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羽準備徹底將劉邦此人從歷史上抹去。這種情況給了劉邦非常大的可乘之機,他率領諸侯聯軍一舉攻克了項羽的都城彭城。

公元前207年,劉邦的入主咸陽和秦王子嬰的投降,標誌着秦朝的滅亡。
無疑,劉邦對於滅秦是有着巨大功勞的。但首功應該歸於項羽。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殲滅了秦軍的真正主力,劉邦才能夠趁虛而入。
所以,秦亡之後的項羽就成了各路諸侯的首領,在戲下舉行大分封。他一共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把自己則稱作“西楚霸王”,成爲諸侯盟主。
項羽的行爲在現在看是反歷史的。秦始皇結束了之前周朝的分封制,代之以郡縣制的高度中央集權,可以說是順應歷史潮流的。但秦朝實行了過於嚴苛的制度,使得自己短暫而亡。秦朝的亡,亡在暴政之上,不關郡縣制的事。但項羽卻認爲,大家都喜歡分封制,就在秦亡之後,把天下重新恢復到原來的分封制。
違反歷史規律終究是不能長久的。項羽很快遭到背叛。各諸侯之間由於不滿分封結果而互相攻伐。
其中,最大的勢力是兩股,一個是田榮,一個是漢王劉邦。
田榮因爲項羽沒有封他爲王,非常怨恨。回到封地後,他直接發動戰爭,趕走了項羽所封的齊王田都,又殺了項羽所封的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然後自立爲齊王。
而劉邦的反叛就更加爲天下所知。楚懷王熊心曾經立下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也就是說,誰先進入關中,誰在那裏當王。劉邦正好符合這個條件,他應該被分封在關中地區,封爲“關中王”或者“秦王”。但項羽故意把偏僻之地的巴蜀給了劉邦,讓他做“漢王”,卻關中這塊土地封給了章邯、司馬欣、董翳這三個秦朝的降將。
於是,劉邦就對三秦之地發動襲擊。
面對田榮和劉邦這東西兩線的大反叛,項羽選擇了先到齊地平叛。原因很簡單,靠的近。齊國就是今天的山東一代,而項羽的都城彭城就是今天的江蘇徐州。他們是鄰居。
對於對邦,項羽作出的部署是,封鄭昌爲韓王去阻擋劉邦東進。這個時候的項羽對於劉邦還是有所防範的。不過,張良給項羽寫了一封信說,劉邦只不過想履行過去的約定得到關中而已,不敢跟項王作對。項羽看了之後,就逐漸放鬆了對劉邦的戒備。
劉邦採用韓信的計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很快就收復了三秦。
公元前205年,劉邦正式東出函谷關,向項羽發出挑戰。
劉邦迅速平定了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申陽和項羽新封的韓王鄭昌。
此時,有一位新城的三老董公跟劉邦說:“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明其爲賊,敵乃可服”。他建議劉邦傳檄天下,聲討項羽殺害義帝楚懷王的罪行,然後號召天下共擊項羽。
劉邦予以採納,於是集合了五路諸侯的兵力五十六萬人,伐楚。這五路諸侯分別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西魏王魏豹和殷王司馬卬。
趙相陳餘也跟項羽有仇,想參加聯盟,但他要求劉邦殺死跟他勢同水火的張耳。劉邦找來了一個長相和張耳很像的人的首級去矇混過關,居然成功了。於是陳餘也發兵相助。
其他的諸侯們大體也是抱着觀望的態度,此時的項羽可以說是非常孤立的。
而更加糟糕的是,項羽還失陷在齊地的戰爭泥潭中。田榮叛變後,項羽很快將之打敗,改封田假爲齊王。但項羽此人不改殘暴的本性,他的軍隊軍紀極差,隨意燒殺搶掠、強搶民女,這使得他在齊地名聲極差。齊地百姓自發抵抗項羽。田榮的弟弟田橫趁機擁立田榮之子田廣爲齊王,對抗項羽所設立的齊王田假。齊國可以說是混亂不堪。
項羽想要徹底平定齊國之後,再回頭對付劉邦。這種情況給了劉邦非常大的可乘之機,他率領諸侯聯軍一舉攻克了項羽的都城彭城。
勝利來得如此輕而易舉,劉邦就把項羽的錢財、美女全部接手,然後日日大擺宴席,飲酒作樂。
此時的項羽面臨着空前的危機,在兩線作戰中,大本營淪陷,成爲了沒有根據地的流浪勢力。
這種情況,三國時期的曹操也遇到過,他在討伐陶謙的時候,被呂布端掉了後方的大本營兗州。曹操就回去跟呂布打,打得很不順利,於是他就想要先攻徐州,然後以徐州爲大本營,再回頭去打兗州。謀士荀彧說,自古成大事者都是深根固本以致天下,兗州就是你的根本,你無論如何也要奪回來。曹操堅定了再戰呂布的決心,後來終於奪回兗州。
沒有根據地就好比樹木無根、人沒有家。人沒有家就是喪家之犬,是很狼狽的。劉備在歷史上就曾經一直處於這種狀態,靠依附其他勢力得以喘息,看人臉色。呂布也一樣,經常寄人籬下。所以,劉備和呂布都在跟曹操的爭奪中失敗,他們沒有跟曹操抗衡的資本。
此時的項羽所面臨的正是這種危險情形。如果根據荀彧所說的“深根固本以致天下”,項羽應該避免兩線作戰,立刻放棄齊國,搶回彭城。因爲時間一長,軍心可能會崩潰。齊國早已不重要,士兵們只關心自己是否會無家可歸,自己在彭城的家人是否安全。
但項羽的決定出人意料,他讓大軍繼續留在齊國平叛,自己只帶三萬騎兵去爭奪彭城。
這個舉動堪稱狂妄。要知道劉邦的聯軍有五十六萬之多,而且已經佔據了彭城,可以說是以逸待勞。僅憑藉三萬騎兵,就能獲勝嗎?
能。
項羽堅信,他可以。
幾年以前的鉅鹿之戰,秦軍幾十萬,而他手下的楚軍才幾萬人。項羽還是憑藉他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最終以少勝多。
這一次,他決定讓好戲再次上演。
中國歷史上所有以少勝多的戰爭,在最初的形勢上都是處於不利的。但他們避開戰略上的劣勢,轉而在戰術上尋求突破,屢屢能夠完成驚人的逆轉。
項羽在軍事上可以堪稱天才。這一次,他決定採取閃電戰的戰術。閃電戰是西方的說法,在中國古代叫做奇襲。
既然要奇襲,就一定要快、要準、要狠。
要快,就必須拋棄大部隊,要是慢吞吞整理全軍人馬來決戰,劉邦早就做好了完全的防備了。所以,只有輕騎兵,才能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既然要奇襲,就不能正面進攻。所以項羽率領三萬騎兵,迂迴到彭城的西面。他把這裏作爲發動奇襲的起點。
他選擇這裏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從敵人意想不到的方向進攻,第二個是要堵截住劉邦歸路。
劉邦是自西向東進攻,一旦在彭城戰敗肯定是要往西逃的。項羽要把劉邦帶來的五十六萬人全部殺死在這裏。
項羽的戰術令人驚愕,項羽的意圖令人窒息。
三萬的兵力打贏已經不錯了,還想玩殲滅戰,難以置信。
不過,不論多麼高明的戰術,必須要以獲勝爲前提,否則就是胡扯。
項羽的奇襲戰術,除了快,還要“準”和“狠”。
事實證明項羽也做到了。他的“準”在於他把進攻目標直接對準劉邦本人。這也是他此次作戰的中心思想,通過摧毀敵人的指揮中樞,而使得五十六萬聯軍成爲羣龍無首的癱瘓狀態。
項羽在就像一頭猛虎,躲在黑暗之中,卻露出獠牙,準備給予劉邦雷霆一擊。
黎明終於到來,項羽如同虎獸出籠。
他的騎兵軍發動猛烈突擊,僅僅一個上午就把漢軍打的大敗。漢軍亂成一團,徹底陷入崩潰,紛紛向谷水、泗水逃竄,自相踐踏,死傷多達十幾萬。而漢軍的主帥劉邦則在混亂中向南逃竄。
項羽並不打算見好就收,他要對劉邦趕盡殺絕,於是一路追擊到南方的靈璧和睢水一帶。面對騎兵的兇猛衝擊,漢軍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被殺和落水淹死的又有十幾萬,史載“睢水爲之不流”。
到了這裏,項羽終於追上了劉邦,並將之包圍。項羽準備徹底將劉邦此人從歷史上抹去。
突然間,天色大變,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吹得連大樹也連根拔起。劉邦立刻趁機突圍,終於逃出生天。
此戰,劉邦的父親、妻子都被項羽俘虜。諸侯們也都見風使舵,重新歸附項羽。
劉邦劉邦元氣大傷,一路向西逃到了滎陽,才終於穩住陣腳。
項羽用他超人的勇氣、膽略,用絕無僅有的騎兵突襲戰術,殲滅了漢軍幾十萬人。繼鉅鹿之戰後,項羽再次展示出自己的軍事才華,創造了大規模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軍事神話。
戰國時期的白起是一位非常愛打殲滅戰的將領,但以區區三萬兵力就想完成對五十六萬人的殲滅戰,恐怕他也絕不敢想象。項羽的英雄氣概,令人神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