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單一的機械臂到成套的機械設備,甚至可以是一整套機甲,通過腦機接口聯通後,人類能夠突破身體極限,利用高強度設備實現機械化變身。腦機接口在數字遊戲領域的應用受到廣泛關注,腦信號層面的信息交互能夠讓人類更加真實地融入到線上數字世界中,你可以自由選擇遊戲場景,也可以自由改造周邊環境,與同時在線的好友交互。

科技一直是推動人類發展進程的最重要力量之一,每一次重大的技術進步都會帶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革新,並湧現出一批新型商業機會,而舊的商業模式則逐步退出舞臺。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機以動力突破開啓了大機器生產時代;第二次科技革命,電力代替蒸汽能源,帶動了電動設備、交通工具、通訊、電器等革新;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術、新材料、空間技術等的廣泛應用,成果之一就是成就瞭如今的互聯網經濟。

技術進步的腳步從未停歇,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悄然醞釀,高速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科學等新技術爲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無限想象。

人工智能技術是關注重點之一,現已在安防、金融、智能製造、交通運輸等領域有廣泛應用。人工智能的分支很多,腦機接口也屬此類,因其涉及人腦與智能設備間的聯通,且在衆多科幻電影中有驚豔亮相,所以顯得尤爲特別且神祕,並獲得了馬化騰、馬斯克等科技商業大佬的關注。

腦機接口已點亮希望之光

腦機接口,簡單來說就是在人類大腦與外部設備間建立連接通路,實現信息交互,這種交互可以是大腦向外部設備傳遞信號,也可以是反向的。

關於腦機接口的接入形式,《黑客帝國》、《x戰警》、《黑鏡》、《阿麗塔》等諸多科幻影視劇都給出了自己的詮釋。有的需要將傳輸設備植入腦內,有的則只需戴上一頂“腦電帽”,更簡單的是在太陽穴黏上“電極貼片”。

而在現實世界,也有一批致力於腦機接口研究的科學家,正一點點推動科幻照進現實。腦機接口現階段最重要的應用領域在醫療,全球已成功實施幾十例人體植入手術。

2015年一名因漸凍症導致全身癱瘓的荷蘭患者同意科學家在其腦中植入信號讀取設備,並通過信號發射器與計算機實現無線通信。患者經過6個月刻苦訓練後,能夠用意念控制計算機打字,準確率95%。

2019年,因車禍高位截癱的張老先生,接受了浙江大學及浙大二院聯合進行的電極植入手術,通過4個多月訓練,實現了意念操控外部機械臂完成喝水、進食、握手三個動作。這也是中國首例植入式腦機接口的臨牀應用。

客觀來說,腦機接口能夠提供的功能改善還十分有限,患者需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完成簡單動作,而且還需面對植入物可能造成的腦損傷、排異反應等風險。

但這些患者、科學家、醫護人員的奉獻與努力還是爲人類運用腦機接口技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數據,爲腦機接口的深化應用甚至大規模商用點亮了希望之光。

帶寬升級,知識攝取如此簡單

腦機接口的逐步實現將開啓一系列商業新暢想,教育行業是其中之一。

在漫漫的求學年代,我無數次夢想擁有計算機的快速複製功能。通過USB、無線等傳輸方式,外部信息簡單粘貼便可成爲計算機腦中之物。而人類大腦,雖然有聽、讀、觸、嗅等更加豐富的信息獲取方式,但在獲取速度上遠遠不及。

腦機接口爲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思路。通過擴充大腦與外部信息交互的傳輸帶寬,理論上可以突破人類獲取信息的速度侷限,實現極速接收。

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創辦的技術公司Neuralink,就將擴大腦機接口帶寬作爲重要研究方向。

在腦機接口的加持下,知識攝取、記憶的過程不再是漫長且需要反覆訓練的,知識課程都變身爲一個個數字信息包,根據個人興趣偏好搭配課程組合,語言障礙也不再是問題,一個語言補丁包就能輕鬆解決。

教育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將更多體現在是否有獨家知識產權的課程包、課程組合的優化配置能力、課程包數字轉化算法、用戶輸入課程包後的實踐輔助能力及用戶拓展思考的引導能力等。

機械化變身,“買裝備”破圈而出

腦機接口的另一個典型應用就是腦信號連接外部機械及計算機等設備。

從單一的機械臂到成套的機械設備,甚至可以是一整套機甲,通過腦機接口聯通後,人類能夠突破身體極限,利用高強度設備實現機械化變身。“買裝備”、“買皮膚”不再只侷限於遊戲中,連接了高科技裝備的你也能成爲“鋼鐵俠”。

除了機械設備,計算機設備也是腦機連接的重要方向。目前,計算機接收人類指令的方式主要是打字、鼠標、觸屏、語音,還有一些識別面部表情變化的技術。雖然可藉助編程實現自動化、批量化處理,但也要人力一行行敲入代碼。

通過腦機接口聯通計算機則可實現腦中想法與計算機信息之間的快速交互,節省大量信息傳輸時間。當你的想法可以實時轉化輸出,無需組織句式、手動敲擊,交流將變得更加輕鬆便利。

馬斯克更是提出瘋狂設想,“人機結合將實現更快更準確地溝通,這種非語言交流是彼此更好溝通的機會”,“5-10年後,人類將主要進行非語言交流”。

意識上載,數字化永生的誘惑

腦機接口在數字遊戲領域的應用受到廣泛關注,腦信號層面的信息交互能夠讓人類更加真實地融入到線上數字世界中,你可以自由選擇遊戲場景,也可以自由改造周邊環境,與同時在線的好友交互。

除此之外,你還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觸覺、冷熱交替等等,這比VR、AR更加真實。關於通過腦機接口實現真實感知的技術,目前已有一定突破。2020年5月,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刊登的腦機接口研究報告中提到,項目組運用腦機接口技術,成功實現人體神經運動信號和觸覺信號的實時分離傳輸,幫助一位四肢癱瘓患者的右手實現了運動和觸覺的同時恢復。

除了遊戲場景,人類大腦內組成意識的複雜腦信號能夠以數字化形式另行存儲,並在新的媒介中模擬原大腦的活動特徵,實現意識延續。

這相當於複製了一個數字大腦,大腦的存續不再依賴身體的養分供給,只需數字存儲設備及備份設備維繫便可實現數字化永生。

對於永生的追求在人類古今中外的歷史中延續了幾千年,衆多科學家、科幻作家都曾做出如此腦洞,而腦機接口對應的數字化思路,開闢了研究的新方向。

當然,目前的技術水平距離實現這一應用還很遙遠,且這一應用還需面對科學倫理方面的評估與深入探討。

情緒探測,你的心思不難猜

腦機接口在情緒探測及情緒調節領域的應用研究也在持續推進中。藉助各種植入式、佩戴式腦機接口設備,實現對大腦信號的捕捉,分析受觀察者的情緒狀態,並可通過對受觀察者的大腦傳遞刺激信號,實現情緒改善。

這一技術可以應用於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療及康復活動中,並可幫助無法表達情緒的嬰幼兒等羣體及時發出反饋。

此外,該項技術對各類to C服務商、廣告商也有極大價值。試想一下,如果能夠及時捕捉用戶心理情緒動態,對於廠商優化產品設計、調節營銷策略、提升轉化效率有極大助力。

但用戶的心理活動數據是否屬於隱私?這在數字化時代還需進一步界定。受觀察對象的同意授權是必要環節。此前浙江金華某小學爲學生佩戴的“注意力監測頭環”就引發了廣泛討論及爭議。

技術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今天對於腦機接口的種種暢想、種種擔憂,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機遇與挑戰。而除了腦機接口,5G、物聯網、新能源等等創新技術的發展,都可能爲你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

持續關注科技發展進程,也爲你的未來開個腦洞!

特別提示:近日,蘇寧金融研究院發佈了《2020互金一季報》,讀者可在“蘇寧金融研究院”公衆號後臺回覆“2020互金一季報”,一鍵獲取網盤鏈接和提取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