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比《雪中悍刀行》,在《剑来》这本小说中,烽火戏诸侯似乎更喜欢这种意识流的写法,于是很多读者朋友也就表示,不要太在意书中情节,重点感受人物形象。可是说实话,以前读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会热泪盈眶,可在我读这本《剑来》之后,感到在这本小说中处处都是秘密,处处都是伏笔。

最近,我一直在读《剑来》这本网络小说,总想为这本网络小说写点儿什么。可是说实话,以前读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会热泪盈眶,可在我读这本《剑来》之后,感到在这本小说中处处都是秘密,处处都是伏笔。我惊叹于烽火戏诸侯的写作技巧,能将一本网络小说的文字驾驭得如此娴熟,可见烽火的深厚写作功底。

与很多《剑来》的书迷朋友交流,大家似乎都达成了一个共识:读《剑来》这本小说,就要细品,而不能一目十行。可以说,在《剑来》中,烽火戏诸侯的文笔正可以用“高深莫测”这个词语来形容。因为《剑来》确实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也有很多读者朋友表示,如果读不懂《剑来》,那就去读小白文吧!

真的,《剑来》不是小白文!因为《剑来》有着更深刻的思想,而烽火戏诸侯也正是要表达一些深刻的思想。我对此极为赞同,因为在《剑来》中,总不时出现一些我们想可能都想不到的道理。而且烽火写出来的每一个不经意的情节或人物,后文总归都能找到与之照应的地方。《剑来》内容细节之细,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烽火戏诸侯的前一本网络小说《雪中悍刀行》中,我们也同样有很多疑问,比如抓不到情节主线,但是《雪中悍刀行》依然被公认为好的作品,因为书中有太多感人的情节和人物。那时,我们就可以解释为,烽火戏诸侯的小说,注重刻画人物,而喜欢暗藏情节。可能看不到明面上的情节主线,但是能够体悟到作者埋设的情节线索,这不也是一种悬念吗?

对比《雪中悍刀行》,在《剑来》这本小说中,烽火戏诸侯似乎更喜欢这种意识流的写法,于是很多读者朋友也就表示,不要太在意书中情节,重点感受人物形象。《剑来》确实也是这样,一个伏笔,没有串联情节,反倒是将人物形象不断勾连,前文伏笔与后文情节照应上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也就逐渐在我们脑海中形成,这是不是就是《剑来》的写作艺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

好吧!说了这么多,看样子《剑来》足以令读者信服?可我真正想说的是,一本网络小说,或者说是一本小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但是如何刻画表现人物形象?那就是通过情节。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小说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体,正在于情节。小说不是说明文,小说不是议论文,小说更不是散文,那么,通篇的道理,通篇的说明,通篇的意识流,能称之为小说?

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小说,毕竟在小说中也需要说明类型的文字,也需要议论类型的话语,偶尔抒发情感也少不了意识流。可是,如果一本小说中,通篇议论、说明和意识流,而唯独看不到情节,那么这本小说还怎么看?没有了情节,岂不是被喧宾夺主?真的,现在读《剑来》就是这样的感觉!

有的朋友会说,《剑来》中也有情节啊!可是我读到的情节是这个样子的:突然蹦出来个人物,说话云山雾罩,绕来绕去,高深莫测,然后另一个人物,似乎听懂了前一个人物的话中意思,然后各种猜测,巧打机锋,于是,等到他们对话的最后,再神秘一笑,或震惊,或大怒,或哭泣……真的,我看着都为书中人物感到累,您这样对话真不费脑子吗?

再有就是情节中突然爆发的各种冲突,比如打斗、复仇和纷争啊,莫名其妙,原因是什么?人物背景是什么?总不能无缘无故就出现冲突吧?也就是烽火敢这么写,如果是别的作者这么写,是不是早就扑街了?读《剑来》,很多时候,读到这样的情节真是莫名火大。

当然,也惊艳于《剑来》中的道理,可是那些出现的云山雾罩的对话,却又让那本来简单的道理,更加失去了说服力。其实在烽火戏诸侯原来的网络小说,比如《极品公子》《雪中悍刀行》中,也有道理,而那时阐述的道理,是让读者自己去品味。于是,也就有了读者对书中道理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可在《剑来》中,看不到情节的因果与逻辑关系,道理却是掰开了揉碎了,恨不得直接灌到读者耳朵里。说实话,看得有些烦。一本网络小说,或许可以用来传递正能量,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和世界观,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确小说的功能,那就是娱乐。如果一本网络小说没有了娱乐属性,仅是以道理、三观,论短长,评优劣,定格调,那或许是名著一样,是网络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可却只能束之高阁。

记住,一本优秀的网络小说,必先予人以乐,再辄道理三观,导人以善!《剑来》道理三观太多了,多点儿娱乐属性,才好!“雪中书风骨”,无错!“剑来正三观”,谬矣!

细品《剑来》:有了道理,没了情节,读者看啥?与诸君论此,望不吝赐教!再见!

相关文章