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朝则是陈氏皇族与开国重臣轮流当南徐州刺史,而且南陈丢掉江北所有地盘,京口之于南京的重要性更加重要。南宋嘉泰四年初,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在北固山上,写下了这首横绝千古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词有两大压轴之作,北宋的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的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京口在哪?就是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北宋千古一相兼文学家王安石有句名诗:京口瓜洲一水间,指的就是镇江。有这么一个规律,只要有势力在江东建立王朝,都把镇江当成保命的军事重镇。何之?因为镇江不远处,就是南朝国都南京。南宋虽然定都杭州,但南京却是杭州门户,镇江则是南京门户。

图-江苏省地形图

三国东吴的国都在建业,但在决定东吴国运的赤壁之战时,东吴的国都就在镇江,时称为“京”。之所以称为“京”,是因为附近有京岘山。正史上的刘备“借荆州”,演义中的刘备甘露寺相亲,家喻户晓的故事都发生在京口。

东吴在镇江的国都史结束于公元211年,但之后的镇江,地位依然重要。为什么?来看镇江的地理环境:镇江北临长江,南岸有著名的镇江三山,既焦山、北固山、金山。对金山是否眼熟?著名的神话故事《水漫金山》,就发生在这里。北固山,就是辛弃疾登临的这座小山,凭栏北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图-江苏省镇江市人文地图

镇江临水负山,地势非常险要,成为南京东线重要的战略屏障。如果北军占领扬州,接下来就会从长江北岸南下,夺了镇江之后,就等于切断了南京与常州、苏州、浙江之间的联系。北军可横扫苏南,进而形成对南京的战略包围。镇江之于南京的重要性,按唐人杜佑的说法,就如同孟津之于洛阳。北军要是夺下孟津,洛阳无险可守,南京也是如此。所以,六朝都把镇江当成一线军防重镇,相当于金库的大门。金库大门洞开,用不了多久,金子会被人全部搬走。

古人讲得很清楚:京口的军防稍有一些疏忽,南京的危险就大一分。东晋初年,苏峻作乱,重臣郗鉴坐镇京口,同时拒绝有人提议的放弃京口过江奔广陵的想法。因为郗鉴清楚,一旦放弃京口,京口以东的吴郡、会稽郡等朝廷钱粮所出重地就守不住了。守住京口,即使国都失陷,东晋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一旦吴郡、会稽郡丢了,就是神仙出来,再救不活东晋。

图-东晋十六国示意图

辛弃疾很欣赏宋武帝刘裕,词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前一句则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在京口住过?何止是住过。现在人说到刘裕,都会说他是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彭城人。实际上,彭城只是刘氏的郡望,刘裕真正的出生地是京口。东晋末年,权臣桓玄废晋安帝,自立为楚。刘裕不服桓玄,就与众豪杰密谋于京口,最终诛杀桓玄,开始了传奇的枭雄之路。

图-南北朝局势图

刘裕建立宋朝后,京口的身份成了“帝乡”。其实,京口即使不是刘裕的出生地,出于保卫南京的原因,刘宋也极端重视京口防御。刘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面积倒不大,但却是刘宋的一线州。刘宋有个规定:能当南徐州刺史的,基本上都是刘宋宗室,外人没有资格守南徐州。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南徐州刺史是皇四弟刘义康。刘义康调离后,新任南徐州刺史是皇五弟刘义恭。之后的南徐州刺史是谁?皇七弟刘义季。再之后,南徐州刺史是皇六弟刘义宣。

刘义隆兄弟七人,大哥刘义符、二哥刘义真被皆杀,剩下四个兄弟轮流当南徐州刺史。兄弟们不够用了,儿子们接着上。刘义隆的儿子刘绍、刘浚、刘涎都主政过南徐州。期间,刘义隆的兄弟又当过南徐州刺史。即使是刘延孙这样的非宗室出任南徐州刺史,刘延孙的祖父刘简之和刘裕是“彭城老乡”,又是从龙旧臣。然后又是刘宋皇帝的兄弟或儿子们出任南徐州刺史。总之,肥水不流外人田,兄弟子侄们轮流看家护院。

图-镇江航拍图

萧道成建立南齐后,出任南徐州刺史的,又是萧氏近亲皇族。萧衍废齐建梁,又是照着葫芦画大瓢。陈朝则是陈氏皇族与开国重臣轮流当南徐州刺史,而且南陈丢掉江北所有地盘,京口之于南京的重要性更加重要。

唐朝后期,朝廷设浙西观察使,辖苏南、浙北,治所就在润州。到了南宋更不用说了,面对金朝强大的军事压力,南宋集重兵于南京至镇江一线。镇江的军事意义更加重要,一旦让金军占领镇江,金军西向取南京,东南直接杀向苏州,然后就是杭州……

图-南京镇江位置及周边地形图

另外,南宋大词人陈亮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多景楼,也在镇江北固山上。词中有名句:“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就是在说镇江。南宋嘉泰四年初,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在北固山上,写下了这首横绝千古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