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上面的历史原型重合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活到乾隆登基的人有“甄嬛”,端皇贵妃,敬贵妃(在历史中只是妃位),而欣嫔没有历史原型,宁嫔的原型死于雍正年间。《甄嬛传》的设定是,雍正将熹贵妃的年龄增加十岁,为了让她回宫,避免被议论,乾隆登基之后,尊熹贵妃为皇太后,对她非常孝顺,活了八十六岁,是清朝寿命最长的太后。

《甄嬛传》确实是一部良心好剧,小编我反反复复的看了两三遍,电视剧内容大家都知道啦,讲述了雍正王朝后宫嫔妃的尔虞我诈,有姐妹之情,仇敌之恨,还有主仆情深。故事终止于老皇帝去世,乾隆登基。但是有许多人物结局并没有交代清楚,比如“甄嬛”的中年,晚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她的孩子们下场如何?敬妃和端妃有没有一个好结局?苏培盛最后去哪里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要弄清这些人的历史结局,必须要先找准他们的历史原型。
雍正生前,后宫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三十人。待他去世的1735年,依旧活着的且可以分辨姓名与出身的人只有三个:皇贵妃耿氏,熹贵妃钮祜禄氏,谦妃刘氏。贵人与常在若干,却不知出处。

在《甄嬛传》的结尾处,我们可知有熹贵妃,端皇贵妃,敬贵妃,欣嫔,宁嫔五人活了下来。与上面的历史原型重合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活到乾隆登基的人有“甄嬛”,端皇贵妃,敬贵妃(在历史中只是妃位),而欣嫔没有历史原型,宁嫔的原型死于雍正年间。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他们的晚年。
第一位:熹贵妃
她就是剧中“甄嬛”,于历史中比雍正小十四岁,爱新觉罗弘历真正的生母,并非过继。雍正去世的时候五十七岁,算下来这个时候“甄嬛”已经四十三岁了。《甄嬛传》的设定是,雍正将熹贵妃的年龄增加十岁,为了让她回宫,避免被议论,乾隆登基之后,尊熹贵妃为皇太后,对她非常孝顺,活了八十六岁,是清朝寿命最长的太后。《清史稿》的记载皇帝对她“有言必尊”,乾隆南巡,多次带着太后,就可以推知母子关系极好。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皇太后说有家废弃寺庙该修缮了,皇帝二话不说,立刻拨款。可见,历史中的“甄嬛”与青灯古佛亦有缘分。
第二位:纯懿皇贵妃耿氏
这是端皇贵妃历史原型,她是最早嫁给雍正的人,只比皇帝小九岁。最初入府,身份不高,只是服侍人的“格格”,后来一点点晋封,生下儿子弘昼被升为妃。耿氏的性格温柔娴静,历史记载雍正最喜欢与她小酌饮酒,偶尔还会下棋,散步,不靠争宠也能在后宫平静生活的妃子,这与《甄嬛传》的设定相同,剧里皇帝也是很喜欢与她下棋聊天。乾隆继位以后,对她非常尊敬,多次为她追加封号,直至“皇考贵太妃”。不得不说,弘历的老人缘特别好,除了自己母亲活到八十六岁,这位太妃也活到九十六岁,可以说结局非常美满的。

第三位:谦妃刘氏
这就是敬妃的历史原型,其实把谦妃与敬妃重叠,多少有一些不协调。因为在剧中,敬妃最后的位分是“贵妃”,可是历史中只为妃。但其实雍正后宫中并没有封谁为贵妃,只有“皇贵妃”与“妃”两个较高的等级。而且妃位里最后只剩下谦妃一人了,所以没人比她更合适。

这位谦妃的结局也非常好,活到乾隆三十二年,被弘历尊敬有加。她还有一个儿子,就是雍正六皇子弘曕,过继给果郡王后依旧可以频繁进宫走动,继承爵位,很受皇帝器重。
当然除了以上几位结局不错以外,还有许多人的结局都不错。比如苏培盛,虽然历史没有记载他有没有与宫女对食,但是知道他得以安享晚年,寿终正寝,一直以四品总管太监的身份监督皇宫的各个宫殿。乾隆还在他死后好好安葬,特意为苏培盛雕刻墓碑,成为清朝为数不多留下坟墓的总管太监。
果郡王没有死在雍正之前,而是以亲王身份死于乾隆三年,他一生中除了政绩意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生前还留下许多诗集,这个跟剧中就相去甚远了,其实果郡王没那么惨。
六皇子弘曕在过继给果郡王以后,深受乾隆照顾,多次委以重任。可正是如此,恃宠而骄,多次犯下国法,欠债不还,私下聚财,强占百姓粮田开设煤窑等等,最终由亲王降为贝勒,免去所有职务。
《甄嬛传》作为一部剧作品,虽然根植于历史,但有许多艺术改编这是情理之中,切不可与历史划等号。其实相对于别的剧作品,小编认为这部剧对历史的还原性已经很高了,主角,配角既然用了历史人物的名字,那么他们的结局便有迹可循,剧作家还是相当用心的,大家对以上的人物续写还满意吗?大家如果有更详实的看法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哦,欢迎拍砖!
本文参考资料:
《清史稿》《清实录》《清朝玉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