大能量的激情,因为爱得太深,付出得太多,在失望之后,受辜负之后,才会痛恨,想要让对方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失望、愤怒与痛苦。

    1978年,王近山临终前,仍不忘嘱咐身边人,绝不准韩岫岩来参加他的追悼会。

    他知道韩岫岩仍然爱着他,他知道韩岫岩会因为他的这个遗愿而痛苦难过,他想要给她这样的伤害记忆,在她心底留痕,让她知道他的永不原谅,让她知道她的辜负对他伤害有多深。

    所谓“智者不入爱河”,世间痴男怨女,其实到死都打不开心结。

    王近山这个遗愿,何尝又不是他自己的执念?死去原知万事空,而他到生命最后一刻,还不能够彻底放下。

    他不准韩岫岩来悼念他,是因为他恨她不相信自己的深情、不感激自己的付出,恨她不够爱他。就像林黛玉,到临终前,还不忘焚稿表达自己对宝玉的怨恨,这种恨,其本质还是深情难舍。

    因为王近山的遗愿,韩岫岩一度精神恍惚,整天以泪洗面。在王近山的骨灰被安葬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后,为了能经常陪王近山“说话”,她又从上海调回了北京海军总医院。

    1986年,她从医院离休后,总是跟子女们回忆与王近山的点点滴滴,后悔当年的固执与冲动,她始终不承认和王近山离了婚,还说从来没见过离婚证书。

    她在家里一直挂着王近山身穿将军服的彩色大照片,每逢除夕之夜,就做上许多佳肴,放在照片下的桌子上,再摆上给王近山专用的碗筷,絮絮叨叨地说上好一阵话,才开始吃年夜饭。

    2007年6月,在临终前一周,重病缠身的韩岫岩挣扎着要到王近山墓前祭拜,在王近山墓前,她深情地呼唤着他的名字,摩挲着墓碑说道:“近山,近山,我最亲密的朋友,我马上来陪你了。”

    在弥留的最后一刻,韩岫岩铿锵有力地说道:“王近山是我的好朋友、好战友,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王近山去了!”向子女们交代完这句话后,她瞑目而逝,终年86岁。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她的墓与王近山墓紧紧相邻。

    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爱,却也是彻头彻尾的彼此伤害。在他们老去之后,都有一些深刻反思的言语,两人后来的脾气不再那么火爆,学会了宽容和让步,可那却是他们从遍体鳞伤的失败婚姻中总结出的教训,为时已晚,只能徒留遗憾,也让后人为他们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