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的每個故事,背後都飽藏深意,讓我們一起感悟人生智慧。一休非常清楚,如果他說魚是死的,武士就會鬆開手。

爲什麼“聽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改變人生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智慧。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把道理,變成自己的智慧。

今天的每個故事,背後都飽藏深意,讓我們一起感悟人生智慧。

一位武士拎着一條魚,來找一休禪師。

他想和一休禪師打個賭:

“禪師,你看我手上的這條魚,是死是活?”

一休非常清楚,如果他說魚是死的,武士就會鬆開手;

可如果他說魚是活的,武士就會暗中用力,把魚掐死。

於是,一休說:

“這魚是死的。”

果不其然,武士馬上鬆開手,哈哈大笑道:

“禪師你輸了!

這魚是活的。”

一休淡然一笑:

“沒錯,是我輸了。”

感悟:

人生,活的是過程,本就無所謂輸贏。

有時看似贏了,其實把什麼都輸了;

有時看似輸了,實則早已贏得一切。

很多時候,所謂 “輸贏”,對我們來說,只是一種“捨得”。

人人心裏都有一杆秤,用心選擇 “應該做的”,而不是“可以贏的”。

看淡輸贏,你就贏了。

有一對祖孫。

爺爺每天都會誦讀書籍,孫子便跟在一旁學習。

一天,  孫子實在忍不住了,問爺爺:

“爺爺,我每天學習,卻怎麼也不能全部讀懂;

讀懂的那些合上書就忘,這樣讀下去,有用嗎?”

爺爺不語,轉身扔給他一個裝煤炭的籃子:

“去河邊,帶一籃水回來。”

孫子照做,可還沒到家,水就漏光了。

爺爺見狀,說道:

“你應該走快點。”

這次,孫子跑得飛快,可水還是漏光了。

爺爺說:

“你還沒盡全力。”

可到家時,籃子裏還是沒水。

他崩潰道:

“爺爺,真的一點用也沒有!”

“沒用嗎?你看看這籃子。”

孫子氣喘吁吁地看向籃子,這才發現,手裏的髒籃子不知道在何時,早已變得裏外乾淨,哪還有半點盛過煤炭的樣子。

“孩子,你讀書的時候,從內到外都在悄悄改變。

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啊!”

感悟: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用功。

有思考纔有思路,有耕耘纔有收穫。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努力了就值得。

誠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獲得回報,可是放棄努力一定一無所獲。

功夫不負趕路人,你的努力,就是成長路上的“捷徑”。


一個人初入禪門,就在第二天喫早餐時,迫不及待地問老禪師:

“我們的身體會腐朽嗎?

我們的靈魂會不朽嗎?

我們真會投胎轉世嗎?

如果會,那這一世的記憶呢?

我們還會記得嗎?

禪能讓我們超越生死嗎?

……”

這人一口氣,問了老禪師十幾個問題,而且並沒有要結束的意思。

老禪師只說了一句話,這人便住嘴了:

“你的早餐已經涼了。”

感悟:

一個人最好的活法,莫過於:

不憂未來,不負當下。

人生,正是由一個個“當下”組成。

在每一個“當下”,全神貫注,認真體悟。

只有走好今天的路,纔有應對明天的底氣。

而腳下走過的每一步,連起來,就是我們的一生。

安住當下,但行好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天,兩人在屋裏聊天。

聊的正開心,突然從門外的院子,鑽進來一隻大老鼠。

一人嚇得大叫,直接跳上椅子,驚恐萬分;

一人神色自諾,從容捧起茶杯,氣定神閒:

“不用怕,它會進來,就一定會出去。”

果然,不用趕也不用打,那隻大老鼠在屋子裏,胡亂跑了一通,又拖着粗大的尾巴鑽出去了。

跳上椅子的人,這才慢慢從椅子上下來,心有餘悸:

“你連老鼠都不怕啊?”

另一人呷了口茶,笑着說:

“我不怕的多了,又豈止老鼠。”

原來,這人近幾年挫折不斷,人生境況急轉直下:

先是被另一半騙財,不體面分手;

接着投資又打水漂,沒辦法挽回;

後來事業遭遇重創,找不到出路……

如果換成他人,可能早已被命運擊垮。

可他一直無所畏懼、愈挫愈勇,就憑四個字:

“來者,必去。”

感悟:

命運從來如此,該來的躲不開,該走的留不住。

所有的經歷,都是我們必須要經歷的。

把經歷當成修行,變成我們的寶藏。

生活不會只有“苦”,再“苦”也會有“去”的時候。

人生百味,苦盡甘來。

一切隨他去,便是自在人。

這世間的所有美好,也終會與你相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