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張簡歷刷屏。

32歲的“家政阿姨”,還是個女碩士。

而且據杭州《都市快報》報道,其月薪可達2萬元以上。

這位“劉阿姨”大學時在西安外國語大學本科和碩士讀了7年,精通法語和英語。

畢業後進了國內某知名通信公司,外派非洲,年薪30萬,也是高薪厚職。

此簡歷一出,網絡上也是一片沸騰。

其實大家目光聚焦之處無非兩點:

第一,一個年輕有爲的女碩士去做“保姆”,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

第二,家政收入如此之高,那麼所謂的高學歷又有何用了?

但是,只要你仔細閱讀了這份簡歷,就會發現其中不同於普通家政的亮點。

除了普通的“保潔和收納”,劉雙的服務內容還包括“幼教和早教”,因爲流利的英語和法語,還可以接受外籍客戶的聘用。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劉雙也表示自己做家政服務也有要求:

“保潔做飯不幹,主要是陪小孩。”

可即便如此苛刻的要求,現在培訓期間也已經有客戶給她開出了2萬元的月薪。

而且,一般的家政人員能像她這般挑三揀四,並且受到客戶的歡迎嗎?

仔細想想,你不得不承認,這就是學歷和能力帶給她的底氣。

而且按照劉雙自己的說法,她之所以願意當“保姆”,並非無處可去,而是因爲自己喜歡:

“我不覺得做這個有什麼不好,關鍵是自己喜歡,合適吧。”

劉雙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龍應臺的那段名言: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爲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學歷最直接的作用,並非炫耀,而是可以讓一個人擁有生活的底氣和選擇的權利。

也許,努力讀書不是我們唯一出路,卻是我們人生最穩健、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耳朵曾經看到過一份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的調查報告,其中有一段信息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報告指出:

未來5年,機械和機器人將取代中國近5%的工人。

而在近兩年,機器人已經取代了9.4%的初中及以下學歷工人。

與此相反的是,對具有大學學歷的工人的需求卻上升3.6%。

按照工人羣體龐大的基數,我們略微估算一下,就可以發現一個殘酷的真相:

這個社會正在加速淘汰低學歷者。

之前,網絡曝光過一個招聘啓事。

河南鄭州,一家新開業的火鍋店招聘服務員,學歷要求是985院校畢業,年薪20W+。

不少網友表示這是店家的炒作,但是招聘人丁先生卻表示:

他們火鍋店的設計理念和主題風格有考古系、體育系、音樂系……都和高校相關。

他們招聘的並非普通的服務員,而是想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入到公司團隊建設。

在這裏,耳朵不去評價商家的做法,只想和大家認清一個事實。

在我們的身邊,你是不是發現越來越多的餐廳,正在用機器替代一些最基礎的工作:

點餐、付賬、加菜,都是靠桌子上的二維碼自助,甚至連上菜,也都是“機器人傳菜”。

你不得不承認,一份不錯的學歷,也許不能保證你站上巔峯,但大概能保證你不會被丟入谷底。

因爲工作原因,耳朵也曾去一些大型招聘會的現場採訪過。

一來一往也認識了不少HR,從他們口中我得知了一個招聘行業的“潛規則”。

那些你叫的上名字的企業,在篩選簡歷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只會留下“985”、“211”,剩下的很多都被扔進了垃圾桶。

更有甚者,還會直接指定某某大學的畢業生或者研究生。

是不是相當扎心?

學歷這東西,大家嘴上說不重要,但是一旦你沒有,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工作機會,而是一個可能無比精彩的人生。

《國際金融報》調查顯示:中國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84%擁有高學歷,48%畢業於985學校。

2019年各高校畢業生的薪資排名,位居前列的都是雙一流大學。

而且不同學歷畢業生的起點薪資也是大相徑庭:

2018年的數據顯示,博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的起點薪資是8000元,而專科畢業生的起點薪資只有2900元。

對比是不是相當強烈?

一邊是低學歷者的步履維艱 ,而另一邊各大公司,卻要花年薪百萬,去爭搶頂尖的高學歷者。

2019年7月,華爲發佈通知,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對8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

其年薪最低爲89.6萬元,最高爲201萬元。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可能經歷的真得是不同的人生。

經濟學中有個“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這個世界早就不是那個白手起家的蠻荒時代。

那些令我們羨慕的成功人士,在他們取得的鉅額財富的背後,正是他們的學歷和才華。

因爲,只有通過學習讓自己變強,你才能在面對生活的刁難時,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否則,你只能,一步又一步地陷入生活的泥潭。

大家可能都還記得,我在文章中提及過一個香港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

參加節目的富豪田北辰是哈佛大學碩士,身價百億,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但是在節目中,當他的身份變成一個時薪只有25港幣,住“籠屋”的環衛工時,他卻絕望地失去了所有的鬥志。

因爲每天疲憊的體力勞動,已經掏空了他所有的心力。

然後,他發出了這樣一句感嘆:

“這個社會,正在嚴厲地懲罰那些讀不成書的人。”

的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份職業是卑微的。

但是不喫學習苦的人,就註定要喫生活的苦。

耳朵年少的時候,也曾經歷過一段叛逆的時光。

因爲老家農村,有很多人上完初中就出去打工,過年回來,到處說自己掙了多少錢,生活似乎過得相當“舒坦”。

看到他們,我也天真的以爲自己不考大學,外出打工,也比辛苦求學快樂百倍。

當我把這個想法表露給父母的時候,他們一句話也沒有說,而是趁着週末帶我去了二叔的磚窯廠,讓我跟着二叔燒窯運磚,工作了整整一個下午。

當我氣喘吁吁地回到家,看到手掌和腳掌磨出的水泡和傷痕,再也沒提過“不上學”的事情了。

後面的故事,關注耳朵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僅考上了大學,還成了一名新聞學碩士。

當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遇見許許多多優秀的人,自然而然,我也找到了那個更優秀的自己。

而多年以後,當我遇見一些輟學打工的同齡人,他們說的最多的卻是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努力唸書。

還是那句廣告詞說得好:

你認爲你可以接受平庸,是因爲你沒有享受過成功的喜悅;

你願意接受黑暗,是因爲你不曾見過太陽。

文章的最後,耳朵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比利時《老人》雜誌對全國60歲以上老人的一個問卷調查:

人生至此你最後悔什麼?

結果顯示:

高達92%的人後悔年輕的時候不夠努力導致一事無成。

不要讓你的能力,撐不起你的夢想。

更不要讓“我可以”,變成“我本可以”。

有人說:

“985是軟臥,211是硬臥,雙非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專科擠廁所,其他的趴火車頂上,到了目的地,沒有人在乎你怎麼來的......”

但是這只是理想中的一種狀態,真實的生活會告訴我們:

不同的學歷,拿着的是不同的車票,你遭遇的不僅是“舒適度”的不同,更難抵達同一個目的地。

而且捫心自問: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如果不拼努力,不拼學歷,你還有什麼可拼的呢?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