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云龙一次投3600颗手榴弹,为什么没人骂“神剧”?

早在抗战爆发前后,国共两党一直在协商联合抗战的问题。蒋介石最开始只承认红军可以保留3万人,后来经过反复协商增加到4.5万人,称为第八集团军,下辖三个师。

在当时的战争年代,扩军最大的难题不是人数而是武器。虽然到了1940年,八路军扩军到40多万人,然而却只有九万条枪。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八路军的官兵不可能拿着烧火棍去打仗。面对优势装备的日军,那无疑是自杀。

在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各部队创造出了各种打法,比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和袭扰战等。在武器方面八路军也成立了自己的兵工厂,从最容易生产的武器开始,那就是手榴弹和地雷。


在八路军的官兵中,不能够保证人手都有一支枪,人均不到五发子弹,但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几颗手榴弹。

当然由于兵工厂的生产条件有限,生产出来的手榴弹威力不大。很多都只能炸成两半,但放在战场上,多少还是有点用处的。

在李家坡战斗打响前,李云龙就找到了八路军后勤部的部长,自己的老乡张万和,从他那里死缠烂磨拿到了十箱手榴弹。

如果放在其他军队中,就很有可能是吃大锅饭,每个人分三颗手榴弹。但李云龙带兵和别人不一样,他和赵刚商量后,把军队分成了几个小组,比如投弹组、刺杀组、射击组,把士兵们按照自身作战特点给组合了起来。


当李家坡战斗打响后,独立团把攻坚的772团换了下来。李云龙采用挖掘作业的方式,把阵地推进到了离鬼子只有50米的地方。为了掩护挖掘作业,旅长陈赓把自己的宝贝炮兵全部拉了出来,压制川崎大队的火力。到了李云龙该发挥的时候,自然也不能藏着掖着。


李云龙命令自己的投弹组把3600颗手榴弹以最短的时间投入川崎大队的防御工事中,已形成对日本鬼子的最大杀伤力。然后敢死队抱着轻机枪冲了上去,最后是全团拼刺刀。

在772团和川崎大队的作战中,已经消灭了几百个鬼子。剩下的日军被十榴弹炸死了一大半,接下来又被轻机枪杀死了不少,剩下的就被独立团的战士全部用刺刀干掉了。


虽然整个情节只是小说和电视剧中虚构出来的,但是作为经典的抗日作品,有不少情节还是经得起推敲的,也谈不上是抗日神剧。

和手撕鬼子、机关枪打飞机,这样的情节比起来,《亮剑》远远靠谱的多。整个电视剧中演员的定位、服装道具,各方面都非常到位,十几年来深受国内观众的喜爱。


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敌我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因此在作战中,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消灭掉敌人一部,就可以有大量缴获,来补充自己的给养。

李云龙的李家坡之战,就深得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涵。把全团军队的优势都集中在一个点上,以造成对敌人最大的杀伤,减少自己的伤亡,尽快的消灭敌人。对于战争目的而言,使用3600颗手榴弹根本不足挂齿,不算什么大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