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然而很多父母觉得,只要自己花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越多,孩子也必然越优秀,将来也一定越有出息。然而这一切都要基于一个原则:用正确合理的理念来教育孩子,同时父母自身做好榜样。

希望孩子将来更有出息,这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之一,也是家长们将来最大的一种“资本”。都挺好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人老了比什么啊?就是比孩子!”虽然为人父母不应该把孩子当成是一种竞争品,但是孩子更有成就也是对父母最好的一种慰藉。

培养孩子需要付出、需要投资,而且越是负责的父母越是懂得如何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必须结合多个层面,而且孩子小时候的心理成长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有一些父母,不管自己多努力都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道德品行较差、家风不正的父母

当今社会,当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时候,最直接的标准就是他的成就和个人能力,然而当我们想要用一个相对公正的方法来评判一个人的时候,道德品行成为了唯一标准。良好的品行和素质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而家长本身的道德素质更加重要。

家长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品行,那么自己的声誉和口碑往往较差,整个家庭的家风肯定也不正。这种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即使再聪明、再努力也很难成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才。因为对于一个综合性人才来说,“德”永远比“智”重要。

不尊重长辈的父母

如今的一些青年人和中年人总是喜欢做着这样的一件事:一边享受着父母的补贴和关爱,一边把所有的金钱和资源都投入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家长为了孩子可以理解,但是家长如果不知道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那一个大家庭必然不会和谐。

不尊重长辈的父母,即使对孩子再好,也很难培养出孩子的感恩心和孝心,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会使孩子的心理发生扭曲,甚至变得开始变得自私、不懂得尊重父母。其实在这个社会,有着孝心和感恩心的人往往有着更大的成就,因为善心必然带来善果。

经常吵架,不知道营造温馨氛围的父母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孩子的性格就能大概推断出其父母的性格和家庭氛围。内向孤僻的孩子大多有着不善言辞、矛盾较多的父母,其家庭氛围往往比较压抑,甚至充斥着争吵和不悦;乐观开朗的孩子大多有着善良、互敬互爱的父母,其家庭氛围往往比较温馨和谐。

经常吵架的父母,必然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自卑,也会让孩子开始对父母产生质疑和抵触,随后便开始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抱怨。得不到关爱,心理上又得不到满足,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想要形成健全的人格都很难,更别提取得多大的成就了。

结论: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家长的辛勤劳动和长期投入,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们就像一棵树。他们不仅要有充足的阳光,还要有肥沃坚实的土壤。父母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向和政策来教育孩子,以确保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否则会逐渐偏离自己的意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