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谢听了很不高兴,回怼道:“孩子因为还没有物权意识,看到东西就拿的行为固然不对,但也不能称之为‘偷’,怎么能贸然叫孩子‘小偷。许多父母会发现,有时候孩子会把别人的东西“顺手牵羊”带回家,但这不是一种“小偷行为”,因为小孩子容易被鲜艳、漂亮的东西吸引,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所有

一两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物权”意识。许多父母会发现,有时候孩子会把别人的东西“顺手牵羊”带回家,但这不是一种“小偷行为”,因为小孩子容易被鲜艳、漂亮的东西吸引,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小谢带自己2岁的女儿去超市购物,孩子闹着要坐在购物车里,小谢只好让她坐,逛了一圈,该买的都买了,但是女儿说要买糖果的时候,小谢拒绝了,因为女儿的牙齿有一颗蛀了。

排队结账的时候,女儿还是闷闷不乐,直到两人买完准备走出超市门口,突然被超市员工拦下了,“女士,你们不能走!”小谢一脸警惕“怎么了”,超市员工说:“孩子口袋里藏了口香糖,按照超市的规定‘偷一罚十’,你们必须赔偿10倍,不然不能走!”

小谢一摸孩子的口袋,还真有口香糖!小谢这才想起刚刚在排队的时候,孩子随手拿起货架上的口香糖把玩,忘了放回去,不知怎么就藏进口袋里了。

超市员工依旧咄咄逼人:“小小年纪不学好,居然偷东西,我现在就让你赔10倍的东西!”

小谢听了很不高兴,回怼道:“孩子因为还没有物权意识,看到东西就拿的行为固然不对,但也不能称之为‘偷’,怎么能贸然叫孩子‘小偷?再说我们又不是买不起2块钱的口香糖,别说10倍,100倍我都付得起,但是你要先向我的孩子道歉!”

的解释既在理又霸气,周围的人也纷纷支持:“说得对啊,孩子就是调皮了点,又不是故意偷东西的。”超市员工也意识到自己语气不好,急忙道歉:“女士,抱歉给你们造成困扰了,孩子把东西还回去就好了,不用赔10倍。”

如何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01要教孩子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

当孩子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时候,父母的粗暴阻止,并不会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拿,只会激起更大的好奇心。因此父母要耐心教孩子区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明确告诉他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要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先过问东西的主人。

02尊重孩子的私有权,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有的父母自作主张把孩子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或者擅自处理掉。不要因为孩子小,就不尊重孩子的私有权,尤其是当孩子慢慢有了物权意识,他们会十分看重属于自己的物品。当孩子不愿分享,父母要正确引导和孩子,而不能代替孩子做决定,强迫孩子分享反而适得其反。

?你的孩子有“顺手牵羊”的行为吗?你会如何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