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世界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多古代文明,最後都消失於歷史。這些消失的文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由於歷史資料的缺失,人們往往難以瞭解這些文明的出現、發展和消失的具體情況。比如,下面我們要說的三星堆文明。

1986年7月的一天,四川廣漢月亮灣村三星堆附近,發現了一些神祕而詭異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不同於以往我們發現的青銅器,它們有很多是青銅人像。要知道,中國其他地區並不流行用青銅做人像,而喜歡把青銅拿來做禮器。

所謂禮器,就是放置在宗廟或者是宮殿當中,用於祭祀、朝宴,以及各種大型典禮儀式上使用的器物。比如1977年出土的曾侯乙編鐘,還有1938年出土的四羊方尊等等。

而三星堆出土的這些青銅器,則是以青銅人像爲主。它們造型怪異奇特誇張,突出的眼睛,穿孔的耳垂。有的人像是圓形頭頂,帶着帽箍,腦後還有形似髮髻的卷狀物;有的人像是平頂,編着髮辮,頭戴素面無紋帽,它們並不符合中原文化的特點。

而且,它們突起的眼睛,穿孔的耳朵,高聳的鼻樑,咧到耳根的大嘴,異常誇張的造型,怎麼看也不像咱們中國的人種,倒有點像是今天的西方人。但是到耳根的大嘴,突出的眼球,這些特點又對不上號。

這就奇怪了,既不是黃種人,也不像白種人,更不可能是黑種人。難道說在多年前,數千年前的四川,曾經生活過一羣異種人嗎?這裏曾經誕生過另一種文明嗎?

沒錯,經過專家的分析,這一些青銅器應該是四五千年前的玩意兒。在那個時候,在四川還真有一個神祕的古國,叫做古蜀國。爲什麼說它神祕?因爲對於古蜀國的記載非常之少,目前只有史料《華陽國志》當中,對古蜀國有過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一個長着豎眼的,名叫蠶叢的人,他是古蜀國的第一代國王。相傳蠶叢氏部落,以前是常年生活在山洞當中,條件十分艱苦。有一天,蠶叢在郊外巡查,用自己的豎眼發現了一個地勢開闊,沃野千里的平原地區。

於是,他就帶着自己的氏族,歷經千辛萬苦遷徙到了這裏,並建立起了自己的王朝,這裏就是現在的成都平原。從《華陽國志》這個文獻來看,古蜀國應該是真實存在的,而這裏的人的長相,也的確跟外邊的有所不同。

那麼,這些青銅人像真是三星堆人的真實寫照嗎?實在有點超乎想象,好像全族的人都甲狀腺亢進一樣。很可惜,史書當中沒有其他的記載,我們也無從驗證。這邊青銅人像留給我們的謎團還沒有解開,另一邊,專家們在三星堆發現了很多青銅器的殘片。

經過修復以後,專家發現這是一棵青銅樹,立馬被評爲了國寶級的寶物,而且被列入了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出境展覽的文物名單。

這棵青銅樹高3.96米,樹枝共有三層,每層有三根樹樹杈,每個樹杈上分別有兩條果枝,一條向上,一條下垂,果託碩大,全樹共有九隻鳥,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實上。

再仔細觀察,青銅樹的下部懸着一條龍,沿主幹旁側而下,一副蓄勢待飛的模樣,不難想象它凌空飛舞的壯闊景象。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國,就能製造出如此之大而精美的青銅樹,是實在是讓人覺得歎爲觀止。

那麼,爲什麼古蜀人要造這麼一棵青銅大樹?要知道青銅器在當時是十分稀有的。而咱們剛剛介紹了這顆樹上,既有龍又有果實還有鳥,這樣特殊的組合似乎也在暗示着它的背後,應該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寓意,那麼究竟會是什麼寓意呢?

專家表示,這棵樹應該是一棵神樹,是古蜀人創造出來用來與天溝通的一個器物,因此有人稱青銅樹爲“通天神樹”。爲什麼專家會有這樣的推斷呢?因爲全世界早期的文明當中,樹木可以長到高聳入雲,彷彿是能夠溝通天地,與神靈相接。所以,大樹都是天地之間的靈物。

在古代人的眼裏邊,如此神祕的樹木,又與自身的生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大至居住的房屋,小至一餐的果實,皆是由樹木得來,因此當時的人們對於樹木是十分崇拜的。

比如說古亞述帝國,北非的腓基尼帝國,西非的米坦尼王國,這些古國留下的符號當中都有數的圖形,在它們的描述當中,樹似乎都有這通天的本事。這種觀念在中國古代也曾有記載,比如說在《山海經》當中就有這麼一段,“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什麼意思呢?傳說遠古時期有十個太陽,它們棲息在一棵名叫扶桑的神樹上,樹高大到可以託舉太陽。因此可以推測,當時的古蜀人應該就是在這樣的神樹崇拜的精神力量之下,打造了這樣一顆精美絕倫的青銅大樹,來表達對於樹木的崇拜。

甚至有專家認爲,古蜀人的這棵青銅大樹就是山海經當中的扶桑神樹。可是扶桑樹上棲息的是十個太陽,但是這棵青桐樹上那停的是鳥,能一樣嗎?事實上,還真是一樣的。

至於爲什麼?咱們就要講到另一件國寶了。2001年的2月,四川成都市郊的金沙村,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珍貴的文物。後來,這件文物被選爲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同時也是成都城市標誌的核心圖案。到了2013年,它又被公佈爲禁止出境的文物。

專家的評語是這樣的,“它以其神祕和精製,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與魅力,象徵着中華民族追求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它就是被評爲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的“太陽神鳥”。

“太陽神鳥”的整個圖案,很象一幅現代剪紙作品,十分精美。經過測量,太陽神鳥外徑是12.5釐米,厚度爲0.02釐米,含金量達到了94.2%中,大概20克左右。

對數字不敏感的朋友,可能很難感受到這件金箔的精美複雜程度。我們這麼說吧,0.02釐米,大概是多厚呢?我們現在用的一元硬幣,官方數據說厚度是0.185釐米,將近0.2。也就是說,太陽神鳥差不多就是一元硬幣1/10的厚度。

你想想看,就這麼薄,還有含金量高達94.2%。現在人買黃金飾品都要選99.9949%,可是古代冶煉水平有限,常見的金子含量大概都是75%,80%那就可以稱爲足金了。而這一件金器的含金量高達94.2%,可以推斷當時古蜀人的技藝是十分高超了。

那麼,這個太陽神鳥到底有什麼寓意呢?爲什麼青銅神樹就是扶桑神樹?一個樹枝上站着鳥,一個樹枝上託着太陽,這其實和古蜀人的精神崇拜有關。因爲認知的侷限性,咱們的祖先經常將日月星辰,和草叢樹木作爲敬畏的神靈,並加以崇拜。

據記載,古蜀國的最後一個王朝的國號應該叫“開明”,它的意思是推開窗戶看到太陽。可以,想象古蜀人對於太陽是有着狂熱崇拜的。太陽神鳥金箔當中的太陽圖案,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而在他們的理解當中,鳥和太陽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

古人對天文學的知識,沒有我們現在認識那麼深。所以古人認爲,太陽的東起西落不是它自身的運動造成的,而應該是由鳥來揹負着太陽,從東邊升起到西邊落下。

這就解釋了爲什麼金箔的太陽圖案周圍,要雕刻四隻飛翔的鳥,因爲古人認爲如果沒有鳥的話,太陽是不會轉動的,也就不可能發出那12道光芒。

其實,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止如此,中國古代還有個故事。傳說有一種叫金烏的三足神鳥,生活在太陽裏邊,有太陽幻化而來。十隻金烏鳥輪流揹着太陽由東向西飛翔,從而形成日升日落的景象。

因此在古蜀人的心目當中,很自然的認爲神鳥就是太陽。雕刻了鳥的青銅神樹,自然也就可以理解爲《山海經》當中,託舉太陽的扶桑神樹。

說了這麼多,雖然沒有找到關於古蜀國的更多線索。但是古蜀國是真實存在的,是毫無疑問的了。同時,他們具有極其高超,甚至不下於我們現代的青銅鍛造技術,他們同樣具有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而他們消失的祕密,在將來隨着更多文物的出土,我們一定會有更加準確的解讀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