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開羅宣言》,日本不再對朝鮮半島有任何統治權利。但人們沒想到的是,還沒有從殖民陰影下完全走出的朝鮮半島又被更難對付的兩大巨頭盯上了,那便是當時分別代表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和資本主義陣營的美國。不幸成爲美蘇爭霸的犧牲品時,按照地理上的北緯38度經線,把朝鮮半島一分爲二。1948年的時候,親美分子李承晚在美國的組織下被大力推選,名正言順的成了今天大韓民國的第一任總統。


但李承晚對於美國來說卻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傀儡總統”,加上其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獨裁統治的行爲也讓美國十分尷尬,一心想吞併北朝鮮但又被兵力和武器裝備都不足的現實阻攔,因此想借助美國的軍事力量來完成這一切。但老奸巨猾的美國並不是什麼傻白甜,再加上李承晚總是違背美國的指令行事,美國自然就有所保留,不甘心的李承晚依然發動了一場不正義的戰爭。也是南朝鮮軍遭遇到的最大一次潰敗,可以說這都是由李承晚一人造成的。


中國自同意援助北朝鮮的請求後,就迅速組建了志願軍進入朝鮮半島,參與了規模較大的五大主要戰役,完成了將聯合國軍打回朝鮮半島南部地區的初始目標。由於麥克阿瑟帶領的聯合國軍連連失敗,美國不得不在用人上做些調整,聯合國軍總司令一職先後迎來了三次變動,但這並不能抵擋一路高歌猛進大獲全勝的志願軍,而如同打了水漂的鉅額戰爭經費和17萬年輕美國士兵的生命,就是美國干涉朝鮮半島的民族內戰付出的代價。


自上甘嶺一役之後,美國不再執着其可以在朝鮮半島取得的利益,爲了不再受朝鮮戰爭的拖累,美國答應了中國早先提起的停戰要求。然而當時作爲南韓總統的李承晚卻對此極爲不滿,他認爲,南韓沒有實現“家國統一”夢,戰爭就不能停止。爲了使李承晚放棄繼續作戰的念頭,美國兩次試圖讓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說服李承晚。


李承晚通過兩次會談傳遞出了這樣的信息,要他放棄作戰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在這四個條件實現之後,第一,韓國在聯合國中也要有話語權;第二,北朝鮮的武裝力量應當全部解除;其三,中國軍隊必須全部離開朝鮮半島;第四,在討論朝鮮問題時不能把南韓排除在外。美國在考慮之後還是拒絕了李承晚提出的這四個要求,李承晚見此也不再管美方反對,毅然組織軍隊發起了朝鮮戰爭中的最後一場大戰。


金城戰役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役,不僅是對中國,對所有的參戰國都是如此。它想達成的效果是促進和平儘快發生,用以促進停戰談判的進行,1953年的七月份,發生了金城戰役,這表明,我軍的首要目標不僅是那些想結束戰爭回家過節的美軍,而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李承晚。美軍已經對這場戰爭的結果有了個預期,美軍因此讓很多軍隊都撤了回來,而美軍的另一個目的,讓這持續了三年的戰爭結束,順便,教訓一下不自量力的李承晚。


從韓國迎戰的態度來看,敵方對這場戰役一直抱着必勝的心態。聯合國軍與美軍與中方大戰43天,然而結果卻不盡人意,美軍依舊敗下陣來。中方利用地形優勢,打得敵軍落花流水,緊接着,我軍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將敵軍的精銳部隊打得找不着北,這樣的戰爭局勢是敵人不曾預想到的。敵我戰況有很明顯的差距,我國也刷新了陣地戰推進率的最高記錄,即在我軍的戰術指揮下,前後兩條戰線完美配合,韓國近十公里的領地被中國人民志願軍佔領,這也表明了人民志願軍的行動力。


李承晚集團曾一度認爲,沒有美軍的援助,他們也能與志願軍一較高下,直到統一朝鮮半島,韓軍既然如此自不量力,志願軍也決定拿點顏色給他瞧瞧,而且得讓李承晚心甘情願在停戰書上簽字。所以,我軍在1953年7月13日發起朝鮮戰爭最後一戰,集中力量大敗韓軍,李承晚太過自信,但是實際上根本不是我軍對手,韓軍人數不過5.8萬人,裝備也不齊全,缺彈少糧。更是沒有辦法與我軍1100門大型炮彈相比,短時間內就打破韓軍的火炮防線。我方不僅在擁有超強殺傷力的武器,志願軍採取的各種戰術也是讓韓軍崩潰,志願軍穿插分隊迅速佔領梨實洞、北亭嶺以北諸高地,堵住了“白虎團”退路,爲全殲敵軍創造了條件。這場戰役徹底讓李承晚明白戰場的險惡,此後韓國就老實了。


倘若韓軍沒有遭遇過金城戰役,我想如此狂妄自大的李承晚可能還會一直幻想着韓軍能輕鬆擊退中軍。爲了打好金城戰役,我軍在前期就安排了非常多的準備工作,後來,我們瞭解到《美國第八集團軍簡史》曾提到過這場戰役,它是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的“令人震撼的是無數的炮火從空中呼嘯而過”在這些呼嘯聲中,中軍不斷的向韓軍的防禦線挺進。”在這段時間裏,1100 門大炮一同運作,響徹雲天,經過事後的統計,我們可以得知,中軍向韓軍投射了1900多噸彈藥。正是通過這些數據,也更讓我們更直觀的感受到這場戰爭有多麼的可怕。


經過數次戰役,美國沒有撈到一點兒好處,爲抽身於此美方選擇停戰。但李承晚卻不同意,對於“停戰協定”更是十分牴觸。因爲停戰就意味着失敗,一旦停戰,李承晚就不能擁有朝鮮半島“總統”的身份,還有另一件事他也考慮到了,如果停戰,韓國失去利用價值,那麼韓國此後的發展將會非常困難。就算美方多次與他進行面談,但都因爲韓軍向美方索取的東西太多,美方只能停止交涉,一直處於僵硬談判的階段。1953年7月13日晚,我軍發起金城戰役,韓軍曾向美軍請求一次援助,美軍心灰意冷,但也假意給了一個營的支援。這一個營顯然是沒有什麼幫助的,最後,韓軍戰敗,傷亡情況慘重。


抗美援朝行動的過程中,發生過無數場戰鬥,金城戰役是最具戰略意義的一戰,志願軍爲此投入的資源量是非常巨大的,做到了最周全的準備,徹底打贏了對方的精銳部隊。之所以有這次戰役,主要是爲了,打掉敵方的氣焰,保障停戰協議的簽訂,事實告訴我們,我方取得了很多額外的成果,聯合國軍受到了沉重打擊,美軍處於盟國關係無奈支援,最後也是損失了很多部隊人數,在戰場上收繳了大量軍械器材,這些都是贏得朝鮮戰爭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這場參與人數衆多的戰役裏,很多志願軍付出了鮮血的代價,多少鮮活的生命被戰場湮沒,他們被統稱爲志願軍戰士,而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卻爲捍衛自由和和平付出了一切,他們將永遠和英雄兩個字聯繫在一起,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們的犧牲和貢獻。


在許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會導致大事件的發生,但是,從後期交戰雙方應戰的態度來看,金城戰役的爆發是李承晚一人所致,這句話並沒有說錯。作爲戰爭勝利與否的決定之戰,它具有開啓新篇章的作用。從戰爭全局上看,金城戰役是志願軍爲了挫挫李承晚集團的銳氣,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推進了停戰談判進程,決定了韓軍及其盟軍戰敗的結果。從長遠來看,此次戰役是中方在新戰術指揮下的全新嘗試,同時爲地區和平做了重大犧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