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疫情防控看人權 中外學者研討中西方人權觀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馬海燕)“在19世紀和20世紀,西方列強把自己的國際法概念強加給中國,而自己卻並沒有遵守最基本的規則。我不禁自問,爲什麼在21世紀不斷說教的某些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最明目張膽的方式不斷向中國鼓吹人權,卻又擾亂着中國的人權?”奧地利中國及東南亞問題研究所所長格爾德·卡明斯基30日在“疫情防控中的中西方人權觀比較”研討會上發問。他表示,政客們最好以一種負責任的方式來對待這些表述。

作爲“全球疫情防控與人權保障”系列國際研討會第四場,本場研討會由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主辦,共有來自中國、奧地利、荷蘭、英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家和聯合國的40餘名學者、官員代表參加線上研討。

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院長汪習根表示,各位專家雖然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區和國家,但是都致力於在人權的多樣性中求同存異、包容互鑑、分享經驗。大家在人權價值觀方面進行對話並達成了幾項基本共識:一是團結與協作,二是生命至上,三是平等和不歧視,四是以人爲本,五是公開透明負責。

“人類文明史告訴我們,越是經歷嚴峻的挑戰與艱難的選擇,人類越需要分享共同價值,迴歸人性的力量,凝聚社會共識,共同應對全球面臨的挑戰。”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韓大元表示,越是這個時候,國際社會越要珍惜生命共同體,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無論各國採取何種防疫措施,在生命的保護上應採取共同的立場。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跨文化人權研究中心主任湯姆·茲瓦特和阿姆斯特丹大學國際法政治學教授亞歷山大·諾普斯在聯合發言中表示,這次疫情暴發是由於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一種未知病毒的出現應被認爲是一種自然事件,中國無法逃脫其影響。”對於一些無端指責,中國可以援引不可抗力抗辯。新冠病毒的發生對中國來說是一個不可預見的事件。

“氣候變化不僅在於地球變暖,還包括人類社會向新地區遷移等現象如何改變氣候和環境。一些物種的生存因此被逼入絕境,動物向人類傳播新病毒的風險增加,當下的病毒蔓延可能就是這種情況。”英國杜倫大學杜倫法學院院長湯姆·布魯克斯認爲,自疫情暴發流行以來,人們花費更多精力去保護地球,這應會成爲疫情爆發的遺留影響。另一遺留影響則是通過封鎖人類社會,使得人類更加尊重與自然的關係。

“新冠肺炎的挑戰巨大,沒有任何國家或大陸可以獨自應對。”巴基斯坦參議院(議會上院)外事委員會主席穆沙希德·侯賽因·賽義德表示,冠狀病毒是一個無國界的“敵人”,不分國籍、種族或階級,需要在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領導下,通過全球合作集體面對這一共同挑戰。任何試圖指責或妖魔化任何國家、團體或民族的行爲都是錯誤的。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發出警告稱,絕不能讓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演變爲人權危機,我們需要抗擊的是病毒,而不是人民。”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路德維希·博爾茲曼人權研究所科學主任邁克爾·萊桑德·弗雷穆思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傳播可被視爲全球化的另一個體現,它表明我們真的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我們當前的生活環境相互依存。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是一個多層次的問題,其解決有賴於全球政治和人民的合理互動。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新冠肺炎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財富。”聯合國人權高專辦駐幾內亞代表帕特里斯·瓦哈德表示,對新冠肺炎做出響應並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可以讓我們體驗人權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我們更迫切地需要共同行動,對抗仇恨情緒及虛假信息,這兩個惡魔正成爲戰勝疫情的主要障礙。我們需要以此爲契機,促進世界更人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