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集錦音樂會《二零二零年五月二十九日》:爲了看演出,今晚不加班

今晚7時30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這座沉寂了127天的劇院拉開了重啓大幕。這一刻,所有人都等了太久。下午5時半,程麗佳第一個來到文化廣場,“我從事的是金融行業,今天是月底,是最忙的時候,但今晚也是文化廣場復演的日子,絕對不能加班,所以下了班我立刻趕了過來。”程麗佳說。127天后,她終於等來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疫後首臺演出——音樂劇集錦音樂會《二零二零年五月二十九日》,“無論等待多久,這裏是我最不會陌生的地方。”

圖說:文化廣場恢復演出後的首位觀衆程麗佳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

上一次程麗佳走進文化廣場,還是去看1月23日的《巴黎聖母院》,“今天這部作品是原創的,聽說是講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我特別期待。”程麗佳說:“我大學時就通過網絡喜歡上了音樂劇,自從文化廣場建成後,我就在這裏找到了快樂。”80後的程麗佳坦言:“剛畢業那會兒收入還不高,有了積蓄後我幾乎每週都要來。”打開她的朋友圈,幾乎所有內容都與文化廣場或音樂劇相關,其中的一張照片是去年一整年在文化廣場看演出的票根,“大約有五六十張吧。”

圖說:觀衆們在劇場內合影留念

儘管已經是頂級會員,但當疫情後復演的消息傳來,她並沒有獲得任何特權,“和大家一樣,拼的是手速。”

“真的久違了,在家的日子裏,我只有通過網絡看一下音樂劇。”程麗佳說:“這畢竟和走進劇場不一樣。” 通過媒體,程麗佳也知道文化廣場已經做好了防疫工作,“我戴了口罩,也準備好了各種碼。我相信文化廣場一切都準備好了。”從正門掃碼、安檢,到走進劇場,哪怕排隊也不過2、3分鐘,程麗佳作爲第一位復演的觀衆,還得到了文化廣場送上一包小禮品———-裏面有漂亮的雨傘,精緻的望遠鏡.......

重新回到劇場的大廳,和許多觀衆一樣,程麗佳也拍了照片,發了朋友圈,“這個當然要紀念一下的,而且人也不多,角度更好,能自由拍攝。”根據相關要求,劇場的座椅被隔離帶分隔開,不過隔離帶也是溫暖的,上面印着“不論經歷怎樣的過去與現在,我們都與你一起走向未來”的溫馨語句。

圖說:觀衆之間隔開了一定距離

當大幕拉開,旋律響起,程麗佳的眼裏泛起了淚光。這臺演出以文化廣場自制中文版音樂劇《拉赫瑪尼諾夫》《我的遺願清單》《也許美好結局》分別寓意過去、現在與未來,一位位從不同時光中走來的人物囿於各自的侷限,但最終都在戲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選擇和答案。正如演出中所說:珍惜這瞬間,像禮物一般送給你。這個夜晚,是走過至暗時刻,獻給所有觀衆、演員、導演和所有劇院工作者的一份特別禮物。即便多年以後,我們都會回想起,他們在臺上,我們在臺下,感覺到幸福瀰漫、笑中帶淚的這個時刻。(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實景園林《牡丹亭》:76張票76顆心不能辜負

“足足半年,演員不能在舞臺上,觀衆被阻隔在劇場外,誰都不願再等待。明知要虧本,還是堅持演。我們看重的不是眼前的利益得失,而是長久的市場信心。”張軍說。駐紮朱家角課植園10年共演出242場的實景園林《牡丹亭》,因疫情停演半年後,將於今晚首度迴歸。這也是30%限座率規定下首部面向市場對外售票的戲曲類演出。

圖說:實景園林《牡丹亭》劇照 官方圖

逆風而行,張軍的這個決定做得喜憂參半。喜的是,76張票在開票當晚被“秒”光;憂的是,賬面上的虧損恐怕得用幾年時間來填補。可即便如此還是得演,因爲“市場回暖、人心迴歸,總要有人跨出第一步”。

“課植園的實景園林《牡丹亭》開票了!”粉絲羣裏,這個消息炸開了鍋。“可以演了嗎?”“30%限座率,才放幾張票出來啊?”5月22日當晚開售30日晚兩場演出,原本每場260張票嚴格遵照30%限座規定壓縮到76張。不到兩小時,百餘張票全部售罄。5月25日加開6月6日場次,依舊是“秒空”。這樣的市場反響讓張軍懸着的心慢慢放下:“時隔半年,觀衆對舞臺的眷戀日濃,這讓我更有信心,堅定地走下去。”

圖說:實景園林《牡丹亭》劇照 官方圖

76個觀衆,對張軍而言同樣是“患難見真情”:“76個觀衆、76雙眼睛、76顆心。他們是我們在最艱難時候,率先給到我們支持和鼓勵、溫暖和愛的人,我們唯有拿出最好的表演,才能不辜負他們的信任和期待。”    

在首場76個觀衆中,有一位來自桂林的老師,是張軍在堅持數月的直播中收穫的“新粉”。堅持三個多月總數達四五十場的直播,新晉主播張軍在網絡上凝聚起了又一批愛崑曲的人。三個月,兩個粉絲羣達千人。這批新粉絲自稱爲“昆軍”,爲了今晚的演出,他們自發設計了團服,粉色的T恤上“昆軍”的LOGO很是顯眼。

20多歲時,站在臺上面對觀衆席不足10人開講“我爲什麼愛崑曲”;40多歲時,站在梅賽德斯奔馳舞臺開唱“萬人演唱會”,張軍坦言自己早已練就了寵辱不驚的心態——“哪怕臺下只有一雙眼睛,也要使出渾身解數。”本報記者 朱淵

音樂劇《魔女宅急便》:就算賠本也要加演

“今天就是下再大的雨也要來看,等了四個月,終於等來第一場沒有延期、正常開演的劇目。”人民大舞臺的大廳裏,戴先生帶着女兒提前1小時就進場等候觀看中文音樂劇《魔女宅急便》。擁有1002個座位的人民大舞臺,昨晚只能出售300張演出票。

“目前的狀況是不演等死,演了賠死”,音樂劇《魔女宅急便》製作人賴毅坦誠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們希望按時演出的決定,能給市場一個信號、給演員們一個希望、給劇場人一些信心,告訴大家劇場開始復甦了。”這個決定是整個劇組、製作組乃至出品方一致的信念。聚橙音樂劇總經理俞心悅說:“‘魔女’我們籌備了一年半的時間,一直等待着大幕打開的時候我們能馬上上演。”

圖說:中文音樂劇《魔女宅急便》劇照 官方圖

對於劇場演出而言,售出60%至70%的票纔可能達到盈虧平衡點。執行製作人陸雨晨透露,《魔女宅急便》第一輪前3場開票時售出了65%的座位,第二輪後3場售出約20%,在30%的限座要求下,有一部分購票觀衆將無法觀看演出。經過反覆盤算,劇組做出了加演2場的決定,哪怕承擔虧損,也不能在劇場能開演、觀衆想看戲的時候關上大幕。

劇組到舟山合成排練時,飾演蜻蜓的黃子弘凡看到燈光亮起,熱淚盈眶,飾演琪琪的女主角張芳瑜也稱自己很幸運。“戲劇人的價值體現在舞臺之上,無法上臺的每一天都是煎熬。舞臺是最神聖的地方,是演員的一種信仰,所以我們劇組的每個人都堅持着。”導演石路說 。

“重回劇場”的願望終於實現,每個觀演席位上,放着一份“魔女”紀念紙袋,裏面裝載着一張紀念票根。從蘇州趕來現場的觀衆言思予也是其中之一,她一連搶了3場演出票支持自己的偶像,“這是我第一次看音樂劇,疫情期間我買的很多話劇票都延期了,只要演出不取消,我們不怕等久一點,在現場看戲的感覺是線上無法取代的。”

《魔女宅急便》在上海連演8場後,將開啓全國巡演進程。(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馬上評|重啓文化生活

劇場歷經“冬眠”,昨晚逐漸“甦醒”。雖然按照規定售票數量不能超過座位數的30%,但已足以讓戲迷欣喜若狂。這是重啓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信號。今天又是“品質生活直播周”首日,有文化消費,纔有品質生活。即便大家在家,或是去戶外,都看着大屏小屏,期待美好生活。

劇場不容易。因爲30%的上座率,肯定意味着賠本。他們從2月初復工,就在幕後爲昨晚做準備。文化廣場也爲能迎接觀衆而欣喜,他們直接送了精緻的復古望遠鏡、耳機等文創產品給第一位排隊的觀衆,表達了劇場員工的激動心情。張軍也不容易。作爲民營院團的代表,他透露,不演出就等於零收入。在捱過漫長演出冬季的時刻,他也爲今晚在青浦課植園裏的重新亮相,粉墨上妝。

生活剛需得以安穩之後,心靈的追求開始悸動。文化生活,重啓!真是讓人心情舒暢,想要高歌!(朱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