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未都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际交往中,别“哥”“姐”地瞎喊,显情商低还招人厌。读他写的书,亦或是看他的主持、参与的节目《都嘟》、《百家讲坛》、《锵锵三人行》,能感受到一种平实和正直的语言力量,可见马未都先生是一个有思想主见、有文化涵养、极具正义感且有着超强人格魅力的文化名人。


提及京圈大咖,肯定有人会提到马未都的名字。马未都是谁?那我问问您,看过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吗?去过北京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吗?看过文化类脱口秀节目《都嘟》吗?马未都先生身上的标签可不少:作家、学者、编剧、古玩收藏名家、馆主……怎么样?眼花缭乱?斗胆送马未都先生一个略显市井气的标签吧---“犀利人师”。
年逾花甲、见多识广的马未都先生头顶上的光环已是不胜枚举,老先生也确确实实当的起这些名号。
若您看过马未都先生的文化脱口秀节目《都嘟》,则会由衷地佩服老先生读人识物的功力,感受到他自由、谦逊、幽默却又有态度、讲道理的个人风格,简直是如沐春风。

马未都先生只上过4年小学,但通过自学,他却拥有了被大家所公认的真才实学,他没有读硕读博的研学经历,但他拥有超越硕博的知识与涵养。通过自学,他拥有了坚实的文化根基,谈古论今,条分缕析,处处周到,有理有节。
读他写的书,亦或是看他的主持、参与的节目《都嘟》、《百家讲坛》、《锵锵三人行》,能感受到一种平实和正直的语言力量,可见马未都先生是一个有思想主见、有文化涵养、极具正义感且有着超强人格魅力的文化名人。
《锵锵三人行》是一档由凤凰卫视金牌主持人窦文涛担纲的著名谈话类节目,主旨是针对热门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节目中三人三椅,主持人与两位嘉宾宛如闲聚,自由地谈笑、各抒己见,关注时事资讯,交流自由观点,呈现生活体验,不掩真实性情,分享聊天趣味。

马未都先生作为常任嘉宾,在《锵锵三人行》中也有不俗的表现。最喜欢马未都先生聊他的世态百相,谈及自己的人生经验。轻松畅快的言语之间,你可以充分感受到马未都先生活跃的思维、犀利的视角、观点的实用,他默默地教你为人处世,也教你读人识物。我想,送上一枚“犀利人师”的标签亦不为过。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生活场景中遇到这样一个群体---“新人”。
外出行走在商业街的繁华路口、公交站旁,常有一个或几个稚嫩年轻的脸庞,手里拿着一叠传单,看见路过的人,忙不迭地点头哈腰,一口一个“哥,您看看这是……”、“姐,您看您对这个感兴趣吗?”毕恭毕敬,外加双手附上传单。

在写字楼的走廊内,刚刚入职的小青年满脸微笑,见到人就喊“李哥”、“刘姐”、“张哥”、“王姐”……充满真诚再带点谦卑。
如果你是新人,在比你更有社会阅历的人面前,不管你愿不愿意,标签已经贴上了---你是初出茅庐的“后辈”、“新人”,甚至是\"菜鸟”。
不甘平庸的新人,一定常常苦恼于如何结交良师益友,扩大交际圈,拓展人脉,得到众人的认可,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并最终取得成功。
人际交往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几乎不可能如你想象的那样简单。
对于所有人而言,我们要相信的一句话就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往往是由于短时期内没有处理好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你不够优秀,没有话语权。人作为高等生物,都有“慕强”的心态。无论在何种场合,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首先需要发掘并展示自己的闪光点,亮出你的优势,贴出你的金牌“标签”,让人无法忽视你的优秀。那么,接下来,你就在交际场获得了自己的话语权,你说的话就具备了分量和含金量。

因此,想要自己被重视,关键还在于自身价值和地位的提升。
另一种情况是你的口才不佳,不善表达。在社交场合,与人打交道免不了要开口说话,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更是要运用好语言的力量来为自己加分。
晋升竞聘的演讲,希望你舌灿莲花,彰显自我。
激烈竞争的谈判,希望你舌战群儒,一举成功。
追求心中的爱人,希望你甜言蜜语,获取芳心。
如果不呢?答案是,如果不能够做到运用言语的武器一击即中,达成所愿,恐怕人生中许许多多仅有一次的机会就白白错失。倘若步步错失,又何谈未来?!
还有一种可能是你性格内向,不会维系与他人的关系。当你性格内向,很大程度上等同你很少有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你极有可能缺乏沟通的技巧以及与别人搭讪的技能。此外,内向的性格还往往让你害怕别人的拒绝,怕别人笑话自己,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改变这个性格特质,不仅仅是丧失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长此以往,朋友将会越来越少,自然而然在群体中无法给他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不能引起他人的关注与重视。

马未都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际交往中,别“哥”“姐”地瞎喊,显情商低还招人厌。细细品来,这句话真的是话糙理不糙。
遇见比自己年长的人,或者是职场前辈,喊“哥”喊“姐”,称兄道弟,这基本没有任何难度,又能为自己混一个“嘴甜”的基础印象。但是如果对方年纪较小,或者根本关系不够熟络,叫“哥”叫“姐”,则难免出现尴尬的局面。
如果说一个人性格开朗外向,乐于与人沟通交流,在交际场合就一定能获得他人长久的喜爱与尊重吗?当然不是!
人际交往最好的结果是双方感到愉悦,共同成长进步,甚至缔结深厚的友谊。当你刚刚步入社会、跨进职场,对着一众陌生人叫“哥”叫“姐”也许是人际交往的必经之路。但真相往往是:一声声的“哥”“姐”,于他人或许不屑,而你很可能夹带着丝丝卑微。

对于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与其费力迎合,化身追捧者,不如默默退回一隅,努力经营自己,打造个人软实力,成长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实力派,这样才有吸引朋友的长久资本,在人际交往中真正获得尊重和青睐。
年轻人对于人际交往有了困惑,不妨多看看有深度的书,多向马未都这样的名师大家学习。还是那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