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平之戰是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上最慘的一幕,在這場戰爭中,秦國與趙國兩敗俱傷,秦軍死傷過半,而趙軍因主帥趙括戰死而投降秦軍,結果被白起統統坑殺,據說人數有四十萬之多。趙奢對妻子說:“戰爭,是關乎士兵生死存亡的大事,趙括卻說得如此輕鬆,將來趙國如果不用他便罷,如果任用他爲將,讓趙軍一敗塗地的,除了趙括,並不做第二個人選。

長平之戰是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上最慘的一幕,在這場戰爭中,秦國與趙國兩敗俱傷,秦軍死傷過半,而趙軍因主帥趙括戰死而投降秦軍,結果被白起統統坑殺,據說人數有四十萬之多。

這場戰爭讓歷史記住兩個人,造成兩個人千秋萬代的污點——一個是白起,因坑殺40萬趙軍而被稱爲“殺人狂魔”,一個是趙括,被稱爲“紙上談兵”。

說起趙括,不得不說他的父親趙奢,那可是一代名將,立下赫赫戰功。“虎父無犬子”,這也是趙孝成王選擇趙括的重要原因。

趙括小的時候就喜歡談論兵法,講起排兵佈陣頭頭是道,他曾與趙奢辯論,戰陣佈設之道,而趙奢也被他的口才打敗。雖然如此,但趙奢對這個兒子憂心忡忡,認爲他不是名將的材料——

趙奢對妻子說:“戰爭,是關乎士兵生死存亡的大事,趙括卻說得如此輕鬆,將來趙國如果不用他便罷,如果任用他爲將,讓趙軍一敗塗地的,除了趙括,並不做第二個人選。”(“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將領要愛兵如子,因爲這些士兵都是替他賣命,替他送死的,趙奢爲將領的時候,親手捧着飯碗伺候士兵喫飯,得到君王賞賜的財物都給了士兵,而且忙得連家都沒法回,在兵營裏和士兵同喫同住,這樣帶出來的兵,一定會爲他盡全力,即使戰死也心懷感激。

趙括則不同,他沒有責任心,也沒有父親那樣的愛心,他吝嗇貪婪,不僅將君王賞賜的金帛都拿回家藏着,還到處買地。私心太重的人,勢必急功近利。

後來趙孝成王一定要任用趙括爲將,換下作戰經驗豐富的廉頗,此時他的父親已經死了,母親竭力阻攔,趙孝成王不聽,其母說:“我現在只有一個要求,日後他一旦不稱職,我能不受株連嗎?”趙孝成王答應了。後來趙括戰死,其母逃過一死。

趙孝成王爲何要臨時換將,他不知道比起初出茅廬的少年趙括,久經沙場的老將廉頗,對戰爭局勢更爲了解,對敵人的計謀更爲洞悉嗎?

其實,要從當時趙國的國力說起。

在長平之戰開始之前,廉頗與王齕已經耗了三年了,城中的糧食都快喫光了,別說士兵沒的喫,再耗下去趙王的口糧也不夠了。而秦國的國力要勝於趙國,經過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庫糧食充裕,但秦國是侵略戰國,長途跋涉,糧食要從陝西運到河北,也是越來越喫力。

有人說,即使不臨陣換帥,最先崩潰的也是趙軍,因爲趙國農業經濟落後,沒出現像商鞅這樣的人進行改革。

在這種情況下,趙王十分急躁,也很怨恨廉頗,在謀臣的唆使下,他認爲廉頗堅守不出是貪生怕死,對廉頗的防禦戰術認爲是廉頗怯戰。

對廉頗而言,這是他的一個策略,堅守不出,目的是挫傷秦軍銳氣,找個機會進行殲滅。而且廉頗做過進攻,但失敗了,他一看敵強我弱再打下去對趙軍不利,就錯開秦軍控制的小道(剛好是趙括在這條小道上被秦軍包抄的),依託有利地形建造防禦工程,堅壁清野,讓敵軍無懈可擊。

與此同時,秦國發現廉頗的戰術毫無破綻,他防禦的城池無懈可擊,就心生一計,讓奸細范雎帶着千金到秦國去收買人心,順便造謠,說——“秦國不怕廉頗廉頗老了,不中用了,秦軍就怕趙奢的兒子趙括,讓趙括做統帥,秦軍必然全軍覆沒。”

在平原君趙勝的唆使下,趙孝成王決定換趙括代替廉頗,趙括也信心滿滿,他說——“如果秦國派白起來,我得慎重,現在是王齕統帥,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括這番話也並不自大,可惜秦昭王就是想用白起換下王齕,來跟趙括對決,他讓秦國上下嚴守祕密,走漏消息者格殺勿論。

當年輕的趙括帶着零作戰經驗和一顆年少輕狂的心,率領二十萬趙軍到長平戰場時,他沒想到,一隻老狐狸正等他自投羅網。

白起一開始就用計,不戀戰,假裝一觸即潰率兵逃跑,趙括以爲王齕這個不中用的貪生怕死,就乘勝追擊,一直追擊到秦軍大營。

白起命令一支精銳部隊從背後襲擊趙軍,趁趙軍大亂,讓一支五千人的騎兵插入趙軍和營壘之間,將趙軍一分爲二,彼此孤立,然後派人截斷趙軍的糧草和後勤援助道路。

趙括被迫就地建立防禦,等待救援,整整四十六天,士兵差點餓死,喫樹皮啃草根,糧食早已喫光了,此時救援還未趕到。

趙括險中求勝,率領士兵突然衝殺出來,想要衝出包圍圈。當時趙軍一波一波向前衝鋒,其威力讓秦軍也爲之膽顫,可惜趙括不慎被亂箭射死,趙軍羣龍無首,只能投降秦軍。但誰也沒想到,白起將四十萬投降的趙軍集體坑殺,此舉震驚各諸侯國,白起也得到“人屠”的罵名。

歷史將錯誤都歸咎於趙括,說他只知道死讀兵書而不懂變通,但其實言過其實,並不公允。

當趙括率兵到長平戰場時,五十萬趙軍齊聲歡呼,這說明他們都知道這個少年是個有能力的人,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在《白起·王翦列傳》裏,白起曾對秦昭王說:“秦軍經過長平之戰,死傷過半……”如果趙括沒有能力,又如何能在斷糧的情況下,以疲憊的軍隊,滅掉秦軍一半的兵力呢?值得一提的是,秦軍五十萬大軍死傷過半,而趙軍在戰爭後還剩下四十萬人,死了十萬,戰鬥力孰強孰弱呢?

趙王和趙括誰都不知道,他們的對手是60歲的白起,而非王齕,趙括初出茅廬,敗給白起並不丟人,也不能說他能力低下。

趙括不是低能,只是差了時運。

那麼趙孝成王爲何不用經驗豐富的李牧對付趙軍,這樣不是更穩操勝券嗎?

因爲李牧早被安排在代郡防禦匈奴,這個地方戰略位置重要,一旦有失,趙國危矣,所以趙王不敢動李牧。

而田單樂毅,兩個都是客將,是逃跑到趙國求收留的,樂毅曾經爲燕國立下大功,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差點讓齊國亡國。他們剛到趙國,其心未歸附,趙孝成王怎能放心將趙國壓箱底的兵力交給兩個來歷不明的人?

無論如何長平之戰是歷史的悲劇,其勝負榮辱,是非功過,只能留待後人評說了。而那長埋在異國的年輕的四十萬趙軍的魂魄,卻時時刻刻在想念自己的祖國,他們又何其無辜?或許實他們纔是歷史真正的主角。

青山有幸埋忠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