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丁廣勝

出品 | 網易科技《態℃》欄目組

鋼鐵俠的火星夢又近了一步,只有18歲的SpaceX完成了“成人禮”。

美國東部時間週六下午3點22分,北京時間週日凌晨3點22分,美國商業航空一飛沖天。這是人類首次由私人公司操刀,將宇航員送入太空。

美國小馬哥的一小步,就是人類的一大步,如果說2011年亞特蘭蒂斯號的謝幕宣告美國30年航天時代的終結,如今的SpaceX則爲美國航天開啓了新的紀元。

好在三天前天氣原因的推遲和一天前原型機的爆炸沒有影響了這次世人矚目的任務。

何爲載人龍飛船?

載人龍飛船是SpaceX公司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的龍飛船升級版,龍飛船是一種無人駕駛航天器,從2012年以來一直爲NASA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

但馬斯克的SpaceX,可不僅僅是爲了做貨運公司的,“鋼鐵俠”志在送人上天。

載人龍飛船這次搭載於同樣出自馬斯克之手的獵鷹9號火箭推射升空,厲害的是,這兩種運載工具都是可以重複使用的。

而且,與執行貨運任務的龍飛船有所不同,載人龍飛船增加了一個緊急中止系統,用於在發射過程中出現緊急情況時將飛船與火箭分離。

(鮑勃·貝恩肯和道格·赫爾利)

這次任務是由兩位大名鼎鼎的NASA宇航員鮑勃·貝恩肯和道格·赫爾利執行,現年49歲的貝恩肯曾兩次乘坐航天飛機前往國際空間站,他已經進行了6次太空行走,在太空停留時間超過29天。

53歲的赫爾利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上校, 2000年加入NASA宇航員隊伍,之前已經在太空中停留過27天。

這次乘坐龍飛船升空後,需要大約12分鐘到達初始軌道,同時獵鷹9號火箭即可返回地球,以備將來再次使用。

載人龍飛船則需要大約19個小時的時間用來抵達國際空間站,這個時間還要逐步將運行軌道提升到國際空間站距地400公里的高度。

(火箭發射以及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過程)

(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及返回地球過程)

如果一切順利,馬斯克應該會兌現諾言,現場跳支舞慶祝一下!就像他在記者會承諾的那樣。

而整個任務的週期,可能持續至少一個月,甚至可能長達四個月。最終飛船將落在佛羅里達東海岸的大西洋上。

返航過程中,載人龍飛船將展開四個降落傘減緩下降速度,最終飛船將落在佛羅里達東海岸的大西洋上,SpaceX公司的一艘回收船將在飛船返回地球一小時內接上貝恩肯和赫爾利。

爲何是馬斯克?

美國航天界一直是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手主導的,而進入新世紀,美國的商業航天在整個航天產業中所佔的份額變得越來越大。

(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返航退役,標誌着美國30年的航天飛機事業按下暫停鍵)

原因就是NASA不堪重負的航天成本,從1985年到1988年10月間,航天飛機的發射價格增加了85% ,即每次發射費用飆升到9000萬美元。

這筆花費完全違背了NASA最初設計航天飛機的預算,也違背了可回收技術是爲了節省發射成本的初衷。

不能放棄對太空的探索,又沒有大量資金投入,NASA選擇了更討巧的方式——競價招標,最終脫穎而出的是就是馬斯克的SpaceX和NASA的傳統供應商波音公司。

這是美國太空探索戰略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轉型,私營公司成爲了研發製造航天運載器的主力,NASA則扮演“甲方”的角色。

波音公司可以說是NASA的親兒子,一直花重金被NASA養着,它和另一個親兒子——洛克希德·馬丁一直代表着美國航天的技術天花板。

故事的變局從大男孩的航天夢,馬斯克自掏腰創辦SpaceX開始,他一度不被人看好,事實上也差點破產,好在NASA拉了一把,給了16億,認了乾兒子。

親兒子波音的不爭氣,可以說是把好機會拱手讓給了馬斯克,雖然波音獲得的資助超過了49億美元, SpaceX獲得的支持要少得多,約31億美元,但高下立判。

(2019年12月,波音星際線宇宙飛船首飛失敗,未能到達國際空間站)

波音的飛天嘗試多次以失敗告終,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12月20日,波音公司的CST-100 Starliner( 星際線 ) 宇宙飛船搭乘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這也是該飛船的首次飛行。

遺憾的是,飛船發射約50分鐘後錯誤地進入了入軌推進狀態,而這本應是最後與空間站對接時的狀態,結果消耗了太多燃料,無法再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而且,SpaceX載人龍飛船的報價爲每個座位5500萬美元,波音高達每人9000萬美元,比SpaceX貴了60% 以上。

辦事兒你不行,花錢和要價第一名,這事兒波音可不就載了跟頭。

乾兒子乘勝追擊,技術實力一路狂飆,甚至還更近了萬年不變的航空器操作面板,龍飛船上那一個個簡潔的觸控板,終於跟上了時代。

(上爲載人龍飛船操作板,下爲傳統的航天飛機操作艙)

對美國意味着什麼?

美國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如今成了SpaceX的專屬秀場。

上次有宇航員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前往太空,已經是2011年的事情,從此之後,美國人前往空間站,只能去俄羅斯“買票”。

近年來,俄羅斯在船票上坐地起價,票價已經從2000多萬美元上漲到了8000多萬美元。

美國再也坐不住了。

但發展航天,經費是個頭疼事兒,去年底 美國總統特朗普 就“捅了NASA一刀 ” , 建議削減經費預算。

一頭是削減經費,一邊又是下達任務, 特朗普上任後,誓言讓美國2024年重返月球 ,後來NASA提出2028年 上去就行。可以說,美國航天是在成本博弈中展開的。

那麼眼下,對於特朗普和NASA來說,這次載人航天關係重大,這是自美國航天飛機退役以來首次將人類從美國領土發射到軌道上。

這也是特朗普政府成敗的關鍵時刻,如果一切順利,將再次奠定美國在航天領域的領導地位,尤其是商業航天領域的一騎絕塵。

當然,這毫無疑問是選舉年,特朗普絕佳的競選廣告。

延伸閱讀
  • 馬斯克又贏了!SpaceX開啓商業載人航天時代
  • 馬斯克的龍飛船上天“圈地” 距離火星殖民還有多遠?
  • SpaceX載人飛船推到週日凌晨發射 日子咋選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