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了三年時間,趙匡胤在龍椅上坐穩了,就意味着王溥、範質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所以他們會怎麼樣呢。公元959年,已經“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回到了京師,他剛登上了明德門,侍衛就帶着後周宰相,老幹部範質和王溥來見。


但凡能做大事的人,都有自己的智囊,不管是劉邦的張良、劉備的諸葛亮,還是朱元璋的劉伯溫都是如此。


趙匡胤也有智囊,趙普。


趙匡胤問:自唐以來,帝王換了一家又一家,天下紛爭,民不聊生,有啥方法能長治久安?


趙普說了八個字:方鎮太重,君弱臣強。所以應該怎麼辦呢?


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兵。


這裏我要多說一句,多年前我想“再進一步”,於是請教一個朋友:總經理主要應該做什麼呢?


朋友答:總經理的主要工作就兩個,一個人事權,一個財務權,掌握這兩個權力,位置才坐得穩。現在想想,頗有道理,很多管理者之所以被架空,往往就是因爲喪失了這兩個權力,要權沒有,要人沒有,要錢也沒有,那還混個啥?


對此,鬼谷子深以爲然,比如他說“事貴制人,而不貴見制於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


職場講究的是主動權遊戲,做事最重要的是在於控制敵人而不被人所控制。能控制別人,就掌握了必勝之權;被別人控制了,命運也將被對方控制。心太軟的人成不了大事,牢記鬼谷子這句教誨,人生早晚混出頭!


但凡一個管理者在企業要想做一番事業,首先就要“中央集權”,這是一種提升工作效率的通用手段,而且東西方都是如此。


很顯然,趙匡胤的悟性比我輩要高太多,他明白“中央集權”的重要性,於是他動起了小心思。



公元959年,已經“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回到了京師,他剛登上了明德門,侍衛就帶着後周宰相,老幹部範質和王溥來見。


彼時的趙匡胤並沒有“橫眉冷對”,只見他聲淚俱下,痛哭流涕道:兩位老哥啊,我都是被逼的啊!


侍衛們見狀也乖巧的念出了早已排練好的臺詞:沒錯,趙總是被逼的,我們就是要讓趙總當老闆。


確實佩服趙匡胤的政治頭腦,他這麼做的好處有二,其一,讓侍衛們演壞人,把鍋甩給武官們。其二,給自己塑造一個弱者的形象,講一個弱者的故事捋順篡位的邏輯,如此一來,就名正言順了:趙匡胤是好人、是弱者,都是被手下武將逼迫的,自己對柴家是忠心耿耿,但形勢逼人,實在是迫不得已,自己也是受害者。


這一招有用嗎?當然有,以至於現在還有專家堅信趙匡胤是被脅迫的。



借這個機會說一說道家提倡的“道德”。請聽題,在道家的邏輯裏,什麼樣的人應該講道德,應該守弱?


班固說過這麼一句話“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阿信以爲只有我個人堅持道家思想是帝王之道呢,原來班固也是這麼認定的。《道德經》確定、肯定以及一定的認定,強者應該守弱,應該不爭,這句話的本質是權術。


趙匡胤爭了沒?不爭纔怪,在陳橋兵變前夕,趙匡胤的身份是“大內都點檢”,是個打工的,作爲小人物憑啥不爭咧?


有趣的是,千百年來,無數小人物唸叨着道家“清靜無爲,順其自然”的口號,過上了與世無爭的日子,其結果就是一輩子默默無聞,碌碌無爲。恕我直言,這種通透是僞裝的通透。


小人物嘴裏叫嚷着不爭,殊不知自己根本沒資格談“守弱不爭”,那可是大人物的處世宗旨,在這裏要正本清源。


即便鬼谷子也嘟囔着“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這句話點破了上下關係,上級對下級,要用德。下級對上級,要效力。這無疑是打臉了在現實生活中苟延殘喘,還滿嘴道德仁義的小人物。




趙匡胤在老員工面前,爲啥又“不爭”了?


因爲他已經是帝王了,馬上就是皇上了,歷史上會給他貼個標籤“宋太祖”,受萬人敬仰,他已經有支配他人命運的主動權了。


用《周易》的話說,他已經是“九五,飛龍在天”了,再嘚瑟的話就“九六,亢龍有悔”了。所以,現在你能明白,爲啥皇帝叫“九五之尊”了嗎?不能再嘚瑟了,要低調,要守弱。


所以,什麼人要講道德?是帝王!無論其私下的手段如何卑劣,但公開的總是道德的。


這一點五代十國的那些帝王們基本上都不知道,所以他們註定成爲歷史的過客,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咱們接着講,趙匡胤哭喪着臉,述說着自己的“不幸”,這麼做如果非要說還有第三個目的的話,就是爲了拉攏人心。


趙匡胤雖然“黃袍加身”,但是柴家母子兩還在那呢,柴家的遺老遺少們,不識趣的“李筠和李終進”豈能善罷甘休?所以要拉攏核心成員,讓老幹部王溥、範質一起配合演戲。


果不其然,搞行政的腦子就是靈活,範、王二人知道已經無力迴天了,於是紛紛跪下拱手稱臣,他們本以爲自己要被開除了。


趙匡胤卻和藹可親的說:放心,以前你們是什麼待遇,以後還是什麼待遇。


這是愛嗎?



首先是相權。


電影導演往往會用鏡頭語言表達立場,比如電影構圖中,站着的演員和坐着的演員,兩人的關係其實是不對等的。


現實中也是如此。在趙匡胤以前,君臣上朝時都是坐着的,二者關係是“平起平坐的”。但是趙匡胤爲了樹立權威,玩起了“鏡頭語言”的把戲。


有一天,宰相範質上朝,照老規矩他應該坐在椅子上跟領導提建議。但是這一次範質剛呈上奏章,趙匡胤忽然向他招手:老範,我眼有點花,這個字念啥?範質連忙站起來,湊過去指點。等他扭身回到原處,頓時暈菜——椅子沒了!


範質疑惑地瞅瞅皇帝,皇帝卻一臉無辜地瞅着他,二郎腿得意地抖動着。現在,大殿上唯一的一把椅子,這個極具象徵意義的物件正在皇帝厚實的屁股底下向他傳遞着不屑和嘲弄。


從此,朝堂之上只有一把椅子——龍椅!


還記得前面趙匡胤給王溥,範質的承諾嗎?其實領導的承諾往往是有期限的,而趙匡胤的這一份期限是三年。


花了三年時間,趙匡胤在龍椅上坐穩了,就意味着王溥、範質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所以他們會怎麼樣呢?


答:下崗!



接着是兵權。


公元964年,趙匡胤的智囊心腹趙普上位,當上了宰相,開始了文官主政的時代,那麼出生入死的武將呢?


這裏需要交代兩個細節,第一個:雖然趙普是心腹,但趙匡胤依然安排了“副相”協助趙普,所謂協助,你猜是不是牽制呢?


第二個:我們熟知的“杯酒釋兵權”事件,趙匡胤和“石守信”們除了是同事,是拜把兄弟之外,其實趙匡胤還是做了一筆交易,其一給予衆將斂財權,用金錢收買。其二與衆將聯姻,結成兒女親家。


比如趙匡胤嫡長女下嫁給王審琦的兒子左衛將軍王承衍。王承衍本來已有一個樂氏妻子,宋太祖讓他與妻子離婚,迎娶公主。再比如趙匡胤的次女延慶公主,下嫁左衛將軍石保吉,這個石保吉的親爹叫石守信。


親上加親,那些拜把兄弟一轉身就成了皇親國戚了,這筆生意怎麼算都划算。這也證明了我的一個猜想,“杯酒釋兵權”絕非歷史書上寫的那麼簡單,趙匡胤一定是開出了讓衆將領無法拒絕的條件,籠絡了人心。衆人無法拒絕,因爲拒絕的話,恐怕兄弟是做不成了。


曾經一起大江山的兄弟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所以趙匡胤早早的給他們找了一條出路:


退休!



最後是安全。


衆所周知,趙匡胤是借“都點檢”的實權“黃袍加身”的,有讀者朋友問:既然“都點檢”的那麼危險,爲什麼不撤銷這個職位呢?


事實上,大家想到的,趙匡胤也想到了,他第一時間廢除了“都點檢”這個職務,並將保護皇帝安全的部門,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與殿前司相互獨立,也稱“三司”。有趣的是,“三司”只有“帶兵權”,而沒有“調兵權”。也就是說,即便一不小心再出一個“趙匡胤”也最多能“帶兵”,卻不能“調兵”。“調兵權”掌握在文人掌控的“樞密院”手裏。


武將需要聽從文官支配,由不懂行的支配懂行的,這是最大的矛盾,所以文武雙方自然會相互競爭且牽制。更高明的是,


“三司”和樞密院的管理權掌握在皇帝手裏。


生怕這樣還不夠保險,於是乎趙匡胤還加了一份保險,負責帶兵的“三司”,只任命平庸的將領擔任“三司”統帥,從根本上弱化了武將的實際地位。


你能明白嗎?有時候,在職場上,並不意味着能力強的人能夠得到提拔。當領導認爲你的存在會威脅其地位時,往往會選擇提拔一個“二傻子”,因爲手下低能,領導才能睡得香。所以笨人怎麼了?有時候,精明的管理者就喜歡用笨人,有時候,笨人也有大用。經過趙匡胤的部署,雖然能力不錯,忠心耿耿的慕容延釗也必須,


下放!



心太軟的人成不了大事,牢記鬼谷子這句教誨,人生早晚混出頭。關於用人觀,司馬光說“用人如器”,用人才如同使用器物一樣。所謂人才,不過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已。所以人才最終淪爲棋子也是遲早的事情,這是主動權遊戲的必然結果,


畢竟誰會對“棋子”有感情呢?


只可惜,在創業中,大多數人的資源和天賦本來就平庸,但是他們對兄弟、對朋友、對同事,總想着如何與人爲善,處處爲別人着想,生怕得罪人,如此一來,怎麼可能獲得成功。但作爲一個創業者,如果心慈反倒成了事業的牽絆。你們必須要明白,


人,只是利用的工具啊!


本文由鬼穀道、鬼谷子智囊團創始人鬼谷信原創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