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二战之后,各国对于陆军机械化作战越来越看重,尤其是在冷战时期核大战一触即发的核大战时代,各国都认为陆地作战的步兵没有防护的进行地面纵深作战时会变得很危险,因此需要搭乘专门的战车配合坦克实施大纵深作战才能提高生存能力,在这个背景之下,世界上开始发展出了新的作战装备-步兵战车,作为陆军强国,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相对来说慢了一点,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相关战车的研发工作,通过逆向工程和升级,最终得出了本期武器大讲堂的主角-中国ZBD-04A步兵战车。ZBD-04A步战车可以说是04式的弥补缺陷之后大量升级的版本,这个版本是陆军机械化、信息化的代表,并且防护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与新型99A主战坦克配合作战。

中国ZBD-04A步战车最全详解

    在二战之后,各国对于陆军机械化作战越来越看重,尤其是在冷战时期核大战一触即发的核大战时代,各国都认为陆地作战的步兵没有防护的进行地面纵深作战时会变得很危险,因此需要搭乘专门的战车配合坦克实施大纵深作战才能提高生存能力,在这个背景之下,世界上开始发展出了新的作战装备-步兵战车,作为陆军强国,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相对来说慢了一点,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相关战车的研发工作,通过逆向工程和升级,最终得出了本期武器大讲堂的主角-中国ZBD-04A步兵战车。

全武器配置,不愧99A坦克的得力辅助

    ZBD-04A步兵战车是ZBD-04步兵战车的升级版本,这款战车的研发起始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当时敌方抓住中国没有步兵战车、步兵大多以徒步或搭乘坦克的原始方式伴随坦克部队发展进攻的缺陷,通过在山区狭窄路段袭击坦克车队的前后车辆,专打无掩护步兵。

    从这些战役中让军方深感现代机械化战争的重要性,而当时国际上已经基本上放弃了步兵徒步协同坦克作战,而是改成了搭乘具有有效的装甲防护的步兵战车抵近目标,再下车徒步发起攻击,同时大部分车辆都装有重武器,也能够对步兵班进行火力支援,相对传统的步坦协同作战方式,这种作战样式让战争得到了质的飞跃。

    因此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从埃及陆军得到苏联生产的BMP-1战车,并进行测绘、仿制得到了ZBD-86系列步战车,不过这个版本因为技术比较早,与国际上先进的步战车相比远远落后国际20年了,因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一款全新的先进战车。

    这款战车的工程代号为WZ-502,于1998年立项,主要用于配合当时也正在研制的99系列坦克作战,这款战车就是ZBD-04步战车,随着99坦克升级成99A型,ZBD-04步战车也一同升级换代,这就是ZBD-04A步战车的发展。

    ZBD-04A步战车相较于第一代的版本做了相当大的升级改进,整车长度7.2米、宽3.2 m、高2.5 m、重24吨。

    车体的外部设计上,摒弃了早期水陆两栖作战的思路,转换成加强装甲防护能力,因此车首的设计将原有的大型防浪板去掉,换成安装较小的挡水板,并在前部设计出倾斜楔形装甲设计,前下装甲以大倾角向内倾斜,前上装甲以小倾角向内倾斜,前部的装甲一直延伸到炮塔座圈前沿,从而将前部的装甲防护能力提升到主流防护水平。

    其正面最基础的防护等级可以防护正面500米30毫米穿甲燃烧弹的攻击,而侧面的防护水平可以达到200米外14.5毫米穿甲燃烧弹的攻击,不过后部的防护相对来说差了点,仅仅能防御7.62穿甲弹及炮弹破片的攻击,作为一款步战车,整体的防护水平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配合新型99A主战坦克协同作战的需求了。

    在车体的侧面除了使用由车体的基本钢板装甲之外,还在垂直基体装甲上使用螺栓固定大量的附加装甲,这种附加装甲类似于我们之前介绍中国99A主战坦克使用的复合装甲,是由陶瓷材料与钢板结合而成的复合装甲,其防护能力比普通钢装甲要强得多。

    不仅车体侧面,车首上楔形结构下部也加挂了附加装甲,车体侧面的行动机构上也加装屏蔽裙板,通过这些设计让ZBD-04A步战车的整体防护水平提升到更高的等级。

    其车体的布局上,基本上跟第一代的04战车类似,动力舱设计在车体前方,前部左侧为驾驶舱,战车的中间部分为战斗舱,车体的后部分是载员舱居,车体成员分别是炮长、车长和驾驶员一共三名。

    后部的载员舱可以搭载额外的7名全副武装士兵,载员舱的座椅使用的是吊挂式座椅,并不是04步战车版本的刚性连接座椅,这种吊挂座椅是首次在中国军队装甲车辆上使用,这种座椅设计能有效缓解战车遭受地雷爆炸冲击时对车内载员腰部、颈椎造成伤害,关键是能提升乘坐舒适度,为步兵后续作战保持足够的体力。

    为了防止反坦克地雷对底盘的破坏,ZBD-04A步战车车体底部的防护也做了强化,可以实现对小型反坦克地雷的防护。

    另外早期版本比较看重浮渡性能,因此会在车尾门下方两侧安装有两个喷水推进器,在后来新的作战思路下,升级的ZBD-04A步战车不再强调两栖作战能力,所以就将原车首下安装的喷水推进系统取消了,直接把车尾两侧延伸成浮箱结构,这基本上就是车体的布局设计了。

    在动力系统方面,ZBD-04A步战车的动力装置为一台150系列涡轮增压水冷柴油机提供动力,最大能输出441Kw的功率,配合CH400型液力综合传动系统,行动机构使用的是扭杆式悬挂系统和双销挂胶履带,负重轮为6对小直径负重轮。

    虽然取消了尾部的推进器,但是ZBD-04A步战车依然还是具备浮渡能力的,浮渡的时候可以通过履带划水前进,不过仅能在水面平静无浪的内陆江河缓速浮渡,不具备在2、3级海况海面行驶的能力。

    同时为了保持在水面对方向的把控,在车体后部裙板末端设置了导水格栅进行浮渡的时候对方向的把控。

    通过这套动力系统,ZBD-04A步战车可以拥有75 km/h的最大速度,水面浮渡速度大约为6km/h,车内的燃油可以提供600公里的续航里程,无论在越野能力还是机动能力方面,ZBD-04A步战车完全能与国内新型的主战坦克完美匹配。

    战车的武器系统通过炮塔操作,炮塔也一样加装了附加复合陶瓷装甲,并在炮塔后部两侧焊接储物格栅用来防护小口径破甲弹。

    炮塔的正面安装了间隔装甲,炮塔扁平轻巧,基本上被弹率并不是很高,再加上装甲防护基本上可以实现与车首一样的防护能力。

    在炮塔的前部是一门100毫米半自动线膛炮,此线膛炮主要用于发射榴弹攻击各种工事或者是发射炮射导弹攻击远距离装甲目标。

    发射的高爆榴弹备弹40枚,射程大约为4000m,射速10发/分,发射炮射导弹的时候可以选择储存在炮塔两侧的8枚国产9M177炮射导弹,这种导弹最大射程为4000m,可以穿透600mm的装甲目标。

    在作战的时候可以用于打击远距离的装甲车辆和防御工事,除此之外这款导弹还可以与低空飞行的直升机进行交战,用于处理反坦克武装直升机的威胁。

    除了主炮之外,还有一门备弹500发的30毫米同轴机炮,这门机炮炮管跟主炮连接在一起,可以用于射击轻装甲防护目标或者是射击低空低速和静止目标。

    另外在主炮的左侧是备弹2000发的7.62mm同轴机枪,用于射击中、近距离的有生目标,在炮塔的前部间隙装甲上有6具,侧面炮塔上还有4具一共10具烟幕弹发射器用于进行掩护作战,这基本上就是ZBD-04A步战车的武器配置了。

    虽然无法像坦克一样拥有极强的火力,但是对于协同坦克作战,对付二代坦克是没有问题的,并且配备的主炮和机炮对于敌方工事进行火力压制,杀伤敌方有生目标也是非常有用的。

    车内的信息化方面,ZBD-04A步战车配备有数字信息系统和战斗管理系统,可确保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指挥和控制,火控系统跟主战坦克的水平相当,具有自动跟踪模块、激光制导、自动跟踪和信息智能化管理等功能。

    这些让其具备了第三代坦克才具备的猎-歼能力以及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观察与作战的能力,基本上能达到99A坦克的信息化水平,这也能让其更好的协同主战坦克作战,尤其是信息化水平。

    该车配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战场识别敌我系统,融合了计算机控制、数字传输、数据总线等技术,ZBD-04A步战车的信息化水平可以说达到了中国装甲兵梦寐以求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从而使其成为整个战车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在未来战争体系对抗中,单个战车的综合作战效能大大提高。

    ZBD-04A步战车可以说是04式的弥补缺陷之后大量升级的版本,这个版本是陆军机械化、信息化的代表,并且防护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与新型99A主战坦克配合作战。

    并且还衍生出了ZBD-04A AT反坦克导弹发射车、ZBD-04A指挥车、ZBD-04A装甲抢修车、配备爆炸反应装甲的VN-11出口版本等,堪称是陆军最出色的重装甲突击力量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