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各大高校教授及領導在會上積極建言獻策,其中有不少提案都涉及到高教領域,近年來最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高校“雙一流”建設。一起來看吧!

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

支持非教育部直屬“雙一流”高校發展

5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校長宋純鵬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建議國家釋放更多政策空間,支持非教育部直屬“雙一流”高校發展。

宋純鵬認爲,由於長期受辦學經費撥款體制、教育資源配置模式、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約和影響,與中央直屬高校相比,地方‘雙一流’高校仍然面臨着辦學經費不足、高層次人才聚集和涵養能力偏弱、人才培養結構不能適應雙一流建設目標實現等發展困境。

基於此,他建議一要加大對地方“雙一流”高校的宏觀指導,二要將地方“雙一流”高校納入教育部管理序列,三要設立地方“雙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收專項指標。對地方“雙一流”高校應儘快釋放更多的政策空間,推動這部分高校實現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河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趙國祥

在全國師範院校開展教師教育“雙一流”建設

5月23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趙國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建議:在全國師範院校中開展教師教育“雙一流”建設。

趙國祥認爲,“我國教師教育體系結構還不夠完善,師範院校辦學經費不足,師範專業吸引力不強,師範生培養質量不高。”

因此,他建議,統籌佈局“雙一流”建設。由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引導地方政府加以配套,在沒有“雙一流”師範大學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遴選建設1所一流師範大學、10個一流師範專業進行重點支持。

同時,還要給予“雙一流”師範院校適度的政策傾斜,並在辦學經費方面力爭使所有一流師範大學和一流師範專業都達到部屬師範大學師範生生均撥款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霍曉麗:

河南高等教育要快速發展 國家應給予政策傾斜

大力支持河南提高高等教育辦學水平

由於河南至今沒有一所部屬高校,高校辦學水平總體較弱,僅靠自身力量難以取得突破性發展。霍曉麗建議,國家硬多措並舉,“加大輸血”和“主動造血”並重,幫助河南省加快提高高等教育辦學水平。一是推動國內一流高校對口支援河南高校。參照國家“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充分發揮優質高校標杆作用,支援高校採取一對一的方式,實施對受援高校的支援和全方位合作,帶動我省高校改革創新,提升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能力。二是支持東部高校“內遷”河南。發揮我省生源大省、產業體系豐富的優勢,利用北京疏解非首都機遇和豫京、豫滬合作平臺,支持北京、上海等東部高校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契合度高、所承載國家重大戰略急需的學科專業內遷河南,通過設置研究院、創新中心等實體機構,開展相關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三是推動黃河流域高校聯動發展。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是沿黃地區的共同責任,她建議國家層面推動成立黃河流域高校聯盟,促進山東、陝西、甘肅高校與河南高校協同聯動發展,共同打造黃河流域高等教育高地。四是支持河南引進國外教育資源合作辦學。五是增列部屬高校。將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列爲教育部直屬高校,以加快兩校“雙一流”建設步伐。

設立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專項資金

目前,高等教育資源區域失衡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區域之間優質資源不平衡非常突出。14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中,東部87所,整個中西部僅53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東部入選學科331個,中西部僅134個。而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僅靠自身造血支撐高等教育發展遠遠不夠,以河南爲例,2018年教育支出已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8.1%,用佔全國1/20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撐了佔全國1/10的教育人口。爲推進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振興,霍曉麗建議,國家在原有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的基礎上,應專門設立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中西部“雙一流”高校建設、補助高校經費、資助科研項目和高端人才培養引進。

增加部屬高校在河南的招生計劃

近年來,我省普通高考人數逐年增加,但部屬高校下達我省的本科招生計劃數基本不變,2018年131所部屬院校24720個本科計劃,2019年135所部屬院校25906個本科計劃,增加的計劃大多爲2019年新成立的部屬高校。霍曉麗建議,一是增加部屬高校、特別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在河南的招生計劃,使重點大學在河南的錄取率保持穩步增長,爭取使我省重點大學錄取率儘快趕上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繼續增加貧困地區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

全國人大代表李勤:

建議支持三門峽市建設一所綜合大學

“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迫切感受到, 需要在沿黃城市三門峽市建設一所區域性綜合大學,爲黃河金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 5月25日,全國人大代表、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李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三門峽市轉型發展過程中, 建設一所區域性綜合大學,是黃河金三角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在三門峽市建設一所區域性綜合大學,不僅能夠優化河南省高等教育區域佈局,還可以填補三門峽市本科教育空白。”李勤說。李勤建議教育部 支持三門峽市建設一所區域性綜合大學,爲黃河金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姜明:

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支持恢復重建張仲景國醫大學

姜明認爲,中醫藥是我國醫藥衛生體系的特色和優勢,是國家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更好地弘揚中醫文化、傳承中醫國粹、傳播中醫理念。 打造中醫知名院校和學科,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中醫藥高等教育,可以更好地爲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近年來,中醫藥人才的比例在逐漸下降。據不完全統計,從事中醫藥行業的人數從原來的170萬下降到了15萬,中醫藥行業的人才非常缺乏。 張仲景國醫大學注重培養中醫人才, 天明集團將培養中醫人才作爲進軍中醫藥行業的突破口,建立圍繞中醫大學爲基礎的中醫藥的產業鏈,以傳播中醫藥文化爲主的傳播型大學、以恢復傳統中醫教學模式爲主的傳統型大學,通過中醫藥專家言傳身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中醫文化走向世界。”姜明說。

全國人大代表楊雪梅:

建議支持河南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事關1億河南百姓的民生福祉,事關 ‘中原更加出彩’‘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成效。”5月26日,全國人大代表楊雪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大力引導和支持“雙一流”高校、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來河南建立分校、研究院、研究生院、技術轉移中心等,結合河南省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引導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到河南辦分校。

楊雪梅認爲,河南省實施創新驅動目前還面臨着一系列瓶頸,相比沿海發達地區還有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歸結爲三個方面:

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稀缺。

目前河南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尤其是優質高教資源匱乏,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和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全省有普通高校141所,但沒有一所“985”和教育部直屬高校,“雙一流”建設也只有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兩所高校入圍。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建設滯後,全國有62所高校入圍全球工科院校前500名,河南沒有一所。2019年,河南高考報名人數超百萬,是其他幾個中部省份人數2倍還多,但錄取率僅爲12.5%左右,在全國都排名靠後。缺乏優質高校,不僅抬升了“上游”高考難度,也拉低了“下游”尖端人才留存。

高層次科研平臺建設薄弱。

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佈爲例,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54個,北京市79個,上海市32個,武漢市15個,西安市8個,而鄭州市沒有。在豫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爲16家,但多數在企業,多爲共建實驗室,高校中僅有4個,河南高校的科研創新平臺之薄弱可見一斑,也極大地阻礙了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

高層次科技人才稀缺。

河南人口多,但高精尖人才嚴重缺乏,2019年,河南省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總人口10952萬人,高端人才與經濟和人口總量並不相適應,人才紅利尚未有效釋放。全國1600多名院士,江蘇有102人,湖北有80人,河南只有26人;河南省在學博士研究生只有3271人,僅佔全國在學博士生42.42萬人的0.77%;河南每萬人中擁有的專業技術人才數502人,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