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到這要特別提一下包拯的兒媳也就是包繶的老婆崔氏,這位崔氏雖然夫死子亡,卻要在包家守寡守節,拒不再嫁。而且這位崔氏也養育了包拯的小兒子包綖。

我將爲您揭開中國古代歷史祕聞、世界歷史真相,甚至是上古時期的歷史檔案揭祕,爲您揭開最神祕的歷史祕聞,還原歷史真相。

28歲之前,包拯一直默默無聞,連村長都對他沒啥印象。

28歲那年,包拯時來運轉,考上進士,被分配到建昌縣當縣長。

包拯拒絕了這份工作,原因很簡單:離家太遠,爸媽年紀大了,我要留家裏照顧他們。

朝廷於是調整了崗位,讓他去離家兩百多里的和州稅務局上班。

出乎意料的是,包拯上班第一天,回想到父母不捨的神情,就辦理了辭職手續。

回家後沒過幾年,父母雙雙離世。包拯就在墓園搭個草棚,整整守了三年孝都捨不得離開。

這時,老村長帶着一堆老大媽來勸他:你可是全村唯一的希望啊,這樣下去怎麼行?趕緊出去當官吧。

包拯看着那一張張溝壑滄桑的臉龐,他想到:我的父母沒了,但天下人的父母還在。或許,我還有能力去做些什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包拯背起行囊去吏部報道,那一年他38歲。

孝,從爻從子。子承爻也,善事父母也。順於道,順天之經;循於倫,循地之義。

包拯,諡號“孝肅”,終其一生都是“孝”字當頭。

那麼公正廉潔的包青天有兒子嗎?

我們敬仰的包青天肯定是有兒子的,而且是兩個兒子:一個死的早,一個是包拯民間故事原型,和宰相呂蒙正、文彥博還有關係。

包拯的兩個兒子。分別娶了太子太師呂蒙正的外孫女和潞國公文彥博的女兒。所以包拯和呂蒙正、文彥博可以說還是親家關係呢!

那麼我們來看包拯的兩個兒子分別是誰?

在《宋史·包拯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嚐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後,取媵子歸,名曰綖。”

我們在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到,老包有兩個兒子,長子包繶(yi,注個音)和次子包綖(yan),其實包拯兩個兒子年紀相差非常大。

長子包繶:史書上記載,生於公元1033年,由包拯的大老婆董氏生的。

包繶在19歲翩翩少年的時候和女朋友崔氏戀愛結婚。由於他爹包拯的原因,當時的皇帝宋仁宗愛屋及烏,給這位年紀不大的包繶授予太常寺太祝的官職。

當然了這不算是什麼大官,太常寺主要負責禮樂祭祀等業務,而太祝這個官職只是正九品的官階。才19歲就當了公務員也不錯了。

只是包繶英年薄命,本想着過完婚假度完蜜月再去太常寺上班,只是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就生病死了,只活了20歲!留下一個幼子叫包文輔五歲的時候也早夭。

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對於包拯來說是非常痛心的。

說到這要特別提一下包拯的兒媳也就是包繶的老婆崔氏,這位崔氏雖然夫死子亡,卻要在包家守寡守節,拒不再嫁。據說崔氏是宋朝太子太師呂蒙正的外孫女,不知道是否屬實。

編者在《宋史·列女傳》中查到這樣的記載:“母呂自荊州來,誘崔欲嫁其族人。

”這裏表明崔氏的母親姓呂,那麼和崔氏是呂蒙正外孫女的說法還是比較吻合的。

能夠史書列傳的人並不多,除非你是王公大臣,皇室宗親,女性列傳的就更少了,崔氏能夠列傳和是包拯的兒媳,呂蒙正的外孫女沒有關係,完全是因爲崔氏曾說過:“生爲包婦,死爲包鬼,誓無它也”。

崔氏由於在包家守寡守節幾十年的緣故,被此後的宋哲宗封爲“永嘉郡君”,聖旨還是大文豪蘇東坡寫的呢!而且這位崔氏也養育了包拯的小兒子包綖!

下面再介紹一下包拯的次子包綖。

次子包綖生於公元1057年,是他哥哥包繶死後四年出生的,是包拯的小老婆孫氏生的。

這時候的包拯其實已經58歲了,算是老來得子。包綖才5歲時,包拯去世,這時候包綖才5歲,所以他都是由在包家守節的長嫂崔氏養大的。

這一點就是一些影視戲曲作品中,包拯因爲長得黑醜不被父母待見,是由嫂嫂養大,並且稱呼長嫂爲“嫂娘”的故事原型。

包綖後來取正名叫包綬(shou),長大後包綖的嫂娘給他說了一房媳婦,是廬州市長的閨女張氏,這閨女命不好死的早。

隨後嫂娘又給包綖說了一房媳婦是名相文彥博的閨女文氏。這一點在,在包綖(綬)墓誌銘上是有記載的!所以包綬的老丈人是文彥博,包拯和文彥博也是親家關係!

名相文彥博曾說:“包拯之後,唯綬一身”。

這句話告訴我們,由於包拯長子長孫死的太早,包綖是包拯唯一後人,有四子三女。

也就是說,現在包拯後人都是次子包綖這一根獨苗傳下來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發現我們所想知道的真相,關注我,將爲您展現歷史真實的一面,一起探究古人的祕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