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尚在广东队的作用是谁也代替不了的,马尚和阿联的挡拆战术,是广东队最高效的战术之一。在疫情的影响下马尚暂时归队无望,而CBA的复赛事宜已经被提上了日程。那么让手中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就成了这段训练的主要任务。个人认为,赵睿和阿联的搭拆虽然达不到马尚和阿联挡拆的威力,但是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弥补方式!

关于挡拆和阿联在挡拆中发挥的重要性:

为了探寻这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先知道挡拆战术的具体细节:众所周知,挡拆战术是篮球场上最高效、最实用的战术之一。它也是很多复杂战术的发起方式之一。这一战术的优势在于,挡和拆都可以产生机会。小个子通过大个的掩护可以摆脱防守寻找投篮或者攻框机会,如果没有机会,那么在拆的过程中大个子可以选择空切到内线,接队友传球完成上篮或者直接空接亦或者搏得犯规。一个战术多次机会,这就是挡拆战术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回到这两对组合,我们先分析一下阿联:阿联还是那个阿联,不用多赘述,2米14的身高115公斤的体重让他在挡拆的时候可以担任很扎实的“肉盾”“人墙”。2米22的臂展也可以让他在杀入内线的时候有很好的终结能力。另外本赛季52.1%的中投命中率和36.5%的三分命中率让他在挡拆时有更多的进攻选择,阿联是最重要的一环。

那么赵睿+阿联为何达不到马尚+阿联的高度?

原因一:赵睿和马尚的攻框能力有所差距。

通过对比二人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马尚本赛季场均得到28.3分6.5篮板5.3助攻而赵睿呢则是13.5分4.7篮板4.2助攻。所以从个人能力上说还是马尚略胜一筹。我们再看挡拆中关键的攻框成功率。

发生挡拆之后,持球的球员是先出机会的,那么直杀内线肯定是收益最大化的选择,马尚和赵睿本赛季在内线的投篮命中率均为59.3%!但是马尚共出手231次命中164球,而赵睿共出手122命中70球。所以通过数据比对来看,马尚的攻框意识更强效果更好。赵睿是力量型的后卫,而马尚是速度型锋线,在出击速度和捕捉空挡的能力上肯定是稍逊后者一筹的。

原因二:赵睿的投篮能力不如马尚。

我们再来看影响挡拆的另一个主要数据——投篮能力。当挡拆发起之后,如果对方内线比较拥挤,即便是对手没有及时换防持球球员也不好杀入内线,那么趁着换防不及时选择投篮也是一种不错的攻击方式。

从投篮能力上说,赵睿就更不如马尚了,马尚本赛季的两分球命中率为54.8%排名CBA第23,而赵睿则是44.1%仅为CBA第77位;三分命中率方面马尚43.5%对赵睿的36.6%,也是处于领先。

所以,受投篮能力的影响,赵睿不太高的投篮命中率可能会促使对方收缩内线,死掐阿联这一点和封堵传球内线让挡拆的威力减半!

原因三:赵睿的助攻能力不如马尚。

如果对方换防比较及时,持球的球员没有攻框机会也没有投篮空间的话,那么挡拆战术就会来到第三个阶段——传给内线。由于阿联的身高和臂展异于常人,所以一般来说吊高球是比较稳妥的方式。

马尚的身高为1米96而赵睿为1米93,传球视野方面肯定是马尚更好一些。从助攻数据上比对亦是如此,身为得分手的马尚场均送出5.3次助攻、而控卫出身的赵睿每晚仅仅贡献4.2次助攻。这可能有分工不同的原因,但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二人的助攻能力有所差距。

原因四:二人在队中的分工和定位不同。

就像题主所谈,这是广东的新战术,在全阵容的广东队。马尚和赵睿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马尚是进攻端的一把尖刀、赵睿是防守端的一面厚盾。两人的场上侧重点不同。赵睿每晚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撕咬”对手的进攻核心身上,马尚更钟情于得分。所以让防守尖兵突然担当进攻核心,可能会有点不适应。不光赵睿需要做好角色转变,阿联也需要提前适应节奏的变化,所以从熟练度上分析,赵睿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达到马尚的高度。

如果在CBA赛事重启之前马尚仍然不能回归的话,那么广东就必须以单外援的阵容冲冠了。所以赵睿+阿联的挡拆组合一定会迎来用武之地。尽管赵睿在攻框、投篮、助攻和熟练度上均不如马尚,但是这也是广东阵中最适合和阿联搭档的外线组合了。他虽不能完全替代马尚,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缺阵的影响,也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好好磨练一下赵睿的球技和心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